第五章
外頭村民的議論飄過院牆,沈青就在這些八卦聲中進了自己的房間收拾。他沒幾件衣裳,都糟爛的不行了,補丁摞着補丁,袖口腳腕也短着一截。被褥隻有兩床薄被,裡頭的棉花都坨了,冬天蓋着一點不保暖。
沈青把衣裳裹在被褥裡卷起來放在一旁,然後把手伸進炕洞裡頭摸索。
“你幹啥呢?”苗氏已經收拾好了,她也同樣沒有多少東西,很快收拾好了打成了一個方方正正的小包袱,拎着過來找沈青。
沈青在炕洞裡摸了半晌,從裡頭掏出了滿是灰的一把銅錢,約麼能有兩三百文,用棉線串了。苗氏一見吓了一跳,忙拿手掩了問沈青:“這錢哪兒來的?”
他們娘倆在沈家院子裡可以說是最底層的,髒活累活他倆幹,錢是摸不着一文。眼見沈青忽然拿出這麼多錢來,苗氏生怕來路不正,心裡像打鼓一樣。
“我自己賺的。我去山上砍柴,背到縣城賣,一擔柴能賣三十文。有時候抓到些野雞兔子,要是活的也能換些錢。”沈青把這錢放進了苗氏的小包袱裡,鄭重道:“娘,你放心,我有賺錢的本事,以後一定會讓你過上好日子,再也不會讓你吃苦了。”
聽說錢的來路正,苗氏才放下心來,接着又鼻頭一酸。他們娘倆在這院子裡過得艱難,飯吃不飽是常事,沈青就老往山上跑。偶爾掏個鳥蛋,摘些野果還會偷偷拿回來給她,苗氏以為這就已經了不得了,沒想到她的哥兒這樣有本事,竟然能賺下這麼些錢來,卻也不知吃了多少苦頭。
要知道這年頭,一個沒門路的壯勞力去城裡做雜工,一個月能有兩三百文就是好的了。她的哥兒攢了這些錢,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攢了多長時間。
看着面前眼睛亮亮看着自己的哥兒,苗氏這段時間一直忐忑又惶恐,對未來充滿迷茫與恐懼的心終于漸漸地、真正的安定了下來。
她似乎一瞬間滋生出了無限的勇氣和未來把日子過好的決心:“好,娘信你,以後咱娘倆一定能把日子過起來,過得不比在老沈家差!”
院子裡,苗家兄弟已經把糧食都搬好了,在前院的空地上堆在一起,等着趙村長過秤。首先就是新收的花生,将近五百斤,去了土收拾的幹幹淨淨,裝在五個整整齊齊的大麻袋裡。之後就是零零碎碎的白米、高粱、豆子、粟米,都是又幹淨成色又好的,是沈家人一大家子預備秋收時自家吃的,一樣有個幾十斤,總湊滿了七百斤。
連沈老娘藏在櫥櫃裡的一口袋白面也被翻了出來,把沈老娘心疼的要命:“就那麼一小口袋,是留着年節包餃子的……”他們家今年的旱地種了花生就沒有種麥子,過年的餃子就指着這口袋白面了。
也虧得老沈家人口挺多,才能留下這麼的餘糧。即便如此苗興還挑三揀四,嫌棄米不夠白,面不夠細,也就這新收的花生還算讓他滿意,捏了幾個遞給苗氏和沈青:“這花生還不錯,回頭我幫你們背去縣城換了雜面,這四五百斤花生能換一千多斤的雜面,你們娘倆省着點能多吃大半年。”
花生這種精貴物哪有自家全留着吃的?能留下幾捧過年的時候炒了待客就算大方了。沈家今年種了難伺候的花生也是為了多賣些錢,沈壯眼瞅着大了,要攢錢給他說媳婦了。苗興盤算着,拿到縣城賣了換成雜面或高粱、粟米,省省夠吃兩年。
他們娘倆才能吃多少?農家人其實也沒有緊着正經糧食可勁兒吃的,都是一半糧食配上瓜菜野菜,還有紅薯土豆混着米面一起煮,省糧食的很。
想到這裡苗興又道:“地瓜和土豆沒給你們拿,這兩樣不比糧食頂飽,咱們自家也種了不少,等過些日子收了給你們背一口袋來。”這兩樣最不挑地,尤其地瓜,山上開片山地就能種,不值當什麼,當然還是挑貴價的拿。
沈青連忙謝過了大舅:“這花生也不用全賣了,舅舅拿回去些給巧娘、小善、雪娘嘗嘗鮮,這都是我親自拾掇的,幹淨的很。”比沈青大的就不提了,巧娘和小善是苗興家的孩子,雪娘是苗旺的小女兒,年歲都還小。
沈青心裡很清楚,今日能這麼順利脫離了老沈家,全靠借兩個舅舅的勢,他這兩個舅舅雖然有些私心,但對他們娘倆也算盡心盡力,都是好人。沈青是感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