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重生之大興女将 > 第28章 書院

第28章 書院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哎呀,吳夫子對我們的臉色什麼時候好過哇!邱夫子真是大驚小怪。”

“不安!不安!我們的屁股快被打開花了!瞧我這會子坐都坐不下了。”

學生們七嘴八舌,有人還跪趴在案幾,整個講堂亂糟糟鬧哄哄的,可站着的邱夫子仍是一臉笑意。

“吳夫子此時正在百果園翻地呢,你們聲音可以再大一些,正好可以将他請回來一起聊幾句。”

他的語氣如春風拂過,可是大家都默契般在那風聲裡感覺到了寒意。

喜笑顔開的正襟危坐了,沒有坐相的目不轉睛了,初暒左右看看,暗道:原來這位才是真正的高手。

她的小動作全然入了這位眉清目秀夫子的眼,邱陽看向她,笑問,“你便是從柏橋村來的初眠眠吧。”

初暒起身行禮,“是的,邱夫子。”

“莫要拘禮,快快請坐。”邱陽朝她擺擺手,“你父親說想讓你繼續回書院讀書時,我是很高興的,因為很少有農戶放着自家好好的人力不使,反讓其出來讀書,可見你們一家都是有遠見的。”

苟旦聽見這話與有榮焉,絲毫不曉得娘親給自己尋得媳婦已經飛了。

邱陽:“書院有書院的規矩,但古今聖哲教育人的法則,在經典中都有記載,有志向的人,應當熟讀精思、審問明辨,你們如果明白這是自然之理,便知曉為人學子不必等他人立下規矩,隻需時時勉勵約束自己,依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笃行五教為學習之序;用學、問、思、辨四者探究道理,将言忠信、行笃敬、懲忿窒欲、遷善改過作為修身之道;以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當做處事之本;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用作接物之理;隻有嚴格要求自身,才會有所戒懼,才能悟得義理,以修其身。”①

“我今之所講,需得由諸位切身實踐,方能真正有所體會。”邱陽看着仰頭注視自己的孩子們,頓了片刻,問,“這些說詞每每聽在耳邊,是否覺得乏味?”

陳家寶回,“是有些。”

栗銅答,“書院不就專教這些的麼?”

“那諸位認為,我之所言,是否有些道理?”

“您學富五車、為人師長,說出的話自然有道理。”

“是啊,您說的話若是沒有道理,我們也不會被父母專程送來求學了。”

邱陽問,“據諸位平日所察,吳夫子授完學,多半會做什麼呢?”

栗銅搶答,說,“捧着酒壺在連廊小憩,春夏秋冬日日如此!”

苟旦也道,“偶有缺席,那也隻能是壺中的酒沒了,翻山去買了。”

“那為何我方才說‘吳夫子此時正在百果園翻地’卻并無一人駁我?”

衆人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自己竟被邱夫子诓騙了。

他們不語,邱陽笑了笑,再問,“現在諸位還覺得我之所言,就一定是對的麼?”

陳家寶默了一會兒,問,“您是夫子,您說的話都不可信嗎?”

“齊桓公從鮑叔牙那裡得知管仲,楚莊王從沈尹筮那裡得知孫叔敖,審察他們,因此國家稱霸于諸侯,吳王從太宰嚭那裡聽信了越王勾踐的話,智伯從張武那裡聽信了趙襄子的事,沒有經過審察便相信了,因此國家滅亡自己送了命,因而‘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聽說一件事就要詳察細究,這樣才算得上是有福; 如果聽說了而不作詳察細究,那還不如不去聽,我希望諸位不論聽到什麼人說,說了什麼,都莫要聽之信之,而要有自己的判斷。”

大家聞言,紛紛點頭稱是,邱陽微微颔首行禮,道,“那這篇《呂氏春秋·察傳》,我便講到此處。”

學生門低頭翻看桌上的書本,終于恍然大悟,夫子已經在與他們的問答中将課給講完了,初暒聽到認真,此刻也才發覺,這位邱夫子講學居然連書本都不曾攜帶。

該講的講完,邱陽正預備放學,像是忽然想到什麼似的他轉身又道,“我先前在晁都參加詩會時,曾看到因理念不合的兩派學子在衆目睽睽下大打出手,十分有失文人風範,你們年歲還小,下手也沒有輕重,若是傷着誰了,我不好同你們父母親交代,我月俸也不多,隻能糊口,故懇請諸位有話好說,莫要動手,我實在不願破财購置禮品去看望被打傷的那位。”

坐下案幾前的學生有的嘿嘿笑出聲,有的卻回過頭咒怨的看向初暒。

初暒則臉不紅心不跳的看着這個在望江樓門口沮喪離開的大哥,她原以為隻有一面之緣,沒成想如今竟與他做了師生。

“啊還有,既然諸位又多了一位新同窗,那容我再多言說幾句,咱們安南書院坐落在深山之中,外頭的山林野獸之多、路徑溝壑之雜自不必多說,前些日子我曾在城中聽到消息稱,虔來山匪賊近來有擴充掠奪屬地之勢,已有一些商戶在虔來與安南山連接處遭難,為了大家的安危着想,散學時若無必要,還望諸位莫要私自出院玩耍,以免遭遇不測。”

邱陽還想說些什麼,此時有位門子在門口附身道,“邱先生,書院外有位柳姓大人求見。”

“請他在四教亭稍坐,我随後便到。”

“是。”

邱夫子又向學生囑咐了一些瑣事才離去。

他走後,差不多已經到了該用午膳的時間,苟旦帶初暒去了東廚用飯。

安南書院的夥食不說琳琅滿目但是要比普通人家好上一些的,初暒問,“這裡學費低廉,整座書院學生、夫子人數不少,每人每日三餐這樣吃,書院能撐下去嗎?”

苟旦:“我聽聞安南書院原先隻是一座小書廬,後有一位貴人見此處幽美靜逸才将其建辦成如今這樣,那位貴人為使貧寒人家的讀書人有書可讀,這才定了這如此低廉的學費,有些囊中羞澀的書生因此廣廈而歡顔,後來竟得以高中,入朝做了官,一些鄉紳富戶為膜拜瞻仰貴人紛紛捐繕出資,而那些高中的官員,也偶有回來用數倍之禮補交學費的,而且…你方才可聽到邱夫子提及的百果園?”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