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入夢來 >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番外二 此情唯有此心知

第131章 第一百三十一章 番外二 此情唯有此心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冉雲安一個女子住到安遠宮裡,一開始尹昭陽和君以澤雖然覺得别扭,但很快便看出冉雲安對他們沒有惡意,三人便十分有默契的互不戳破,每天各自做自己的事互不打擾。

尹昭陽和君以澤十分自律,在這裡雖然沒有教書的夫子,但是他們每天都有固定看書的時間,也有固定練劍的時間,二人互相為師,互相精進,雖然無人教導,但她相信比很多有夫子教導的皇子還要學有所成,她不禁感慨,也許父王說的莫要婦人之仁,以免給自己留下一個強勁的對手是對的,可是不知怎的,她竟有些舍不得。

冉雲安在安遠宮的日子沒待多久便被魏王打破了,魏王令宮人強行将她帶走,不然她繼續在安遠宮内與衛國二公子形影不離的。

尹昭陽意識到魏王可能想對他們下手,在這種危險之境,他還不忘趁機取笑君以澤道:“這下子魏國王姬不在了,王妹也不會吃醋魏國王姬傾心于你的事了”

君以澤道:“我看太子還是莫要取笑于我了,先想想眼下這個處境咱們該如何去辦”

尹昭陽道:“魏王強行帶走了冉雲安,便是已經對我們心存了殺心,如何能在改變他的心意,怕是隻有聽天由命了”

君以澤搖搖頭道:“自己的命運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們從衛國出發時雖然帶的多數是書籍,但是也有一部分的金銀财寶如今便到了他們的用武之地,大魏有一寵臣,長有三寸不爛之舌,又喜好财寶,若能得他美言,我們也許還有轉機”

尹昭陽道:“即便有那寵臣肯為我們美言,但這種是如何改變魏王的心意”

君以澤道:“那便首先要弄明白魏王為何要非殺我們不可”

君以澤自然是明白其中的原因的,冉雲安被魏王帶走後沒幾日便放了她自由,她又可以出入安遠宮,冉雲安既然恢複自由,那便是君以澤的法子奏效了,尹昭陽果然好奇,問道:“到底是什麼理由能讓魏王改變心意的?”

君以澤道:“我讓那寵臣與魏王說的中心要義便是與其多一國為敵,不如多一國為友,衛國太子十分傾心于大魏國王姬,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三日不見兮輾轉反側,日後若能回衛國掌權,自然會唯大魏命是從的,多一國幫大魏抵抗康常兩國對大魏隻會有利無弊的,魏王聽了後,想必是被這番話打動了”

尹昭陽拊掌笑道:“不愧是你君以澤想出來的辦法,果然奏效”

冉雲安被魏王解除了控制之後,并不像以前一樣與他們如影随形了,她知道魏王對他們的殺心不再,因此也沒有必要再住在安遠宮裡了。

不過相比于那些被嬌慣壞的弟弟妹妹們,她還是更願意和衛國二公子相處,她見他們兩個自學經義,與其如此還不如賣個人情,便讓他們兩個來樂安宮裡和自己一起聽先生授課,魏王倒是沒有阻攔,衛國二公子也欣然接受。

三人一起讀書的過程中,尹昭陽明顯發現冉雲安與他的妹妹不同,妹妹讀書時多是為了看君子,而冉雲安讀書時卻心無旁骛,甚至比他這個時常溜号關注别人的人還要專注,一思及此他甚覺羞愧,遂偏回頭來專注于自己的竹簡上。

有一天在安遠宮裡尹昭陽和君以澤閑來無事的時候,君以澤突然和他道:“以前倒是沒發現公子與王姬有哪些相像之處,如今看來這行事上倒是十分的相像”

尹昭陽詫異君以澤這是從何說起,不解的看向他,君以澤笑道:“讀書不是讀書,看人倒是真的”

尹昭陽這才明白過來他說的是什麼意思,回擊道:“我看你還以為有多兩耳不聞窗外事呢,原來這窗外事是一點也沒落下”

君以澤道:“那既然公子這麼說,臣怕是不能再替公子承擔了,這外界都以為冉雲安對臣有想法,公子雖推了我出去,但臣怕是日後不好交代”

尹昭陽道:“這你便不用顧慮了,自然不會虧待你的”

于是,在魏國的這幾年,他們相處最多的人便是冉雲安,除了讀書,尹昭陽發現冉雲安也十分擅長武藝。

聽宮裡的人說冉雲安時常晨起練劍,這個與他們兩個倒是不謀而合,因此平常相處時也會偶爾問到劍法技藝。

冉雲安雖是女子,但是在劍法一道上也很有自己的見解,雖然力氣不夠,但是出劍迅速,快準狠三個字掌握到位,若是加以好好磨練,在劍法上也能有很大的造詣。

有一次清晨,也不知冉雲安怎麼那麼早會跑到安遠宮去看他們練劍,他們彼此相熟,冉雲安去安遠宮就像回自己的樂安宮一樣。

冉雲安走入安遠宮中庭,靜靜看他們過招,他二人休息時,朝冉雲安這便走來,與她交談。

三人談話時,冉雲安提出了想與他們切磋劍術的提議,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點到為止,尹昭陽則欣然接受了冉雲安的挑戰。

他二人過招的時候,君以澤就在一旁觀看,冉雲安果然是劍法有所提升後才敢來找他們過招的,一招一式都像模像樣的,而且勝在精巧,所以在過招之中并不吃虧,尹昭陽淩厲的劍勢總能被她四兩撥千斤的化解。

冉雲安并沒有察覺尹昭陽是在放水,而是以為自己真的有實力可以和尹昭陽過招,因此心裡升起了一股自信,出劍的劍勢變得刁鑽了些,尹昭陽回劍之時明顯受到制約。

若他用盡全力相抗,又恐會傷到冉雲安,可若是不反擊的話,自己隻是防守的話會十分吃力,可是冉雲安的劍勢如雨點一般密集,絲毫沒有停歇的意思,尹昭陽來不及思考隻能先行防守。

這一劍冉雲安差點刺到尹昭陽的腋下,在來不及反應之下,尹昭陽隻得側身硬躲,胳膊果不其然地被冉雲安之劍劃傷了,傷勢倒是不重,沒有傷及筋骨,隻是滴了些血來。

冉雲安有些抱歉,放下劍道:“說好了點到為止,是我太過争強好勝,弄傷了你”

尹昭陽道:“我沒事兒,這點小傷總比在王姬身上留下個傷疤要好”

冉雲安道:“我這便叫太醫來給你包紮”

尹昭陽甯可自己受傷也不肯傷她,她是看在眼裡的,心存愧疚之下,之後幾天又叫宮裡送來些滋補益血的食物。

君以澤不免笑尹昭陽,“也不知你與王姬過招那日是真的假的”

尹昭陽邊吃邊道:“假亦真時真亦假,你這麼聰明,又何必分那麼清呢”

再之後冉雲安雖然會多多關照他們一些,但也不再經常來安遠宮裡找他們了,此時,即便是深陷在魏國王宮中的他們也感覺到了各國局勢之間的一些變化。

君以澤心中知道這是怎麼回事,看來他之前給衛王的提議生效了,趙國開始有所行動了。

冉雲安來安遠宮的次數更少了,魏國後宮中的氣氛很不尋常,而這一年已經是他們來到魏國的第五年了,竟沒想到一晃兒他們已經遠離故國這麼久了。

趙國要攻打康常兩國,康常兩國提議東北六國需要團結起來一緻對外,這個時候不能有其他國家再有異心,大魏雖然強大,但畢竟比不上康常兩國,且他與康常兩國中間隔着衛國,若大魏繼續扣押着衛國的公子們,屆時若衛國投靠康常兩國,三國聯合起來派兵攻打大魏對于他們來說也是吃不消的事情,所以魏國王庭之中一直在商讨一件事情,就是放還是不放衛國二公子。

大臣們之中一直沒有讨論出個結果,最後還是魏王私下問向冉雲安的意見,冉雲安抛棄個人私心給魏王全面分析了一下六國局勢以及與九州大陸其他闆塊上國家間的關系,最終給出的建議是趁着六國商談之機,将衛國的客人送回衛國,以全各國的臉面。

對她自己來說,她自然是不舍得尹昭陽回去的,但是為了衛國,她必須這麼做。

于是尹昭陽和君以澤順利的回到了衛國邊城澤陽城,就在他們剛剛到達衛國澤陽城後不久,留在魏國的冉雲安接到了一個消息,就是趙國之所以想要攻打康常兩國,似乎并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某種勢力在背後推波助瀾,雖然一直還沒有弄清楚在背後鼓動趙國的勢力是誰派去的,但從現在的受益者來看明顯就是衛國。

冉雲安不得不合理的懷疑這是衛國在背後做的手腳,可惜的是即便現在發現了,也為時已晚。尹昭陽君以澤回到衛國之後,再想讓他們入大魏為質便難于登天,看來日後他們之間的關系便隻是政敵而已了。

冉雲安與尹昭陽分開的那幾年後,他們之間不再有任何通信,但卻一直在暗中關注對方的消息。

冉雲安已經年十六歲了,魏王給她說了幾門親事,每次尹昭陽得知冉雲安被說親的消息都不由得提心吊膽一陣,但好在冉雲安始終未曾答應任何一門親事,但他知道她不可能永遠不成婚,并且成婚的對象永遠不可能是他。

衛王雖然沒有給尹昭陽說親,但是康國來求娶尹昭陽的妹妹尹昭昭這件事冉雲安是知曉的,她一向知道尹昭陽對于他這個妹妹十分寵愛,必是舍不得讓他的妹妹嫁給那個和他們父親一樣大的康國國君,隻是沒想到最終他們還是答應了這種婚事,并且是由尹昭陽和君以澤親自護送尹昭昭前往康國和親。

雖然在情理上她難以理解尹昭陽為何會答應,但是從國家大義上考慮她便理解了衛國上下的選擇。

但不知為何聽到此事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想法在她的腦中出現,也許是為了幫他們,也許是不想衛國做大,她行了一個計劃,一直隐藏在康國的細作開始有了行動。

康國國君因不明原因突然暴斃,由是康國和衛國兩國的聯姻自然被終止了,尹昭昭不用嫁給那個老頭子,尹昭陽也不用為他妹妹的幸福犯愁,唯一需要愁的可能便是康國對他們的憎恨。

一切如她預料的一樣,康國上下果然一緻認為這件事是衛國做的,即便國敗了,但康國公主還在,并且成了常國國君的寵妾,他們的矛盾依舊存在,大魏便可趁此機會大力發展了。

又過了兩年,常國暗中派人前來大魏商談滅衛之法,常國人提出了反間計一法,令常國與大魏假意交惡,由魏國威脅衛國要借道伐常,衛國若是不肯借道,魏國便光明正大派兵攻打衛國,若是肯借道,魏國便趁機攻入他們的都城,而常國則會在與衛國接壤的地方駐兵,以給衛國施加壓力,屆時衛國的土地由他們兩國互相分割。

魏王自然是欣然答應,他對衛國與大魏接壤之地的豐腴土地早就觊觎已久,這次終于有機會可以吞并衛國的土地,他自然是樂于與常國結盟的,因此同意了常國的提議。

這次行動需要動用已潛伏在衛國多年的細作來幫助魏常兩國隐藏他們真實的意圖,擾亂視線。

十年潛伏,終得一用,可是最初提出這個潛伏計劃的人,卻已失去了對他們的掌控,他們聽從于魏王的指令,即便她此時已經狠不下心來如此做,但一切已經不由她控制了。

衛國也發現近來國内的氣氛安靜中有些詭異,國内加強了戒嚴。

公主大婚一事得到國内衆多百姓的期待,但這其中似乎隐藏着不安的因素,可是衛國的天機衛經過調查後卻并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因此衛國一邊内外緊張,一邊如期舉行大婚。

他們不會想到大魏的奸細竟然已經隐藏到了懸安衛裡,畢竟那是十年前就開始進行的計劃,潛伏的人早就成為衛國人身邊毫不起眼的普通人,是他們從小便看着長大的人,任誰也想不到竟是大魏從他們孩提起便派來的細作。

這些人迷惑住了懸安衛衛長沈辭,也迷惑了那個九州三十六國最年輕的丞相君以澤,更是迷惑住了十分信任君以澤的尹昭陽,也許有人察覺到了危機,隻是他們都沒有預想到危機會以這般觸手不及的方式來臨。

尹昭昭大婚之日,大魏軍隊借道衛國之時,大魏細作利用林染對君以澤的嫉妒之心,在衛國軍隊在境内沒有形成合圍之時便調頭回攻衛國的都城,衛國不信任大魏,這個大魏一直都知道,他們互相都是在将計就計,隻是看誰能笑到最後罷了。

勝者為王敗者寇,衛國敗了,他們的都城被攻破,皇室被覆滅,一場大婚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血色洗禮。

衛國終是小國,抵擋不住大國的碾壓,最終隻能遺憾的消逝于曆史的車輪裡。

尹昭陽在那場混戰中不知所蹤,因為大魏軍隊在之後清掃戰場的時候,并沒有發現尹昭陽的屍體。

而奇怪的是,在大魏完成了一場可以記載到史書裡的勝利後,大魏國的曆史裡關于他們的王姬冉雲安的記載便再無隻言片語。

這個本可以執掌大魏一部分權力或是在大魏朝廷中發揮一定影響力的人物就這麼突然其然的消失了。

後人在研讀這段曆史之時都不免覺得有些詫異,有人認為冉雲安是突然得了怪病,也有人說是冉雲安功高蓋主,魏王為了不使王姬幹政,好讓權力順利交給其他公子,暗地裡處死了王姬。

雖然衆說紛纭,但始終無人知道真相,之所以想弄清這一點是因為若冉雲安還在,大魏一定不會在滅了衛國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後便覆滅的,這令一些人不免有些惋惜,但曆史有時就是這樣,總是充滿遺憾,卻又如此迷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