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雲沒走近的時候還以為又碰到了不認識的植物,走進了才發現“小山”是大樹垂下來的小枝。
彭雲拽了一根枝條,試了下它的韌性,她驚喜地發現,這些枝條的韌性很好!
她的腦子裡迅速閃現這些枝條的用法,這些枝條和柳條這麼像,說不定可以當牙刷清潔牙齒。食物危機解決了,個人衛生問題也該提上日程!
把柳枝上的葉子薅幹淨,枝條還能用來編裝東西的笸籮和筐子,樹洞裡的東西肯定會越來越多,總不能全堆在地上,她存的肉幹魚幹也不能一直放包裡……
這東西還能當繩子,用枝條把她昨天用塑料瓶制作的簡易濾水器吊起來,飲用水的問題也能解決!
彭雲在現代還有個雙胞胎弟弟,她小時候家裡窮,父母重男輕女,平時在城裡打工讨生活,每天從早忙到晚,根本沒精力照顧兩個孩子。她很小的時候就被爸媽送去了鄉下外婆家,外公死得早,她和外婆兩個人,在鄉下一住就是十幾年。
外婆不認字,她爸媽又不按時給生活費,鄉下種地一年也賺不到多少錢,外婆很疼她,為了賺錢給她買好吃的、送她去上學,外婆閑暇時就會編些竹籃子、竹筐,趕集的時候帶到鎮上去賣。
後來電商行業興起,有人專門來村裡收這種純手工制作的編制品,小的幾塊錢一個,像椅子、箱子這樣的大件一個就能賺上百塊,外婆的手藝就沒落下過,彭雲從小跟在她身邊長大,沒少給她幫忙,耳濡目染之下,也把她的手藝學了個十成十。
就說織篾,給她一把柴刀,她能閉着眼睛把一根竹子劈成上百根光滑均勻的篾絲。
她沒試過用柳條編筐子,不過步驟應該都差不多,且這些柳條摘下來就能用,不用像竹子一樣刮青、織篾、去毛邊……用來編籃子笸籮,速度肯定比竹子快!
森林裡的植物彭雲大多都不認識,現在碰到一種能用的,她恨不得把這棵樹薅秃,她甚至扔了當拐杖的木棍,踮起腳折枝條。
彭雲隻挑沒分叉、粗細均勻的枝條,這些枝條韌性很足,折斷要費不少力氣,但彭雲想到它們的用處,就覺得幹勁十足,連着折了兩個多小時才意猶未盡地停下來。
這些枝條太重,彭雲一次搬不完,她取了幾根長長的枝條,一頭捆住一部分枝條,另一頭系在腰上,利用身體的力量拖着這些枝條往樹洞的方向走。
彭雲跑了六趟才把折下來的枝條搬到樹洞附近。
最後一趟回來的時候,火也生起來了,此時,時間已經接近中午了。
彭雲捂着饑腸辘辘的胃一屁股坐在火堆旁,她抹了把額頭上的汗,喝了大半瓶電解質水,洗了手,才用木棍串着肉幹放在火焰上炙烤。
烤肉的時候,她往肉幹上撒了一些細鹽和砸碎的花椒野蒜。
肉幹的口感不如鮮肉,但因為放了調味料,彭雲覺得這塊肉幹比昨天的烤肉好吃多了。
她知道這肉冷掉會特别腥,因此隻估摸着自己的飯量烤了小半斤,晚上那頓等吃的時候再繼續烤。
烤完肉,彭雲又去了趟溪邊,用溪邊的雜草把自己從頭到腳搓了一遍,順便搓洗了自己的内衣褲,内衣裡面有海綿,她擔心一下午曬不幹,幹脆把它們帶回樹洞旁,用火焰的溫度慢慢烘烤着。
洗完澡後,彭雲覺得渾身清爽,她也不想再去林子裡被太陽炙烤,便坐在樹洞邊的陰涼處處理她拖回來的枝條。
這些枝條上還有很多新鮮的葉子,要把它們薅幹淨才能用,一下午,她都在機械地重複着薅葉子的動作。
好在成果喜人,彭雲估摸着她今天弄回來的東西,至少能給家裡添三個籃子外加兩個大藤筐。
處理完枝條,彭雲用編竹籃的方法做了個不帶把手的柳條小籃子,直徑隻比她家裡的盤子大一圈。
彭雲對自己的成果十分滿意,在盤子底墊片大葉子,這個小籃子就能當碗用了!
對了,晚點還得找兩根木棍弄雙筷子出來,等她有了鍋,就能煮肉湯、魚湯了,到時候沒有筷子可不行!
這柳條編漁網夠嗆,做幾個魚簍倒是還行,要是魚簍能抓到魚,她就有了穩定的食物來源……
按理說,柳條和竹子一樣,編東西前應該要做預處理,這樣做出來的東西才用得久,但她對柳條不太熟悉,也沒指望一個籃子用幾年,那棵樹上那麼多枝條,壞了再編就是,她是熟手,做這些東西快得很。
彭雲趁熱打鐵,又編了幾個差不多大的小籃子出來,幾個籃子壘成一摞,看起來十分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