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是柴婆子生前結交甚廣,但人死燈滅,柴家隻剩一個孤女,誰還會在乎?加上正是新年,家家都忙着團年,因此肯來柴家吊唁的,隻有平日關系極近的幾戶鄰居親友。
雖然平時做事還算穩當,但柴玉畢竟年紀尚小,要她主持喪事不像話,因此柴婆子的喪禮還是卞婆子操持的。
送殡之後,柴家隻剩了柴玉一個未成年的女孩,在這個年代,她是不能獨自居住的。卞婆子見她一個人在柴家住不是事兒,就作主帶她回了卞家。柴玉沉浸在柴婆子去世的悲傷之中,這幾天一直昏昏沉沉的,尚未仔細考慮以後的生活該如何去過,便一切聽從卞婆子的安排,跟着她來到了卞家。
卞家比柴家的小院要大很多,人口也多,很是喧鬧。卞婆子讓柴玉住到了後院的東屋,和她前陣接過來的外孫女李茉莉住在一起。
進了卞家之後,悲恸中的柴玉也不得不強打起精神,和卞家人相處。她孝期投奔卞家,寄人籬下,卞婆子與柴婆子又隻是表姐妹,這關系也不能說多親近,因此處處小心,盡量低調,不給卞家人添麻煩。
但即使她在卞家低聲下氣,柴玉的表舅和表舅母也隐約透露出了一些不滿。前段卞婆子把李茉莉接來,已經讓表舅和表舅母不快。他們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雖然同情柴玉的身世,也知道柴玉除了投奔卞家也沒别的選擇,但畢竟要多養一口人,他們心中多少有些怨言。
柴玉當然明白他們的想法。将心比心,她也理解卞家人的不悅。因此她跟卞婆子提出,要把柴婆子留下的錢交給卞家一部分,來填補她的花銷。
卞婆子拒絕了:“小玉,你說這樣的話,就是見外了。你阿婆隻有我這麼一個姐姐,就再沒有别的親戚了,我不管她的孫女,誰管?當年我在那朝宮裡的時候,你阿婆幫我照顧家裡,出了多少力,難道我現在養你一陣,還要圖你家的錢麼?再說,姨婆我有錢呢,給你和茉莉兩個花,綽綽有餘的。你阿婆留下的那些錢,你還是自己拿着罷,以後要花用的地方還多着呢。”
柴玉聽說,知道卞婆子為了她好,便也不再堅持了。
回到屋子裡,表姐茉莉正拿着一本書,倚着床頭看着。見柴玉進來,茉莉拉她到自己身邊坐下,和她說話,分散她悲傷的心情。
茉莉表姐父親早亡,母親新故,和柴玉的身世比起來,很難說誰更慘,因此她兩人同病相憐,很說得上來。她二人互相勸慰,倒也解了不少的苦悶。
想到卞婆子打算把茉莉表姐送到宮中當差,柴玉對此很是好奇,因此,看到茉莉表姐在看書,便問道:“表姐不是要進宮麼,這宮女不是不能識字的嗎?”茉莉的父親是個童生,教她讀過幾年書。
茉莉表姐奇道:“你是聽誰說的?宮女為甚不能識字?聽外婆說,宮裡有的貴人年紀大了,眼睛花了,看書費勁兒,還專門讓宮女給她們念書、念話本聽呢!再說,有些宮女是要記賬的,不認字怎麼行?倒是識字的宮女吃香呢。”
柴玉對宮裡的事,很多印象還來源于前世的影視作品和小說,而且一知半解的,并不怎麼了解。聽茉莉如此說,吐舌道:“原來是這樣,想是我記岔了。”
茉莉笑笑,眉間仍有抹不去的憂傷。柴玉知道她喪母之痛還未緩解,就要進宮當差,前路未知,心中自然不安。雖然有卞婆子保護,但宮裡的事,誰說得準會遇見什麼事呢?柴玉握住她的手,輕聲道:“姐姐,你的心裡,想進宮麼?”
李茉莉垂下頭,薄唇抿了抿,才低聲道:“我不知道。我現在的處境,你是知道的,咱倆都差不多,寄人籬下,麻煩舅舅舅母,終不是長久之計。你還好,畢竟你阿婆還給你留下一座院子,還有些銀錢,有個傍身的依靠。我家當年為了給我爹治病,賣了所有的田,我娘去了以後,外婆把我接過來,我家裡那兩間房也給了族裡,我是什麼都沒有了。不進宮,我也找不到更好的去路了。進了宮,外婆說幫我找個好點兒的差事,好生幹幾年,争取攢下點兒錢,出來嫁人,大概比一直在舅舅家寄住好一些罷。”
茉莉說話的時候,柴玉看着她哀傷的面容,不禁出神。茉莉的長相很美,可以說是美豔,有些媚骨天成的意思,但又并不輕浮,反而給人的感覺很安靜沉默,加上她現在是在孝期,衣裳素淨,又不常笑,看上去更是添了幾分清冷。
當然,茉莉才十三歲,還沒有完全長開,五官尚且沒有那麼精緻。但如卞婆子這種有經驗的女人都知道,從骨相上看,茉莉再過幾年,絕對會是一個大美人,和柴玉這種小家碧玉完全不能相提并論。
柴玉在第一次見到李茉莉的時候就在想,卞婆子把這麼美的女孩子送到宮中,真的不會因為長得過于好看發生什麼事麼?宮裡不會缺少美女,可如茉莉這種級别的美女,應該也不會一抓一把罷?
當然,柴玉相信,在前朝宮裡侍奉多年,見過不少後宮辛秘的卞婆子送茉莉進宮,隻是去讓她當個宮女混口飯吃而已。卞婆子既然這麼安排,一定會能茉莉周全。
宮女的選閱就在三月,離現在不到兩個月。柴玉從小沒什麼朋友,現在難得有個說得上來的同齡朋友,卻相處不了多久,因此格外珍惜這兩個月的時間,每天都和茉莉在一起,互相傾吐心中的悲傷與憂慮。誰知沒過幾天,卞婆子忽然來到她們的屋子,跟柴玉談了一番話。
“小玉,我想了想,三月選宮女,你和你茉莉表姐一起去罷。”
——————
與此同時,距離京城幾千裡遠的南嶺道,沁州府,嘉桂縣縣衙後宅。
今日是本縣莊知縣夫人的壽辰,雖不是整壽,但畢竟是在過年期間,一家人湊在一起吃飯,也頗熱鬧。
莊知縣娶過兩次妻,原配是他還在燕山老家讀書時娶的,生下大女兒沒多久便去了;後來他中了舉,來到本朝最南端的南嶺道當官,為了在嘉桂縣立足,續娶了嘉桂本地大族蘆姓之女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