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的過,轉眼就到了收大米的季節。
前兩日剛下完秋雨,濕漉漉的,割了稻子回家也曬不幹。
今天放晴了,太陽也大的曬人,村裡人就着急忙慌的要收稻子了。
梅家地不多,也就七八畝。
而且全家一起出動兩三天地就被收整完了。
收上了的稻谷不能直接進倉房,還要曬上個兩三日。
梅家年年的稻谷都是要收到家裡來的。
一個是後山有空地,地方大。
另一個則是因為家裡的地少,打出來的谷子也不多,不值得再拉着去曬谷場。
自家的幹完了也要幫着村裡其他困難的家裡去幫忙。村裡人都淳樸,對他們來說,這都是小事。
梅時淮要拿着鐮刀去河尾村看看。
秦朗月卻說家裡沒有種稻谷,大伯家雖種了稻谷,但也種的少隻種了那麼兩三畝自己家吃夠用就行。
況且大哥二弟和小弟也在家,用不着去幫忙,
梅時淮才放了心和阿爹去别家了。
家裡也沒閑着,梅阿娘帶着秦朗月和梅曉沄去後山翻稻谷。
收上來的稻谷要均勻地攤在地面上接受陽光的照射,好讓它變幹燥。到時候打谷子也方便容易。
翻到一半,便聽見山下的院子裡有人喊。指派了曉沄下去看看是誰。
曉沄回來後說:“是我哥拿回來了好幾條黑背魚,個頭都挺大的。說讓晚上炖了。”
梅阿娘擺擺手繼續幹活兒,又說:“行,知道了,晚上給你們做魚頭泡餅吃。”
秦朗月和梅曉沄立即高興了,幹活兒也有力氣了,手上的爬犁耍的虎虎生風。
梅阿娘笑話他倆見魚眼開,以後多給他倆做魚,那不得把全村的地都給翻一遍。
秦朗月笑笑不說話。
梅曉沄倒是調侃他娘道:“要是天天給我做魚頭泡餅吃,别說全村的地,全鎮的地,我也給他翻一遍。
娘還是低估了我,不相信我的能力。”
梅曉沄這話自是引發了其他兩人一起笑話她。梅阿娘更是說:“你趕緊好好幹,你幹的越多幹得越快,也就早點能吃上。”
于是在梅曉沄一個人頂兩個人的情況下,天還大亮着就把稻谷翻完了。
農忙的時候就算天黑了,吃飯也是早的。
既然這麼快就幹完了,梅阿娘心裡想着多做幾個菜,這幾日幹活也累了。多吃點好的也算是犒勞犒勞這兩天的忙碌。
到廚房的時候發現魚早就處理好了。估計是梅時淮拎了魚回來開膛破了肚之後又匆匆去幫忙了。
這樣也好,省了手上沾上血氣。
梅阿娘問在旁邊洗手準備切菜的秦朗月。這魚打算怎麼吃?做個魚頭泡餅再吃個别的什麼呢。
秦朗月想了想說:“下了兩天秋雨,身上潮乎着,魚就用辣子炖了吧。去去濕氣,身上也好暖和些。
也别做完了,剩兩條,明天做魚湯下面條吃。”
“行。”
梅阿娘說幹就幹,讓曉沄燃起了竈火。
放點兒花生油,再往裡頭放兩勺豬油。把魚放進去煎,兩面金黃後就把魚撥到一邊,放入蔥姜蒜辣椒和農家大醬爆炒。
等醬料炒香後又把魚推回鍋中間,倒上兩瓢開水。
這邊秦朗月也沒有閑着,打開櫥櫃挖了好幾勺白面粉和了面團。
魚頭泡餅裡的餅不能用死面餅要那種脆脆的泡進去才好吃。
剛入口時是餅的香脆,細品後又夾雜着辣魚湯的辣味醬香味鹹味和魚本身的香味。
這是第一種吃法,用餅蘸着魚湯吃。
第二種就是把餅直接扔到魚湯裡面。突出的是魚湯的鹹辣香味兒,之後才能嘗到餅的酥脆勁兒。
秦朗月偏向于第一種,他愛吃脆的。
曉沄同他一樣 ,倒是其他人願意把餅全泡進去吃。
炖了兩條魚,一家五口人哪能吃飽。用南瓜炖了肉,炒了個土豆絲,明天要炖的豆腐買多了,油煎了。
正是幹活多的時候,肚裡沒有油水哪能揮的動鐮刀。
太陽剛落山,山裡也涼快了,父子倆也進了門,魚碰巧出鍋。
一家人匆匆洗了手開始吃飯。
天還沒全黑,天上的火燒雲應的山裡紅紅火火。今年天氣好,哪家的地産出的都不少。
朝廷賦稅一再減少,今年是豐收年,以後年年都好過。
晚上東廂房點着油燈,秦朗月邊給裡衣收針邊同梅時淮上話。
“這兩天幹的活不少,歇歇吧。那些個棗兒,石榴啥的過兩天再去鎮上賣。”手中的線用剪子鉸了。
秦朗月讓梅時淮試試合不合身,趁現在改一改,明日就能穿上。
梅時淮停下編筐,手往褲子上擦了擦才接過來。往上身比對了一下才褪下舊的試了試。
“行,正和身。本來這兩天就不打算去了,天冷了,秋魚該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