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國府裡,一般主子身邊都有四個一等丫鬟,四個二等丫鬟,和八個粗使丫鬟。
四個大丫鬟分管衣食住行,二等丫鬟皆為下手,粗使丫鬟隻管屋外灑掃和其餘雜活。
王甯過來之後,将二房的開銷壓縮了一番,四個大丫鬟隻留了兩個位置,原先分管衣食住行的,現在分為衣食歸畫屏管,住行歸繡屏管。
底下的人也都各自減半,二等丫鬟兩個,粗使的丫鬟四個。反正各院還有婆子小厮可以使喚,并不差人手。
王甯這一改動,最大的好處就是院子裡安靜了許多,沒有那麼多人在外頭等伺候,聽牆角的也少了不少。
王甯又改了規矩,不許丫鬟靠近她卧室的窗戶,平日隻留一個在耳房等候聽命,其餘人無事做時各回各屋。
聽牆根的少了,二房的事也往外洩露的少了,王甯和丈夫在裡屋說話也能自在一些。
王甯本身并不反感丫鬟們你呀我的說話,反倒十分喜歡這種輕松的氛圍。
但去年去上香時,王甯瞧見過幾家世家太太看着賈府下人的眼神,想到日後賈府的下場,心知她一點都不能行差踏錯,否則就是給人落下話柄。
所以自去年上香回來之後,她就囑咐過下頭的人,若有外人在場,尊卑之稱要分清楚,不可以被外人聽去。
在這個時代,治下不嚴也是個罪行,随時都可以被人當作把柄來捏你的命脈的。
後期老太太寬厚,身邊的大丫鬟都跟孫女似的年紀,這才放縱着丫鬟不多管束,但有老太君的身份在,她的丫鬟你呀我的,沒人會說什麼,反而會道一句老太太好心腸,待下人如親人一般。
可王甯的身份就不同了,她年紀又不大,還不到慈祥寬厚的年紀,也不到那個地位,她若是管束不周,外人罵的不是她,是整個二房。
王甯知道,來到一個時代,想跟時代硬剛是最愚蠢的做法。她唯有先融入,融入了才有後續的改變。且一切都隻能溫水煮青蛙,決不能操之過急。
抛開西院這邊的事不談,賈睿這頭等王甯和邢夫人離開了,這才從耳間出來,回到正廳,與賈母商讨去揚州時要帶的東西。
賈母還頗有些不好意思,已經出嫁的女兒,她也不好動用公中的财産,便想着叫丫鬟開了私庫去找東西。
賈睿攔着她道:“如今并非我們補貼妹妹,而是想與林家交好。這世家往來,難道都走母親的私庫?”
賈母放心下來,可又說道:“你大哥那邊……”
賈睿想了想道:“大哥那邊我去說說,母親隻管放心。也别挑那金貴又不實用的東西,隻管挑些日常要用卻難買到的就好。”
賈母終于徹底放心,心裡對二房也更加滿意了。
不說老二家的這些年越來越好,就是老二如今也不像往日那般的寡言少語,常來她這裡請安,也常提起出嫁的妹妹。
賈母心中寬慰,又讓人去私庫來了兩匹軟煙羅來,死活要讓老二帶回去糊紗窗。
賈睿哭笑不得,這才正月,糊什麼紗窗,無非是賈母擔心他們覺得母親太過偏心小女兒給的補償罷了。
“這兩匹軟煙羅,我送一匹去大哥那裡吧。”賈睿也不客氣,讓人拿了東西,便告辭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