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招工啦
朱令儀關了店鋪後就去了中人所。
她得先找幾打雜的。雖然時間有點晚了,但有生意上門,中人還是很積極的,當下按照要求,給她拉出來二三十個人,給她選。
朱令儀先看儀表,神色,再問問個人情況,一番挑選,暫時定下一家五口,其他的讓中人明天帶去店裡再選,今天實在有些晚了。
這一家姓楊,楊老爹能喂馬看羊,打個牧草不在話下,楊嬸子能做家常飯,以前在主家也是大竈上的,不是小竈的,但中人都說她做飯好吃,不然,她們一家不肯分别簽,一年多兩年了還在中人所這裡混日子,早被轉賣了。
反正今晚先領回去試試,不合适送回來也不是她丢臉。
此外楊嬸子的丈夫是個看起來過于憨厚的漢子,其實才四十來歲,就是常年幹活顯得有些蒼老,以前就在莊子裡種地啥的,還一個小子十三歲了,可能常年吃不太飽有些單薄,但體力活能幹點,也跟他爹種地,兩個人能把她的菜園子侍弄起來就行。還有個八九歲的小丫頭,能跑跑腿啥的。
晚上回到山根的宅院裡,楊嬸子放好随身的行李就開始拾掇飯菜,朱令儀在回來的路上買了些糧食和蔬菜,肉和蛋還有捉的活魚啥的,她在山上帶下來的都純在這裡,不用買。
楊嬸子問了新東家的飯量,有沒有忌口的,便量了兩大碗新米煮上,又見有肉有蛋有活魚,便抓一把幹木耳用溫熱的水泡上,準備做個肉炒木耳雞蛋,在做個山藥蛋紅燒肉,酸甜口的松鼠魚,清炒兩個蔬菜,再打個絲瓜蛋湯。
做飯的時間,楊老爹帶着兒子孫子在後面給他們的地方安頓下來。新東家撥給他們一家的屋子實在太寬敞了,三間屋子帶兩排四間廂房,都給他們住。這讓一直以來一家人擠在一間小屋子裡的幾個人有些不敢相信。
最後,楊老爹發話:“都勤快些,跟着新東家好好幹。”
試過楊嬸子的手藝,不比八方酒樓的師傅差啥,楊嬸子說調料缺不少,趕明買些回來,口味還能更好。
朱令儀點頭算是确定用了楊嬸子一家,這讓一隻懸着心的一家人都松了口氣。
畢竟朱大俠名聲太響,太厲害,他們雖然覺得自己勤勞肯幹,也怕大俠萬一不滿意不好伺候啥的。别的東家發火一般是挨頓打,這位發火要命的。
朱令儀不管他們心裡如何變化,把每個人的差事先安排了,楊嬸子除了日常做飯、打掃,主院這裡雜七雜八的事都幹,每月給1000文,全家包吃住;
楊老爹喂馬放養打牧草加上幹雜活,每月600文;
楊叔種菜園子,打柴啥的家裡重活雜活都幹,每月800文;
楊小子跟着他爹幹活,每月300,小丫頭跑腿每月給150文。
朱令儀看天色不早就讓楊嬸子去張羅自己一家子的飯菜去。
他們院子裡有鍋竈,楊老爹已經從這邊拿了些柴火先燒起來了,雜糧也搬了半袋過去,朱令儀還給了一隻野兔,一隻野雞,幾把蔬菜,今天剛來,意思意思。往後再整個章程出來。
楊嬸子匆忙吃了飯又帶着小丫頭把朱令儀這邊住的主屋好一頓打掃清理,趕在日落前終于算是能住人了。細節還得再收拾幾天。
因為沒來得及買油燈,楊嬸子一家早些休息了。
“。。。一個月都算下來有将近三千文,吃住都不用咱花錢。。。攢一攢能給兒子娶媳婦,給丫頭攢點嫁妝了。”
楊嬸子兩口晚上睡不着說着私房話。
“别的好說,明天我看能不能跟東家商量商量,先支點錢,爹和孩子們的過冬的衣裳鞋襪這些得趕緊準備了。。。。。。”
他們被賣出來,四處輾轉,因為不肯分開,一直沒找到合适的東家,這日子過的可想而知。
唉,但願這個東家好好的吧。
第二天吃了楊嬸子起早做的鮮肉馄饨,朱令儀留下五吊錢,讓楊嬸子張羅着把主屋這邊該置辦的置辦起來,另外沒等楊嬸子開口就給了三吊錢安家費,讓他們把自己那邊也安頓好。
這個錢不用還,算她做東家的心意。主要她看老人孩子身上和腳上穿的實在補得不像樣,這馬上過冬了,不趕緊張羅起來,冬天咋過?
楊家一家老小感激涕零。
朱令儀擺擺手,趕着去店鋪裡了。
=======================
今天是招工的日子。
朱令儀雖然沒有招工經驗,但她會挑選隊員啊!
“小八,來,先勞煩你搭把手,讓應聘夥計和掌櫃的,來這邊,每人發一張表格,先填表。”
“不識字的可以回去了哈。”連表格上這點字都認不得的,除非沒别的選擇,不然很不必非找個不識字的。
朱令儀見人越來越多,連應聘掌櫃的都來了十多個,不得不放出大招。
她朝衆人吆喝道:“表格上寫的要真實,咱們這裡雇人事後要做背調的啊!
啥叫背調?就是身、世、背、景、調、查!
不是你随便寫了我就信了,咱都不認識,我得找人查問查問,尋訪尋訪,是不是那麼回事兒!
有覺得被冒犯或者想放棄的,現在可以離開!要是想渾水摸魚,甚至想蒙我。。。。。。
你會後、悔、的!”
不知道是不是她的告誡起了作用,陸續走了一些人。
看着一下子空了不少的場地,朱令儀也不由抽了抽嘴角:
這是當她這裡錢好賺,還是好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