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蕾來大姨媽,隻想躺着。
李莎莎隻想躺着。
說到圖書館,李莎莎雖然不去,人卻興奮得不行,“我剛翻到餘晖的朋友圈,有一條是關于圖書館的,見解還挺獨特,我給你們找找。”
李莎莎把手機遞給樂曉之,樂曉之接過來看。
肖楠跟着過來,“是啥是啥?”
見樂曉之的眼神定住,李莎莎調侃道:“曉之,你不會後悔了吧?現在後悔,也許還來得及哦!”
這也激起了馮蕾的好奇心,她把腦袋伸過來,“是什麼啊?”
是餘晖三年前發布的一條動态。
關于圖書館。
樂曉之把手機遞給肖楠,望着李莎莎,捶胸頓足,“怎麼辦,我真後悔了,他這人怎麼經不起考驗呢,從昨晚都現在,除了公布狀态,也沒啥其他動靜,這是追人的态度麼,我真是納悶死了。”
馮蕾戳她,“這位演員,演技太過拙劣,你要納悶的話,我才納了悶呢。”
昨晚的陣仗,換作任何人,再不喜歡餘晖,内心總歸會觸動一些。
可樂曉之不是。
談不上驕矜,連自得都沒有,她嘴上說着納悶,可馮蕾心裡清楚,餘晖如何,樂曉之并不關心,也不在意。
樂曉之的納悶,好比天氣預報寫晴,不料剛出門就下雨,她因沒帶傘納悶,因白鞋淋濕納悶,因路上擁堵納悶……
雨一停,她甚至會忘記,之前還下過雨呢,她納悶的時間,可能還沒陣雨久。
李莎莎叉腰:“好啊曉之,你敢戲弄我。”
她飛奔過來,撓樂曉之癢癢,樂曉之去追馮蕾,怪她道破真相,馮蕾躲在肖楠後面,肖楠舉手表示衆腿毛要求停戰。
幾人纏作一團,險些疊成人牆,一邊打鬧,一邊哄笑聲連連。
肖楠的情緒逐漸好轉,晚上熄燈前,她收了靠背上的裙子,仰頭問樂曉之,她為什麼不穿裙子,以後要不要試着穿穿?自己那條裙子隻穿過一次,已經洗幹淨了,可以借給她穿。
樂曉之最先上床,此時已經躺下,沒多解釋,隻說不用,翻了個身,說自己先睡了。
其實樂曉之常穿裙子,隻因去年發生過一件事,之後才不穿的。
那還是高考結束後、出分前,言讷因來例假在家,又想吃燒烤串串,央着樂曉之去附近的燒烤攤買回來吃。
她去了常和言讷吃的那家,選好言讷愛吃的菜和肉,在等燒烤時,隔壁桌幾個正喝啤酒侃大山的小混混,見樂曉之穿着短袖短褲,又是一個人,便過去要微信。
樂曉之禮貌拒絕,幾人當然不肯,為首的便動手動腳,被樂曉之一個過肩摔,放倒在地,其餘幾個一看情況,猶豫不決中,拖拖拉拉地沖上來,也被樂曉之挨個放倒。
最開始倒下的那個,嘴裡仍不消停,罵着問候祖宗的話,樂曉之上去又補了兩個大嘴巴,打得他鼻孔流血。
燒烤攤的老闆,認識樂曉之,知道她常來吃,可那幾個混混也是老主顧,思來想去隻能報警。
警察來了以後,把幾人都帶走,樂曉之也不例外。
江父江母聞訊,趕到派出所時,樂曉之剛做完筆錄,出來碰個正着,江母劉春玲一下子紅了眼睛,清楚此處是派出所,已盡力收斂情緒。
江父江天已是怒不可遏,揚言要宰了那幾個人渣,樂曉之說自己沒事,和江父江母一起回家。
為免言讷擔心,她隻給言讷說自己臨時有事,改天再約,言讷沒多問,還叮囑她大晚上的有事情,最好不是出門辦事,要出門的話,一定注意安全。
看到後面幾個字,樂曉之慶幸自己已先向言讷隐瞞此事。
一到家,劉春玲的眼淚嘩嘩流,她把樂曉之推進卧室,要看樂曉之身上還有沒有其他傷。
樂曉之解釋,胳膊和腿上的紅痕,乃是搏鬥過程中産生的,并不是對方施暴的結果。
等樂曉之換過睡衣,劉春玲又帶着她去了客廳。
江天沒有抽煙的習慣,卻在樂曉之換睡衣的隙中,抽了三根,他見樂曉之出來了,滿臉愧色:“你要是有個好歹,我們怎麼向你爸媽交代!”
劉春玲聞言,更是嚎啕大哭,說自己沒本事,隻會哭,女兒受了這麼大委屈,也不能替她出口惡氣。
樂曉之拍着劉春玲的背,安慰劉春玲,這口惡氣她明明當場就出了,幸虧自己練過跆拳道,會點護身的本事,再說了,今天這事兒她也沒受什麼傷。
劉春玲問,她來江家前,有碰到過這種事嗎?
當然沒有。
但樂曉之不能說實話,她換了個角度說:“媽,出門在外,總會遇上人渣,學點防身術,多儲備些保護自己的手段,比什麼都強。一輩子很長,誰能保證自己永遠遇不到呢?”
江天給金澤打了個電話,說明今日的情況,樂曉之并未阻攔。
等他挂完電話,樂曉之才說,“這件事,能不能不要告訴我哥?他還在學校,如果知道這件事,又要和媽媽一樣擔心我了,明明犯錯的人不是你們,可最後,總是你們在自責。”
江天和劉春玲雙雙沉默,最後答應了樂曉之。
樂曉之回到房間,洗漱過後複盤此事:這次她能赢,一來是在公共場合,時間不算太晚,二來那幾人沒想到她會兩手,如果當時一齊撲過來,她也沒轍。
一個混子,要騷擾别人,是沒有理由的,更和這個人穿了什麼沒有關系,但又不得不承認,穿得少的人,總會比穿得多的人,受到更多的目光和注意。
樂曉之不想收到過多關注,也對穿衣打扮沒什麼執念,自此以後,便不再單穿短袖短褲出門,這是非常迂腐的決定,也是最簡單的應對方法。
事後,金澤告訴樂曉之,那幾人都是慣犯,進去好幾次了,這次遇見樂曉之,那他們進去的時間會長一些。
樂曉之道過謝,本以為這個暑假,會安穩度過,直到一個月後,發生了另一件事,她這才決定搬出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