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包裹
對于很多人來說,這一天十分難忘,哪怕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後,回憶起來依然記憶猶新。
無數人的命運從這一天開始轉折,他們重拾課本,走向一個充滿希望的明天。、
同樣的,中國的命運也是從這一年開始轉折,冰凍的十年開始融化,走向嶄新的春天,走向一個新的時代。
因為□□下發的文件說此次高考“實行自願報名,統一考試”“招生工作推遲到第四季度進行,新生将于明年二月底以前入學”,所以何時報名何時考試都還是未知數。
可是即便如此,幾乎從得到消息的一刻起,考生們就開始了緊張的複習階段。即便有些人教科書還不齊,教輔書也沒有買到。他們想盡辦法去搜尋去購買,甚至從别人那裡借來後連夜抄寫。
符伊年才畢業一年多,教材保存的很好也很齊,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但她還是在下班後去了一趟書店,想着買些輔導書或者練習冊。
符伊年猜到了自己可能會空手而回,但是沒想到的是另外一種“空”——整個新華書店都空了,她可不隻能空手而回了!
書店售貨員告訴符伊年,“八點鐘開門六點多就有人來排隊了,一開門幾百人往裡擠,一開始還有人挑一下子,後來人太多了都顧不上挑了,能和高考相關的書籍都被買走了,就連語錄都買沒了,說考政治用得上!”
售貨員說着”啧啧“了兩聲,“我在新華書店幹了小十年,還是頭一回見識這種盛況!”
符伊年雖然沒親眼見到售貨員口中的“盛況”,可是光聽說也足以令她震撼,“那書都賣沒了,沒買到的怎麼辦?”
“明天再來呗,”售貨員理所當然地說:“今天晚上有一批新書到貨,你明天早點來排隊吧,說不定能買到。”
符伊年想了想,也覺得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了,隻好從新華書店離開回家去。
走進家屬院大門,符伊年如往常一樣同門衛大爺打招呼,正往裡走卻被大爺喊住了,說是有一個她的包裹,讓她帶回去。
符伊年挺詫異的。在她接收到的原主的記憶裡,符家唯一的親戚就是鄉下的那些族人,連唐緻清娘家人都沒有印象,更别說遠到可以寄包裹的親友了。
縱使心裡疑窦叢生,符伊年仍然面色自如地進了門衛室,又同門衛大爺道謝,這才拎着包裹回家去。
到家将包裹放在茶幾上,符伊年沒有急着打開,而是先進了廚房,從挎包中将飯盒拿出來,那是她從食堂帶回來的晚飯。
從周一開始,符伊年每天都隻是在家吃早飯,除了午飯在食堂吃,還會在下班的适合去食堂打包一葷一素二兩米飯帶回家,這樣晚飯就不用自己做了。回到家之後先給爐竈換一塊蜂窩煤,将火調得大一點,再把飯盒放在爐子蓋上加熱就行了。
趁着飯盒加熱的時候,符伊年回到客廳去拆包裹。包裹大概半尺高,長寬比八開紙還大一點。包裹外層是一層玻璃絲袋子,沒有郵戳也沒有郵單,隻貼了一張三十二開的白紙,上面用毛筆寫了“安縣化工廠家屬院符伊年收”,字倒是蒼勁有力,看起來很有功底。
隻是寫了“符伊年收”卻不是“符志紅收”,看起來确實不是來自符家長輩的親友。符伊年在腦海裡搜尋了一圈,依然沒能想到到底是什麼人會寄包裹給她。
剪開外層的玻璃絲袋子,裡面還有一層牛皮紙,用繩子像捆行李一樣捆得紮紮實實。符伊年大緻摸了摸,覺得裡面好像是些書本紙張。
等剪了繩子打開牛皮紙,果不其然,厚厚的一摞都是書本和印刷好的卷子,有的是空白的有的已經書寫過。在這些書本的最上面,躺着一隻信封,上面寫着“符伊年親啟”,字迹和玻璃絲袋子外面貼着的那張紙是一樣的。
抽出信紙,符伊年沒有先看内容,而是直接翻到信的末尾去看落款,待看到上面的“祝镕”二字,心中冒出個“果然如此”的念頭。
祝镕的信不長,就一張信紙,開頭簡單地交代了幾句他的現狀,說他當天下午就到了京城,回到家連口水都沒喝就不停蹄地去新部隊報道,目前一切都還在熟悉和磨合中。
接着祝镕在信裡關心詢問了符伊年目前怎麼樣,身體好不好,心情好不好,工作順利不順利,同事友好不友好,還老生常談式地叮囑她平時要提高警惕、注意安全,甚至還提到若是有什麼麻煩,可以去公安局找一位叫胡克的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