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天假期後重新上班,過年的氣氛還沒散去,辦公室裡也洋溢着新年的氣息,每個人見面,嘴裡都要道一句“春節快樂”“過年好”。
也是從這一天開始,北江省的錄取通知書開始陸續發放送達。
符伊年知道的第一個收到通知書的人,是紡織廠而車間的一個女工,她考進了北江省紡織學院,算是比較對口的專業院校,以後畢業了分配工作也容易,實在不行再回廠子裡呗,到時候肯定不是普通女工了。
之後幾天,通知書陸陸續續第由郵遞員送達,收到通知書的考生都十分開心,廠子裡的氣氛也是歡天喜地。
化工廠和家屬院也是一樣的,收到通知書的就喜氣洋洋,還沒收到的隻能繼續翹首以盼。
符伊年聽說,家屬院裡有人考上了複旦數學系,這家人高興的買了一挂五百響的鞭炮在院子裡放了,來表達自家的喜悅和歡欣。
自那以後,隻要有人收到通知書,那家人就要放一挂鞭炮。不過,因為一直沒有比複旦大學更好的學校,所以燃放的鞭炮也再沒有超過五百響的。
符伊年也在翹首以盼。
自從知道了京大的分數線後,她就猜到自己沒戲了,不過後面還有兩個志願,總不能一個都不中吧,分數也不算差啊。
于是符伊年就等啊盼啊,等到她快要上火了,通知書送到了。
那天是三月十日,農曆二月初二,龍擡頭。
這一天是星期五,符伊年和之前的每天一樣上下班,隻是每次經過門衛室的時候都要看一眼,看是否有寫着自己名字的信件。
下午下班,才下了公交車,符伊年就看到了穿着綠色制服的郵遞員騎着綠色大二八進了家屬院大門,符伊年急忙快速追上去。
“郵遞員同志!”符伊年追着人來到門衛室,“郵遞員同志,你是來送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嗎?”
郵遞員同志這些天已經見多了符伊年這樣的人,因此一點都不詫異,更是直接開口問她的姓名,“叫啥?”
符伊年愣了一下,急忙報上自己的名字。
郵遞員在後座兩側的綠色郵遞包裡翻找了片刻,“這兒呢,給!”
“啊,有了啊。”最開始的一瞬間符伊年幾乎沒反應過來,直到郵遞員催她“拿着啊”才回了神,急忙接過信封,語無倫次地對郵遞員再三道謝,“謝謝謝謝,太謝謝您了。”
“不用謝,”郵遞員不是第一次見到這麼激動的考生了,但還是真誠地同她說了“恭喜”。
這時,門衛大爺端着他的茶缸子從門衛室裡走出來,“年年通知書到了啊?哪個學校?”大爺湊過來看了眼她的信封,“嗬,北京來的!不錯不錯!還是咱們家屬院第一個北京的大學生呢!”大爺說着同她豎起大拇指。
符伊年拿到信封的時候先看的是底下寄信人那欄,當她看到“北京”二字的時候,嘴角已經忍不住開始上翹。
可是下一秒,這笑容就僵在了嘴角,笑不出來了。
“北京農業大學?”門衛大爺摸摸腦門,“這是啥學校?學種地的?種地還要學啊?”
是的,錄取通知書是北京寄來的沒錯。但是這“北京農業大學”是什麼學校?符伊年已經呆滞了,她完全不記得自己有填報這個學校的志願。
“種地是不用學的,”這時一個圍觀群衆接了話,“學的是農業,就種子啊、農機啊、化肥啊啥的,所有和農業相關的都學,那個叫啥,現代化農業。”
“昂,”門衛大爺好像明白了,“那好像挺重要啊,畢竟人都得吃飯,農業要發展啊。”
“對。您要是看新聞就知道了看,國家這幾年還挺關注這些方面的。”
“……”
這些談論符伊年都聽不見,她此時此刻滿腦子的都是:不對不可能我不信,一定是搞錯了,是不是有人調包了我的通知書?
這也不是不可能的。符伊年知道有這種例子,有的人考得不夠理想或者沒考上理想的學校,就找關系,比如招生辦的親戚、比如教育局的親戚、比如其他親戚,把别人的通知書和自己的調換,占了别人好學校的名額。
這麼一想不是沒有可能。
符伊年猛地回神過來,拉住正在看熱鬧還沒走的郵遞員,“郵遞員同志,這通知書,通知書真的沒錯嗎?是不是别的同名同姓的人的?”
郵遞員用奇怪的目光看了她一眼,“怎麼可能,你看看那地址,化工廠家屬院,沒錯吧,符伊年,是你吧,難道你們家屬院還有别的叫符伊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