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既然決定了要去讀,那麼該準備起來得就要準備起來了。
上大學要做些什麼準備,這個符伊年還真的不是很清楚。這個時期去上大學,和後世上大學是完全不一樣的,别的不提,被褥行李就要自帶。就算買得到被芯,被罩怎麼辦呢?在這個幾乎什麼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年代。
不過,符伊年并沒有困惑很久,幾天之後,她收到了祝镕寄來的挂号信。這封信裡,他寫了整整兩頁紙的注意事項給符伊年,告訴她上學要帶什麼,什麼東西可以先寄走,什麼東西可以到了以後再買。
有人指導,這是最好不過的。一切也就有了頭緒。
團組織介紹信和戶口遷移、糧食關系轉移,這些都是很繁瑣的事情。光團關系轉移這件事就跑了三天,先去紡織廠的團委開介紹信、蓋章,然後到安縣的團委找領導簽字、蓋章。
在紡織廠時還好辦,大家都是同事,平時關系都還不錯,領導很爽快第就給開了介紹信并簽字蓋章。到縣裡的時候就麻煩了一些。安縣團委的領導不在,隻有一個年輕的姑娘接待她。
走廊裡站着七八個和她一樣的等着領導簽字蓋章的學生,一個個七嘴八舌地跟小姑娘詢問領導到底什麼時候能回來,他們都是下面鄉鎮的,來一次不容易。
小姑娘被問得多了也沒有不耐煩,隻是不斷地重複着“領導開會去了”“歸期不定”。
符伊年一聽就知道是搪塞的話語,她低頭看了看手表,覺得還有時間,幹脆離開了,她覺得可以直接去居委會和糧油站把戶口遷移證和糧食關系轉移證明,這兩個地方她比較熟,應該會辦理的很快。
果然,居委會的主任聽說符伊年是來辦理上大學的戶口遷移證的,比剛才又格外熱情了許多,很痛快地就給她辦理了。
“你們可都是國家的寶貝,”主任笑呵呵地同符伊年還有其他三個也是來辦戶口遷移的學生說,“要努力學習,好好建設祖國建設現代化啊。”
到了糧油站也是一樣的,遷移證明很爽快就開了出來,還主動問他們需不需要全國糧票,“到學校估計沒那麼快就能辦好糧食遷入,你們可能得先吃一段糧票。
符伊年和其他人對視一眼,都點頭,那就辦吧,總不能到了之後發現糧票不夠吃不上飯。
等從糧油站出來也到了下班時間,符伊年就沒有再去縣團委,打算直接回去。
“你們都是哪個學校的啊?”一個一起辦理了戶口糧食遷移的女同學問,“我是北江師範的,有校友嗎。”
還真有一個,是一個年紀有點大的知青,也是考上了北江師範,兩個人互相問了專業,慢慢落在了後頭。
隻剩符伊年和另外一個戴着眼鏡的男青年沉默地往前走,然後在一個路口分道揚镳,各自去了各自要去的方向。
第二天一早,符伊年又去了一次縣團委。這次别說團委領導,昨天那個小姑娘都不在了,兩間辦公室都是鐵将軍把門。
這次走廊上的人比昨天還多了幾個,說話聲比昨天更大了,大家吐槽着團委的官僚主義和懶政作風,間或詢問一番有沒有校友,即便沒有校友同一個城市也好。
符伊年還真的認識了兩個也去京城讀書的。是一對兄妹,哥哥叫孟向南妹妹叫孟向北,分别考進了外交學院和中央财經學校,兩人聽說符伊年的學校是農業大學,驚訝了一瞬,但是沒有多問。符伊年和他們交換了姓名和聯系方式,約定以後到了京城可以通信往來——因為那兄妹二人開學比符伊年早,所以沒有辦法一起坐車。
符伊年一邊同這兄妹二人聊天,一邊觀察着走廊裡的衆人,然後就發現了昨天在糧站遇到的那個沉默的戴眼鏡的男青年,那人也看到了符伊年,兩人視線相觸,互相點個頭,算是打了招呼。
大概是他的動作引起了孟向北的注意,她湊過來同符伊年講悄悄話,“那個戴眼鏡的,安縣唯一一個複旦大學,還是數學系的,可厲害了。”
符伊年驚訝了,她是知道化工廠家屬院裡有一個考上複旦的,同事說到的那天家屬還放了一挂五百響的鞭炮賀喜。
不過符伊年平時獨來獨往慣了,既不認識這位也沒想過去結識。沒想到竟然是這位。不過他的外表倒是很符合符伊年對學霸的印象:戴眼睛、斯文安靜。
于是符伊年也和孟向北悄悄咬耳朵,“他是我們家屬院的。”
這下子輪到孟向北驚訝了,“真的啊,那你知道不知道他怎麼學的啊,怎麼那麼厲害啊。”
符伊年搖頭,“我之前都不認識他。隻知道我們家屬院有個複旦的,沒見過真人。”
“哦。”孟向北有些失望的樣子,但也沒再多問,轉而聊起了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