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謄的外祖父是位精神矍铄的儒雅老人,個子很高,方長臉,不笑時嚴肅,笑起來又和藹。因他颌有白須,心情好時總用手撚之。
小笙任由她們打扮,從頭到腳換了套端莊秀氣的桃粉衣裙,又被婢女們導引,匆匆從後院到前堂,最後與韓謄一起并肩而立,站在青瓦翹檐的大門外迎接他老人家。
水橋祥和,杏蔭遮蔽。
老人騎着毛驢,仆從拉将着驢繩,一主一仆,由遠及近。韓謄恭恭敬敬喊了聲“外爺”,老人家點了點頭,“你們來了”,然後笑眯眯地略過韓謄徑直看向少女:“這位姑娘是誰,水靈秀氣的,是你朋友?”
韓謄:“她就是小笙,阿爺,我之前跟您提過。”
外祖父仰頭撚撚胡子,長歎一口氣:“哦,我想起來了,張中全的侄子,呃嗯。”他忽然很認真地打量小笙,嚴肅道:“後生有扮男裝的癖好?”
小笙錯愕,極其認真地解釋:“…………啊,阿爺,我是女……”
韓謄:“阿爺,小笙是女孩兒,用已故兄長的戶籍,遂沒有改回名字,孫兒可沒有跟你說她是誰的侄子。”
外祖父:“原來如此。哎呀不提也罷,侄子這件事是你母親說的。”他看向小笙:“年紀大了,記性也差,不要怪老朽。”
小笙作揖。
外祖父道:“不過也還沒有完全壞透,我想起來了,你是他在書院的同仁,是不是。”
小笙:“是,阿爺。”
外祖父再次點點頭,這就對上了:“那他是不是經常欺負你,捉弄你,偶爾還冷嘲熱諷倨傲霸道,自以為很了不起雖然真的有幾分本事在身上,不過完全不讨姑娘們的喜歡。”
不愧是親外公,說得分毫不差!
小笙道:“公子對我很好,這些年對我照顧有加,不曾有過為難。”
外祖父:“罷了罷了,你不用替他扯謊,他喜歡誰就會欺負誰,這個狗脾氣也就難為你還容得下。”
小笙惶恐,忙對老人家拜了拜,表示自己對貴府的外孫并無輕視之意。
外祖父看向韓謄,并不再笑:“愣着幹嘛,抱外爺下驢啊。”
韓謄将老人家從驢上攙扶下來,他接過仆人遞來的黃木拐杖,笑道:“留下來吃晚飯吧。”
小笙:“…………好。”實際上,她昨日的晚飯也在這裡吃的。
韓謄微微皺眉,道:“阿爺,昨晚我與小笙同寝,晚飯也是一起吃的。”
外祖父臉色如常:“這件事你母親知道嗎,她什麼态度。”
韓謄:“母親沒有來。”
外祖父:“…………”
小笙:“…………”
她已經麻木了,且表面形同木槁,實則内心翻江倒海——韓謄為什麼要在長輩面前很坦然地說起這種事啊,這跟将弄污的衣裙暴曬在大庭廣衆有什麼區别!
外祖父拄着拐杖:“小笙,你來說。”
小笙:“我……”她誠惶誠恐,遲疑道:“阿爺恕罪。”
韓謄聽不下去了,“您問了也沒用,孫兒也無法問出個所以然,您不了解她,她看起來秀木一般,實則是個榆木。”
小笙:“!”
外祖父:“小笙你不聰明嗎。”
小笙:“我其實……”不笨的。
韓謄嘴角微微翹起:“她很聰明,隻是心思鮮少花在孫兒身上,所以大部分情況都是我自作主張。”
外祖父歎口氣:“老頭子我聽出來了,不用再說了。小笙。”
小笙:“在。”
外祖父:“還沒有吃早飯吧,老夫也沒有吃,一起用膳吧。”
下人們在廳堂擺好飯食,老人家上座,左右分坐晚輩。席間,老人三次與小笙夾菜,小笙捧碗接之,飯畢外祖父緩緩道:“阿笙呐,書院受學這些年,方知你辛苦。”
老人大約是看見小笙手掌上的陳繭。
小笙道:“能讀書,晚輩不覺苦。”
老人得意道:“老夫有一好友,喚作喻郎,他家祖上也出過一位工匠能人,著有《木經》三卷,你若得空,老夫願攜你前往登門拜訪,我跟你說,不遠,就在東南十裡外的日月潭。”
小笙忙道:“阿爺的這位好友祖上,是不是喻皓,喻老先師?”
外祖父驚喜:“你知道他?”
韓謄:“書院有《木經》三卷的抄本。”
外祖父擺擺手:“書院那個是傳世本又經多人修整再編。他們家那個是傳家本,一字未改的孤本哦!”
他感歎道:“喻老出身微末卻不自棄,機巧天賦頗高,又愛思考發明,最擅造塔,錢塘之前被官府拆掉的登高樓,便是由他督料完成竣工的。”
“這樣,你準備準備,中午吃完飯,我們就去。”老人家起身。
小笙也忙站起來。
他卻指指韓謄:“你跟我過來。”
韓謄:“是。”
雖然不知道韓謄被外祖父喊走,具體是因為什麼事,但是他出來時臉色不大好,小笙問他,他也不作聲,忍不住多問了一次,他就開始要親她,小笙就不再問了。
小笙也是從未見過,一個年過花甲的老年人,體力和精神是如此的好。外祖父興緻高昂,命人牽來兩頭驢,一老的,一幼崽,他與小笙各自騎一匹,卻要韓謄牽繩。
不是說十餘裡山路,這是要韓謄徒步走着去?
外祖父在仆人的攙扶騎上驢,回頭瞅着她,道:“不用擔心,他年輕,累不着他,咱們走吧。”
獨特的吆喝聲,在阡陌間回蕩,最後飄進清幽的山林。
一路上,走走停停,頗有訪山問水的惬意,仿佛趕路不是任務,終點就在那兒,去得早,去得晚,都無關系,去的路上心情開懷舒暢才是正理。
老人家見聞頗廣,又心細如發,愛護晚輩十分風趣。每每與小笙交談,他總是要說一個典故出來當引子,講完故事再問一句“你知不知道呀”?
小笙有的說知道,有的确實聞所未聞的,每每于此,他就開懷大笑,撫掌撚須,頻頻點頭:“好好好,不知道正好,老夫說與你知道。”
韓謄在旁邊低聲告之:“這個故事阿爺講了十遍不止。”
小笙:“…………”
果然是個極愛分享的老人家!
在這裡,像這樣知無不盡傾囊相授的長者,除了書院學堂,其他地方,是鮮少碰見的。一來博聞強識的讀書人少,二則知識寶貴,是稀缺資源,如此傳授與他人,在旁人看來,不亞于往傳授者的錢袋子裡掏金銀。
兩三個時辰過去,直至天黑,他們才優哉遊哉,到達日月潭。此處地如其名,高高的山崗下去,就見聚滿田舍人家的村落兩旁,分别有一宏日,一月弦,兩清幽的碧波深潭。
外祖父笑道:“到了到了,我的仆人早就去傳信說我們在來的路上,你們看左手邊院子裡支滿葡萄架的那戶,炊煙袅袅,定是在緊趕慢趕烹煮佳肴,那就是我好友喻郎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