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宮中行坐起卧皆有規矩,比在書院勝過十倍。學子們大多出自官宦、豪紳、能人之家,個有傲骨。雖沒十分倚财仗勢,出頭拔尖,表現掙能,但都在明暗裡相互較勁,誰也不願落下風,唯恐被小人看輕恥笑。
女子匠使這旁還好些,隻按部就班各司其職,遇難處就說出來大家商議,夜裡晝間勁兒往一處使,還算一團和氣。
男學子那邊就沒那麼風平浪靜。個個恃才傲物,都視自己的圖紙方案最好。争論時意見不一就針鋒相對據理力駁,稍有不懂就被指桑罵槐冷嘲熱諷。各抒己見時場面更加好看,衆學子唇槍舌劍,你來我往,圖樣計算,寸步不讓。
往往大半夜還要争讨個不休,恨不得把圖紙拍對方臉上!
這時候,必定有陶宥行出來主持公義,若實在勸不住各位才子,隻能搬出宮杖來震懾,他們方才讪讪罷休。
旁邊帳篷裡的華英日日聽到這樣的動靜,竊笑道:“又不是做官,吵的兇有什麼用。”
小笙伏案制圖,道:“我聽說官家的大慶殿每日朝會,文武百官橫縱列位,遇到意見不一,他們也能吵得面紅耳赤,更有甚至。”小笙捂着嘴低聲道:“說禦史台的言官和谏院的谏官,還能駁斥官家,官家再生氣也不能罰他們。”
華英悻悻道:“果然有這樣的事,我聽了都胃膽發寒,咱們這位官家的脾氣也太好了。要我說這些胡子叽喳的文官們就該拉出去,借他們的嘴,把燕雲十六州叼回來。何不食肉糜呢。”
小笙道:“可别說這樣的話。”
華英恨恨歎氣道:“我爹就是被這麼個言官治死的,我恨他們。”
小笙也不好多言了。
三更天了,外頭又開始下雪。北風呼嘯,吹得帳簾斯拉作響,她們還不能回耳房休息呢。
然而天氣寒冷,墨水堅硬,須得在墨盤底下溫烤小火,否則是蘸不動墨的。小笙想着把碟子裡的墨用完再走。
華英擱下曲尺,擡擡發酸的胳膊,順便替小笙挪走墨碟底下的炭。
道:“明兒再畫吧。”她笑着說:“你的工筆果然是極好的,不用尺也能繪得這般規準,沒有天分和三五年功夫,是做不到的。唉,其實畫畫這樣的事啊跟算術一樣,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你知道我祖父有一本藏書叫《周髀》,這本算經,市面上也不多見的。我八九歲上有一天偶然見了,吵着要學,祖父擰不過,教了我三天。”
小笙笑道:“然後呢。”
華英攤手:“教到現在我也沒學會,不然我早蓋房子去了,還能來做雕工匠。”
其實華英是自謙,她的算學并非不好,隻是在算學驕子紮堆的營繕科裡比起來,不算拔尖。人生事大多是這樣充滿遺憾和不公,再加上她是女兒家,蓋樓修房的事又忌諱頗多。她後來常說,等攢夠了錢,非得要汴梁郊外買上一塊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好地,自己繪制圖紙,親自指揮都料,蓋個自己滿意的房子住不可!
一夜就這樣過去。
越日醒來,又周而複始趕工。
小笙和畫匠約定,複原寶儀殿的期限是十日。她一共要繪制寶儀殿三個方向的視角:正面,側面,和俯視面。這樣無疑增加她的作業難度。白天就看到她在樹上,牆頭和殿頂幾個地方來回呆着。
小笙頭戴鬥笠,穿着鬥篷,在寒風中堅持作畫。旁邊爐子上搭個小棚,裡面溫着的也不是熱茶熱湯,而是墨水。
在此期間,華英就去翻閱古籍文獻,在浩如煙海的書冊典籍裡,尋找“百靈燈”的線索。她前五日的任務就是要把這個已經失傳的燈,至少圖樣子要先複原繪制出來。
如此沒别的辦法,隻能大量查閱古籍文獻,在隻言片語裡索引蛛絲馬迹。
經過不懈努力,終于有了進展。
在一本五代十國記錄地方志的燈彩文化殘卷裡,倒是提到了這種燈,但不是這個名字,地方人稱之為“安魂滾地籠”——記載曰:極北之美玉,名曰藍珑,色如琥珀,錾之蟲魚鳥獸,置掌飛轉百天。東海之珠,拳指大小,經緯珠簾以裝飾山河體。漆夜懸之清盆,亮如白晝,冥冥回音親之足聲,飛魂升天矣。(注:作者杜撰的)
以華英的理解,這段話大概是說:在極西北的地方盛産一種漂亮的寶玉名叫“藍珑”,它晶瑩剔透如同琥珀一般,用來錾刻稀禽珍獸,放在掌心能如滾珠,轉上一百天不停止。東珠,有拳頭大小的,有指尖大小的,取上千百顆按巧思,珠串作橫緯,絲線成經縱,編織成一幅圓形的“珠簾山河圖”。再将寶玉鑲嵌到圓形珠簾山河圖的中心,二者可以相互借光,照得亮如白晝。頭七之時,懸置在一盆清水上,能聽見冥冥中亡魂走路的聲音,那樣就說明,先魂是要準備去飛升了。
經過多日研究,華英已經将玉器的圖紙起草出來,按她所認為的樣子,畫了四個視角。
她的理解是,這個燈,其實由兩個部分組成。
一個是用一塊藍珑玉錾刻奇珍異獸,成圓球體,能放在掌心自己旋轉起來。
二個就是用數以千計的東珠編織成“山河圖珠簾”,最後能裹起來,裹成圓球,山河在球内,球表面則光滑能滾。再将藍珑玉塞進山河珠簾内,二者互相影響發光。
如此寓意山河在天地的中心,而内藏乾坤!
頭七之時,将整個燈放在清水盆上,能懸浮起來,還能滿室滾走,發出“聽嘡”的冥冥回音,所以叫安魂滾地籠。
華英蓬頭垢面,隻憾氣絕。
難怪制作這個寶物的手藝能失傳,因為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古人簡直就是誇大其詞嘛!
她從一堆書裡“噌”地站起來,面容枯槁,雙手撐在書案上,連連搖頭歎氣。
小笙挑開帳篷簾子進來,立刻裹挾進許多風雪,她連忙閉攏氈簾。一手将墨筆等物放好,一手将抱在懷裡的卷軸好生放在案上,再脫下身上的鬥篷挂在架子上,見狀笑道:“華英,你怎麼了?”
華英苦笑道:“苁笙,怕是不中用了,我們是必挨罰的。”
小笙注意到大大的桌案上,堆滿了古籍書冊,看似雜亂無章,實則亂中有序,數十張宣紙擺在上頭,她仔細一看,原來是已經繪制成型的百靈燈草圖。
贊道:“複刻得極好,你心細如發,畫的這些圖,我一看就懂了。”
華英倒了杯熱茶塞到她手中,面上并無半分喜色:“我們是做不出來的。”
小笙手腳冰冷,忙喝熱茶,腸胃這才暖和了一些,聞言道:“為何?”
華英搖搖頭,不肯再多言。
小笙走到爐子邊烤火,邊搓手邊道:“你别着急,等我明日畫完寶儀殿,就來與你一起想辦法。這頭一等就是造器原材料,藍珑玉和東珠,彌足珍貴不易得,就算向陶掌事和吳都料申請,他們也應答不了我們。”
華英冷笑:“豈止不能答應,工部摳搜成這樣,怕是還要反過來罵我們一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