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說說走走,蘆葦灘不一會兒就到了。
“木笙,你是要這蘆葦?”
木筝看木笙準備拿刀割蘆葦,才反應過來這就是木笙說的好東西。她翻了個白眼,這算什麼好東西,河邊到處都是。
木笙聽到後笑笑沒說話,這丫頭心裡有點事都放在臉上,直爽倒也直爽,估計也容易得罪人。
她在這裡這麼多天了,也沒看見同齡的人來找木筝玩。再結合家人之前的描述,原身以前的性子應是比較内向腼腆的,跟木筝這炮仗性子合不來也正常。
木笙上輩子做無膜竹笛時也順帶研究了有膜竹笛,她記得古代做笛膜應該就是用這蘆葦杆裡的膜來做的。
現在蘆葦剛長出來,質地其實較嫩,還不是采笛膜的好季節。但是事急從權,也顧不得太多了。
采笛膜一般在春季,最好是端午前後。此時蘆葦正處于韶華之季,膜嫩且不乏韌性。這時收割蘆葦,葦葉用來包粽子,杆子剛好用來采笛膜。
笛膜分為根部的膜和頭梢部的膜,靠近根部的膜,膜厚韌性大。
若是端午采膜,這個部位的膜是不要的。原因是膜太厚就導緻靈性不足,音悶不說,吹奏時響應也慢。
然而現在蘆葦新生,根部的膜還很質薄,反倒梢部的難采不說,也容易吹破。因此木笙此番決定隻采根部的膜來做笛膜!
刷刷刷~
木笙拿彎刀靠近蘆葦根部割了幾根,拿了一根用刀小心的削出旁邊脆嫩的葦肉,留下中間半透明白色的葦膜來。
“木筝,你幫我找一根細的樹枝來,要表面光滑點的~”
“行。”
“姐,要我幫忙不??”
木籍一看木筝有活做,趕緊争表現。生怕她姐“移情别戀”~
“不用你,你帶着木笛在一邊玩,别靠近水邊就行!!”
木笙想起原主是怎麼沒得,趕緊叮囑道。要是哪個掉河裡了,她可不會下去救。她發誓她這輩子都不會下水救人了!!
木笙将削出來的一截葦膜扭緊,用木筝找來的細木枝往裡捅。這個過程要有耐心,均勻用力,不然葦膜容易撕裂,一根蘆葦就弄不了多少笛膜。
蘆葦在古代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人們編席全靠它。也就是她們這邊有竹子,村裡人大多用竹席。即便如此,木笙也不想浪費。
木笙一個沒注意,就感覺手裡的葦膜好像不對勁,等弄出來以後,果然一道長長的的裂縫,好在也還能用。
木笙示範了幾回,木筝也跟着一起掏葦膜。
姐妹兩個在河邊待了一上午,才勉勉強強把家裡要用的笛膜弄完。
“今兒就到這吧,要是不夠咱倆再來采。”
木笙收拾收拾東西,将不要的蘆葦杆丢進蘆葦裡防止被人發現,就跟木筝帶着弟弟妹妹一起家去了。
木笙邊走邊數手裡的葦膜,被一旁的木筝聽到了。
“一共三十二根,我剛剛數過了。”
“哦?我記得你之前說你的算數跟奶學的?”
木笙記得家裡這幾個好像都會數數,基本的加減也都會。
“姐,奶都教我們的呀。二哥學的最好了~”
木籍聽他姐說話,搶先回答道。
“是嗎?那我考考你~”
木笙連出了幾個十以内以及一百以内的加減法,木筝答的都很熟練,甚至木籍也答的不錯。
這一番考察結果是木笙沒想到的,誰能想到大字不識的幾個村裡孩子,算數居然跟後世的一年級小學生也不差什麼。
木笙又詳細的問了木阿奶都是怎麼教的他們,在木籍叭叭叭的叙述和木筝不時的補充中。木笙知道了原來木阿奶家以前還是個地主人家,木阿奶從小就被教育管家的基本功。可後來家裡出了意外,變賣了田産還了債,一家人去了木老爹所在的地方生活。
兩家原本有些交情,後來木阿奶也就被許配給了木老爹。兩人結婚後還沒過兩年安穩日子,又碰上朝代更替,連年戰亂。
家鄉吃不上飯,夫妻倆這才一路逃到了大溪村。木老大幾個都是在大溪村出生的,但是木老爹經常跟兒孫們講古,憶苦思甜。所以木家的孩子都知道爺奶的事,也知道木阿奶的本事。
木笙心道,怪不得他阿爺那個牛性子經常對兒孫咋咋呼呼,卻從來不跟木阿奶大聲說話,瞧着還頗為敬重。原來是木阿奶“低嫁”的緣故~
也是木老爹為人本性不壞,木阿奶又會打理家事。一氣生了三兒子,渡過最苦的那幾年後,這才把木家的日子過起來!
姐弟幾個聊着天,随着木笙不時的贊歎,木筝都忘記問為啥木笙不知道這些事了。
她越說越上頭,講了好些木笙原本不知道的事。木笙覺得這丫頭此刻簡直大喇叭轉世,強得可怕。不過這正和她意!
一路聊到家,到家時木大伯他們都砍竹子回來了,此時院子裡放了一大堆的竹子,看來好些時候不用再去砍竹子了。
“笙笙,你們去哪了?你奶說一上午沒看見你們?”
雲氏擔心的看着姐弟幾個,見幾人神采奕奕,有說有笑的才放下心來。
經過上次木笙落水,她經常晚上做噩夢夢見閨女喊她救她。
最近木笙他們都在家裡做笛子和簪子,沒有出去,她也不擔心。今兒她一早去娘家,回來後就聽婆婆說一上午沒看見人,木笙他們要是還沒回來,她就要出門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