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翻看着手裡的攢盒,左看右看也沒瞧出跟自己編的有啥不同,可整體的感覺就是變了。
“阿爺,你怎麼弄的?”
陳黎趕緊追問。不搞明白不成,他明日還得教木笙。
臭小子!
陳老爹嘀咕了一聲,往日裡教他編東西也沒見他這般好學。可看着孫子那急切樣兒,陳老爹還是兢兢業業教導起來。
陳黎沒注意到自家阿爺吐槽的眼神,隻管聚精會神聽着,不時指着某處問其原理。教陳阿奶瞧着,這爺孫倆活似在做什麼大研究。
——
“陳阿爺好!陳阿奶好!雲姐好!”
“哎!笙丫頭起這麼早,可吃過?”
“陳阿奶,我吃過啦!你們忙,不用招呼我。”
木笙今兒特意提早過來,心裡裝着事兒,她不早點解決了,感覺覺都睡的不香。
跟陳家人打過招呼後,木笙找到陳黎,看着一邊的攢盒,用眼神示意陳黎。
“呃!木笙,這盒子我昨晚問過我阿爺了。你看,其實是這樣做的~”
陳黎看木笙過來了,一口扒完碗裡的飯,噎的他直打嗝。
兩人就坐在一邊研究手裡的攢盒,在陳黎的講解下,木笙幹脆起頭又做了一個,才完全弄懂裡面的彎繞。
“原來是這樣!”
木笙點點頭,轉過身對陳老爹謝道:
“陳阿爺,多虧有您,要不我和陳黎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您可是幫了我們大忙了!!”
“笙丫頭莫客氣。這無非是經驗的問題,你們學藝日子且短呢,遇見不會的很正常。往後若有不懂得,隻管來問阿爺,要是我不在家,你讓陳黎跟我說,到時候再讓他教你。”
陳老爹笑呵呵的開口道,自這丫頭為了學點手藝,天天往自家跑後,家裡多了不少笑音。為了這份開心,他老頭子教點東西算什麼~
一通百通,木笙和陳黎得了陳老爹的指導,做起攢盒來速度飛快。像這樣的難度比較大的竹器,木笙沒讓小夥伴們做,隻她和陳黎一起編織。
攢盒這種集精緻與實用一體的竹器,木笙不準備賤賣了。因此她隻準備了三十個,就這也花了她和陳黎大半旬的日子。
“陳黎,那攢盒咱們不做了,後面把手拎包準備起來。”
木笙将整整三十個攢盒整整齊齊疊放好,暫時寄放在陳家的空屋子裡,轉過身跟陳黎說道。
“好!木笙,咱們做這些真的能賣出去嗎?”
陳黎有些擔心。他已經從木笙的嘴裡知道木家在鎮上買了鋪子,預備端午節開張,也知道木笙打算在鋪子門前擺個竹器的攤子。他們這段時間為了籌備産品,經常一編就是一整天。他倒不是心疼自己費的功夫,隻是萬一這些東西賣不出去,陳黎想,木笙不知道得多難受。
再看看攢盒一邊框子裡放的一堆香囊,陳黎歎了口氣。
因為村裡孩子見天兒湊在這裡,孩子們的家人有些意見,木笙沒法,隻能先結了一部分銀子給他們,剩餘的則約定好等這些都賣了再結。
現在貨還沒賣出去,銀錢已經支出去一筆。等端午無論賣不賣的完,木笙都還得再支出一筆銀子。
陳黎實在替木笙擔心!
“陳黎,你放心好了!”
木笙看着眼前的貨物,滿足的笑了笑。随後想起什麼似的,轉頭對陳黎說道:
“對了!你放心,這批貨賣出去了,我也給你分銀子,到時候咱兩一人一半!”
“我要你的錢幹什麼!你先賣出去再說吧~”
陳黎莫名覺得有些羞恥,面色不虞、耳根子通紅的轉身出去。
“咋生氣了?親兄弟明算賬,咱們這樣做友誼的小船才能越飄越遠呢!”
木笙不解的叨咕,心裡暗想,這小孩什麼都好,就是有時候脾氣莫名其妙。
接下來的幾天,木笙則和陳黎接着編手拎包。小夥伴那邊的香囊早就夠數了,現在正在編木笙教的扇子。
這些扇子有圓形、方形、還有些是帶着動物屬性的可愛形狀,比如貓耳朵。這樣樣式不同的扇子讓一群半大孩子喜愛的不行,都紛紛約着等這邊活幹完了,他們也要給自己編一個。
大妞的技術沒得說的,女孩子裡面還有個叫二喜的也編的又快又好,木笙幹脆讓這兩個跟自己一起編手拎包。這包雖然費時間,但是工費撐過編好幾個小玩意。
兩個女孩不想跟大家争有限的扇子額度,也想挑戰自己,都樂意跟木笙一起編手拎包。
——
小院裡的日子過的飛快,轉眼就要到端午節了。
夕陽如畫,遠處田野裡是金黃的麥浪翻滾。端午前後的天氣一般都不錯,像是為這豐收在慶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