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賦,鹽利居半”,林如海作為兩淮巡鹽禦史,收入不可謂不豐。
這可不是搜刮剝削來的,而是當今聖上派出自己心腹來監督,生怕反被秦淮當地富豪收買而着力補貼。再者林家靠的也不是林如海的俸祿,而是林府四代襲爵又從未分家的底蘊。
加上現今家裡主子少,賈敏嫁妝豐厚,更是變着花樣地補貼黛玉和青山。
一日,黛玉叫來了專管庫房的秋葉,秋葉就保管着黛玉的大小庫房鑰匙,放東西取東西,别的活計一概不用做,也位列一等丫鬟。這活人人豔羨卻也不是人人都幹的來。黛玉的東西多,要用的時候并不是一下子就找的到。
正是今早雨荷為黛玉挑選了一條杏色紗繡雲紋襖,想起黛玉有一對金胎穿野珠的手镯相配,令人去庫房取,卻一時沒有找到,隻得換了一對碧玉镯子。
黛玉這幾年一直在強身健體上下功夫,一家人吃的用的無不細細看過,小廚房更是因為黛玉以口味不合為名換過兩撥人。
而自己的小金庫卻是隻看過賬目,沒有盤點過。
秋葉是個平和踏實的性子,管着倉庫便也不往主子跟前湊,管的沒有大疏漏,可是換一個人呢?
與其依賴人的品行,不如建立一套制度。
說幹就幹,黛玉先令秋葉取了賬目來。秋葉的字寫的着實不錯,按照時間順序,先收入庫的先記,後來的後記。如果姑娘賞人了,便勾畫掉,注明賞了誰。
如此這般記了滿滿兩厚本。
黛玉将房裡的一二等丫鬟叫到一起,十個姑娘分成兩組,由春莺和雪雁領頭,讓他們每人說一條庫房管理的主意,直到說不出為止,其中一人記錄一人彙報。
她自己便也笑眯眯地用小銀叉叉起桃幹,配着一壺牛乳烏龍茶,作壁上觀。
頭腦風暴法确實好用,智慧确實要從群衆中來。
二等丫鬟一個叫芳草的,說每季度都要查點一次,不是信不過秋葉姐姐,而是時間久了記不得放在哪裡,要常看常新。
芳紅在林府這兩年,性格也活潑了很多,提建議說要按物品的類别分門别類地存放和登記,這樣找起來方便。
春莺心細,說姑娘每次賞人,不一定記得清東西自哪裡來,萬一今兒賞的人,她跟送東西的那家有往來,讓人看到了不好。如果每次送賞品冊給姑娘看的時候,都能附上來源,就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
黛玉大筆一揮,給建言獻策的都發了一件首飾,雖樣式不新鮮,實實在在地,都是金子,同時共同拟下了《浮光院庫房管理辦法》。
第一條:每季度盤點一次,盤點三天,此期間浮光院各色人等除維持必要的工作,如吃飯、衛生外,均有任務安排。盤點每件物品均由兩位分别盤點一次并在一張紙上簽字。
第二條:按照品類分類造冊。分為固定和可動兩類。固定資産大到鋪子、土地,小到貴重的床、桌、椅,凡估值在千兩白銀以上的均歸為固定資産。可動資産品類更多,光首飾這一項就令人頭暈,包括項圈、壓鬓、耳墜、手镯、腳镯......材質更是金銀、瑪瑙、琥珀、珍珠各不相同。
第三條:登記入冊時要注明來源、時間,并由浮光院和夫人春晖堂處見多識廣的嬷嬷共同估值,寫明價值幾何。
于是浮光院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第一次清查,清查下來的結果也令黛玉更愉快了,原來這就是家底豐厚帶來的快樂。
隻要林家不倒,光浮光院的财富,供養兩個格格也夠了,何況一個不挑食的她。
《浮光院庫房管理辦法》也呈到了林如海夫婦免前,兩人心下甚慰,之前總覺得黛玉不通俗事,隻問詩書,這兩年卻把浮光院管的越發有章程起來。
欣慰之餘,更有些自得,女兒果然是天生聰穎,方方面面都有所體現。賈敏更是拿着管理辦法把林府上上下下梳理了一遍,這是後話。
回到浮光院,黛玉正拿着一本《二刻拍案驚奇》在看,這裡沒有手機,沒有網絡。幸得書多的很,圖文并茂,圖片質量更是令人驚歎,放到當代高低是個典藏線書版。
當黛玉看到“經商亦是善業,不是賤流”的時候,不覺暗暗點頭。
這個時代,還是士、農、工、商依次排序,學而優則仕,商人哪怕是做到皇商,也低人一等。
可是手裡沒有銀子怎麼行呢?有錢能使鬼推磨,無錢便做推磨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