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說起賈府,無論在江淮一帶還是到京城,都不用解釋是哪個賈家,必然是那個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家。更遑論如今有賢貴妃在宮裡,賈家更是一時風頭兩無。
如今賈府的兩位持家人,卻都不太好過。
王熙鳳本是大房小輩,但婆婆邢氏不管事,加之王熙鳳本來在王家便是當兒子養着,性格爽朗、精明能幹,便接了大房的管家權。
照理說大房之後是要承爵的,大房管家理所應當。
但賈母健在,大房二房均是嫡出,手心手背都是肉。
二房當家人賈政目前還活躍在官場,雖不過是六品官,但也是賈家目前最能拿得出手的了。
二房嫡長女賈元春又正得聖意。
加之王熙鳳的親姑媽王夫人,表面不管事,卻不願放棄管家權。賈母也生怕大房虧待了二房,特别是她心尖上的孫子寶玉,便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于是達成了現今姑侄倆有商有量一起管家的局面。
俗語道一山不容二虎,個中滋味隻有王夫人和王熙鳳知曉了。
卻道即将迎來賈母一甲子的大生日,坐山觀虎鬥、整日樂呵呵的賈母,是哪隻虎也不敢怠慢一點的。
說回賈母,她是榮國公賈代善的發妻,出身金陵史家,當得起一聲史太君。
賈母近日也愈發有些心事,賈府赫赫揚揚已近百年,可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先帝爺去了,當今雖不曾薄待賈家,但也不見得多喜歡,還好有元春在宮裡,至少能幫家裡遞個消息。
可是,賈府表面繁華,主仆上下卻多是安享榮華富貴,少有出謀劃策的。
至于子孫,出衆者唯賈珠一人,天資聰慧,當年仔細琢磨,娶了國子監祭酒的女兒李纨,偏又早夭。幸得留下一子賈蘭,跟着李纨讀書,雖懂事,年紀太小還不辨愚忠。
至于賈母心尖上的寶玉,即使現在功課馬馬虎虎,天資尚可,在他老子的鞭策下或許有一日能考取功名,卻尚未有官場上的圓潤和進取之心。
細細數來,子孫衆多,竟無一人能扛起家業。
這怎能不讓人憂心?
這一日,正是王熙鳳向賈母彙報壽宴邀請名單的時候,請了大房邢夫人和二房王夫人在側。
因宴請的賓客衆多,屆時榮國府、甯國府需兩廂齊開筵席。
第一日宴請皇親國戚,王妃、公侯命婦、侯伯诰命。
第二日宴請相熟官員及夫人并遠近親友。
台上要唱的戲班子,台下要新添的丫鬟,桌上要上的菜,桌下要吟的詩。林林總總,安排的甚是明白。
即使王夫人面上甜、心裡挑剔,此時也覺得王熙鳳理家确實是一把好手。
王夫人正要誇贊兩句,看向賈母時卻發現她右手食指摩挲着左手扳指,像是有話要說。邢夫人看着笨拙,在這種時候卻也不出錯,王夫人邊腹诽,邊等着賈母示下。
“鳳丫頭安排的是妥帖,但我原也不願如此大張旗鼓。隻是,如今,寶玉十歲,已是幼學之年,勳貴人家的女兒本有數,數來數去就那麼多,也該為寶玉考慮起來了,這次筵席,便可悄聲相看。”
“二太太,你看如何?”
王夫人稍稍坐直了身子,她看如何,不信賈母沒有察覺。
嘴上卻道:“老祖宗,寶玉自幼仰賴老祖宗,萬事自有您做主,您疼愛寶玉,親事上如何會虧了他。”
“你們兩個也說說看。”賈母看向邢夫人和王熙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