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寶钗分到一組面聖的,有另外四人。
說是面聖,寶钗知道在側的還有太後、皇後和高位得寵的妃子。
這些人哪一個都有決定秀女們命運的權力。
當太監唱名叫寶钗一組進殿時,寶钗才知道另外四人裡,有兩人也是皇商出身的嫡女,還有兩個則是地方官員的庶女。
因這一組沒什麼背景,一行人起身的時候,甚至沒幾個秀女擡頭看。
寶钗反而放松了下來,在這裡人外有人,比家世永遠比不過旁人,像她這樣的,更是投到湖裡連個水花都濺不起,反而是憑自己的本事了。
入殿後,靜的幾可聞針落,寶钗幾人跪拜後,也沒有人命起身。
大家應該都被人交待過,禦前不可失儀。禦前失儀的,不光撂牌子,傳出去了,回家也難以找到好人家。
大家都穩穩跪着聽吩咐。
不久,前方傳來一聲贊歎:“這幾位倒還沉得住氣,擡頭讓我們看看吧。”
寶钗才輕輕擡頭,眼神一直盯着眼前一塊小小的光滑的青磚地闆。
忽地,一個低沉又帶點散漫的男聲傳來:“穿的倒是都華貴,後宮一應服食,俱從節儉。你們膽子倒挺大的。”
這話,不辨喜怒,但君王威壓,仍然讓身邊的秀女連連附身請罪。
寶钗雖也有些緊張,手指有些僵硬,但還是維持了跪姿沒動。
“這個叫什麼?”寶钗又聽到男聲問道。
自有人恭敬地低聲介紹她們的信息。
“薛寶钗,殘花啼露莫留春......寶钗何日不生塵,倒是個好名字。你為何不請罪呢?”
寶钗先行了禮,“回禀皇上,臣女自小在金陵長大,目之所及,物阜民豐,百姓吃飽穿暖之後,也競相追求美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百姓富足,國家必然更為富裕。皇上方才說,後宮節儉,依臣女愚見,卻是在為天下人作表率,也是藏富于民的力證。”
又有活潑的聲音傳來:“這個妹妹倒是有趣。你和咱們賢德貴妃熟悉嗎?”
寶钗回道:“臣女自小在金陵長大,才來京不久,未曾見過賢德貴妃娘娘,不曾受過賢德貴妃娘娘教導。”
皇上說道:“既如此,來陪着賢德貴妃,聽聽她的教導也好。”
“留牌子,賜香囊,便封為寶常在吧。”
一語定音,寶钗便成為了寶常在。
寶钗緩緩退下的時候,悄悄擡眼遠遠看了一下寶座上的皇上。
隻見很是威嚴精神,依稀可見劍眉星目。
便真切地笑了笑,這便是她後半生的依仗了。
這一場選秀,雖聲勢浩大,留牌子的不過六人。
其中身份最尊貴的是蒙古的公主,賜了最高的貴人位份。
寶钗是其中家世最弱的,位份卻不是最低的。還有一六品官員的女兒被賜了答應位份。
再次回到薛家,一切便都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