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禮節,本來就該先客,再府上的姑娘,最後再是府上的媳婦,何況那時薛姨媽提前想到了,給了王熙鳳四枝宮花,就是備着最後挑剩下的花樣王熙鳳不喜歡,反而落下埋怨。
隻是周瑞家的為了讨好王熙鳳,先讓她挑便罷了,竟最後留了兩枝宮花給黛玉,顯然在周瑞家心裡,黛玉是最不需要考慮的了。
如果是現在的黛玉遇到此事,也會挑破。不然大家有樣學樣,都來欺負人了。
今世,薛姨媽沒有寄居在賈府,更不用謀劃着寶钗嫁給寶玉,便沒有那麼費心思了。
送完宮花,薛姨媽又說起寶钗。
“寶钗進宮之前,特意交待我,如果遇事不決,可以來你們這商量。寶钗自幼心思細膩,不肯輕易表露喜惡。她這麼說,便是與黛玉十分要好且十分信任的意思。
這一晃幾個月了,也不知寶钗在宮裡咋樣。”
這麼說着,薛姨媽便真的落下淚來。
還是寶琴貼心,勸慰了薛姨媽半天,又說起小時候跟着父親到處走山玩水,四處做生意的趣事,黛玉也十分感興趣,和寶琴兩人相談甚歡,才把這事揭過。
寶钗在宮裡過的确實不盡如意,她們一批秀女進宮的有六人,她家世最差。
而皇帝仿佛是按照家世來排寵幸的先後順序。
而今,不過翻了三個,寶钗還沒輪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輪到。
皇上顯然更鐘意舊人,便是翻了牌子的三個,也翻過就放一邊了。
寶钗知道進宮就是服侍皇上的,也做好了準備,沒想到連見皇上的機會還沒等到。
宮裡沒有恩寵的女子多的很,下人們慣會拜高踩低、見風使舵。
哪怕賢貴妃特意多召見了她兩面,但因賢貴妃本人也不是那麼得寵,不是個有力的靠山,也不太有用。
幸好,寶钗有錢。
她毫無根基,沒有人脈,隻有錢。
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在宮裡也行得通,甚至太監宮女看銀子重,希望有一天出宮後能養活自己,所以錢尤為有用,隻是在宮裡托人辦事花銷高昂,比外面高的多。
寶钗拿銀子收買了幾個不不起眼的太監和宮女。
比如禦膳房的小太監,分分例到各宮的時候,總會挑新鮮一些的。
比如禦花園負責灑掃的小宮女,雖沒什麼能耐,但是聽到一些八卦消息的時候會傳給寶钗。
比如太醫院的小太監,雖不會醫術,但宮裡婢女生病了,拿點對症的藥還是沒什麼困難。
寶钗對自己宮裡的人,便更好了。
寶钗也不着急,她每日準時恭恭敬敬給皇後和太後請安,如果她們不見客,便祈福或是做一些手工活,有時也做一些小糕點送給自己宮裡的主位娘娘。
寶钗拿出了十餘年經營自己名聲的耐心,像一隻小蜘蛛,在織着屬于自己的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