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自大清開立以來,便是親王之首,更何況是唯一有封地的藩王。
有名,也有權。
這其中固然有先帝們叮囑要善待禮親王後人的原因。
也有幾任禮親王忠于朝廷,兢兢業業的功勞。
可更令人眼紅的是,禮親王府看起來運氣特别好。
就拿現任禮親王代沛來說,還沒即位的時候,其父代興文與當時的太子胤礽可不太對付。
胤礽甚至丢下話:“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這十年是什麼意思,有心人自然明白,要等登基後再收拾禮親王。
可是還沒到十年,胤礽便被廢了。等十年到了,胤礽已經複立後又被廢,徹底起不來了。
代沛不像曆任禮親王那般出色,略通文武卻不精,身體還不太好。
衆人又道:“風水輪流轉,墳頭不會一直冒青煙。”
可誰知代沛生了個才華卓絕的兒子,雖不在外揚名,可誰不知道代雲舟十三四歲就開始打點王府了,代沛在其位不謀其政,反而遭到更多人羨慕。
更有甚者,代雲舟替父來京城朝賀之際,有貴女見了一面,如驚鴻之瞥,便要嫁到雲川去。
今日,衆人看着代雲舟風塵仆仆卻依舊沉穩地走過來,甚至因剛下戰場,頗像一柄剛回鞘的利刃。
親王們的心又碎了。
“不都是愛新覺羅家的祖宗保佑嗎,為什麼我兒子就在遛鳥、鬥雞、逛園子、打架呢?”
皇上看着也頗為惋惜:若是我兒子就好了。
惋惜歸惋惜,皇上面上卻不顯,直接令人把代雲舟的高低桌安在了離自己最近的左側下首。
皇上先問候了禮親王身體如何,得知是老毛病的時候,還感慨了下,上次見面已是數年前,要保重身子,争取早些相聚。
又問了代雲舟這一路奔波,在京城過了正月再走不遲。
皇上噓寒問暖,和藹地像是代雲舟的親伯父,一點也不像一年見不到一次,根本不熟的樣子......
林如海在殿側站着,心裡默默想:說這些,不如把人家軍饷給還了實在。
哪知皇上像是聽到了臣子的心聲,先開口了:“雲舟,此回立了大功,想好要什麼賞賜了嗎?”
林如海猛跳了一下的心又收回了肚子:要是皇上能聽到自己心裡的蛐蛐叫,就麻煩了,還好還好。
不過,償還墊付軍饷,怎麼就成賞賜了?還得是皇上......
隻見代雲舟起身,撩起袍子,跪地朗聲道:“蒙皇上洪福,今戰事速平。臣确實有一事相求,願以軍功,換皇帝恩典,求皇上賜婚。”
乾清宮又安靜下來,衆人心裡卻翻騰起來了。
“拿軍饷換賜婚,這就是傳說中的要美人不要江山?”
“是哪家的姑娘,今日就要名躁京城了。”
林如海也在腹诽:這位姑娘為朝廷賺了這麼一大筆,說是和親都不為過。
忽的看到張廷玉也往前靠了靠,以為他沒聽清,想進一步靠近八卦現場,便好心往旁邊挪了挪,還笑着拱了拱手。
角落裡,北靜郡王卻有些如坐針氈了,他今天起了個頭,怎麼禮親王世子也要賜婚?
有些看熱鬧的人遙遙沖他舉杯,别以為他不知道什麼意思,代雲舟拿軍功換賜婚,這是諷刺他臉皮厚,靠嘴皮子求娶側妃呢。
而皇上乍然一驚之下,又有些好笑:不愧是年少輕狂,不過,也算是一樁好事。
便更和藹地問道:“不知是哪家的女兒?”
代雲舟低頭,卻仍朗聲:“是鴻胪寺卿林如海林大人的嫡女,林黛玉林姑娘,願皇上成全。”
林如海還以為這段時間太忙了,出現了幻聽。
身後的張廷玉卻借着殿側昏暗,衆人還沒找到林如海之前,小聲在林如海耳邊說:“不要拒絕,雲舟和黛玉說好了。”
林如海有些愣住,即便抗旨不從,也不讓黛玉“和親”的念頭還沒蹿起來,就在張廷玉的提醒中瘋狂搖擺。
他有些難以置信,這可是張廷玉大人,他能和禮親王世子勾結起來坑黛玉?
但那句“和黛玉說好的”又讓他不敢貿然反對,萬一黛玉真的知曉,他不能坑了自己女兒......
當衆人目光找到殿側的林如海時,張廷玉已經悄悄退後了。
大家隻看到一向穩重又飄逸的林大人,呆呆地站在那,此時的表情有些難言,既驚訝,又生氣......
皇上也看到了,看樣子不是提前勾兌好的,便略略放心,隻有些疑惑地問代雲舟:“雲舟甚少來京城,怎麼忽地就求娶林家嫡女?”
果然問這個問題,代雲舟之前已預料到,按照想好的說辭回複道:“回禀皇上,雲舟至今還未大婚,原因之一是有雲遊道士說過,臣不宜早婚,要過了弱冠之年才可婚配,父王母妃都覺得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原因之二是臣一直覺得男子志在四方,不必有羁絆。這樣一來,倒是達成一緻。
道士還說到雲川之地未有臣之良配,可往北去,找生辰在花朝節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