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也不以為意,但去歲來朝見,偶然驚鴻一瞥見到一女子,一見傾心。”
代雲舟朝林如海的方向作了一揖:“自然未敢驚動姑娘,雲舟私下查探,才知是林府千金。
又得知林姑娘生辰恰好在花朝節,方信道士所言不虛。
在來京之前,我已和父王母妃請示過,願以十足的誠意,求娶林姑娘為世子妃。
也請林大人放心,雲舟心悅林姑娘,除林姑娘外,再不會娶納她人。”
林如海有些相信張廷玉的話了,代雲舟把此事都攬在自己身上,絲毫沒有損害黛玉的名聲。
把黛玉的名、姓、父親說的明明白白,是怕迷迷糊糊換個人指給他。
又當着宗親許諾,即便日後他要反悔,也有些難度。
隻是,這畢竟是黛玉的終生大事......
皇上卻沒給林如海猶豫的時間:“既如此,便是一段佳話,明日李玉便到林愛卿府上賜婚。”
代雲舟乖覺,立刻叩謝皇恩。
一時間大殿裡贊聲不絕。
稱贊皇上成人之美的,祝賀代雲舟心願得成的,恭喜林如海喜得佳婿的,甚至問林如海小兒子多大年紀的絡繹不絕。
無人留意的角落,北靜郡王的臉白了又青,青了又白,隻恨恨地飲盡了杯中酒。
筵席散去,皇上先令人召了賢德貴妃過來,元春很是驚喜,明日是她的生辰,皇上從未記得,今日怎會忽然記得?
抱琴覺得事非尋常,但不願攪了元春的喜悅之情,便快快地幫元春梳妝。
“臣妾拜見皇上。”等元春到了,皇上正斜靠在榻上,有兩個小宮女跪在一旁輕輕敲打按摩。
“你來了。”皇上擡眼,看到元春。“向貴妃打聽一個人,林如海家的女兒,你見過嗎?”
元春一愣,也許是這愣神有些明顯,皇上微微不悅:“聽不懂朕說話?”
元春忙跪了:“皇上恕罪,林如海大人是臣妾姑丈,他的女兒,該是叫黛玉......但臣妾入宮多年,不曾見過。臣妾回母家省親的時候,也隻隐約聽說黛玉和弟弟,身子都不甚康健,她們當時遠在揚州城,臣妾便沒多問。”
皇上随意點點頭:“如此便罷了,外頭風大,回宮的路上慢點。”
元春便行了禮,又坐着來時的小轎回去了。路上不敢出聲,回到宮裡,才抱着抱琴哭起來:“我不該有什麼妄想,但你也看到了,皇上他對我,真真一點情意都沒有。”
抱琴給元春拭淚,待元春哭累了,抱琴才問:“主子,皇上為何問林家表小姐?”
元春剛才沉浸在皇上對自己冷淡的悲切情緒中,聽抱琴問,才反應過來,是啊,為何?
皇上問完元春,還是對這個林黛玉有些不放心,倒也不是别的,一個女子,再厲害也有限,隻是他想知道代雲舟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林如海,隻是文官。
賈家,日薄西山。
如果不是看上了林黛玉的家世背景,便是看上了這個人。
李玉看皇上有些煩悶,便小聲提醒:“皇上,您可還記得寶貴人是賢德貴妃的兩姨表妹,算來和林姑娘也沾點親戚關系,寶貴人入宮晚,說不定識得林姑娘,可否要......?”
皇上也想起來了:“呵,賈王薛史,這幾家,确實沾泥帶水。正好,看看寶貴人去。”
于是,皇上又來了永和宮。
寶钗的肚子已經頗顯懷,冬日穿的多,顯得更豐腴。
寶钗知道皇上來了,倒不驚訝,她不像元春,在宮裡多年竟沒幾個耳目。
乾清宮的事才發生,一炷香的功夫寶钗便知道了。
至此,寶钗又想起了黛玉信上的話:若人問及,但言貌美體弱,恐難長久。
原來應在這裡。
寶钗輕輕歎了一口氣,心裡又有些酸。
做姑娘的時候,她不羨慕林家滿門清貴,高官厚祿,她羨慕黛玉父慈母愛,弟弟乖順。
如今她成了有孕的貴人,明明在最尊貴的宮室裡,操心的卻是每日吃食是否幹淨,走的路面是否平整,如何才能平安生産......
甚至在一眼望不到頭的未來的漫長歲月裡,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争一點點皇上的偏愛。
黛玉卻輕輕松松成為世子妃,不久的将來,便是大清最尊貴的親王妃。
憑什麼呢?
寶钗的肚子突然動了一下,她以為孩子聽到了她的心聲,母子連心,和她一樣被這一點惡意吓住了。
忙撫住肚子,默默安慰:不要怕,不要怕,隻是一時想左了。我和黛玉既是親戚,又是手帕交。她成了親王妃,對咱們母子隻有益處,我不會争一時意氣。
如此,待皇上來了,寶钗也娴靜一如往常,正拿了一個圓圓的小繡棚,在做針線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