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林府衆人便準備接旨,準備香案,沐浴更衣。
月影看大家忙忙碌碌的,還問青山:“今天是有什麼大事?”
青山看着師傅有些無言,青山雖尊敬師傅,這會兒又不想對禮親王府的人解釋,隻悶聲說:“師傅,一會聖旨到了就知道了。”
來宣旨的果然是李玉,作為太監大總管,這還是頭一回他親自到人家家裡頭來賜婚。
林府門口早有人迎着,遠遠地看到李玉,便一撥人迎來,一撥人跑進屋裡給主子們報信,忙而不亂。
李玉絲毫不端着,還沒到門口便下了馬,對迎面而來的林如海和青山十分恭謹。
待進了屋,看到林府早已準備妥當,事事妥帖,李玉暗暗稱贊,對林如海輕輕點頭,這才正經了神色,宣讀聖旨。
禦旨昭告,朕以天道之命,頒布此诏:
聞聽鴻胪寺卿林如海之千金林黛玉,舉止娴雅、性情溫和、品德端方,才華與容貌并重,太後及朕皆為之欣慰。
今禮親王世子代雲舟已至成年,适逢婚娶之齡,宜選佳偶相配。
恰逢林黛玉芳閨待字,與代雲舟堪稱佳偶天成。為成人之美,特将林黛玉賜予禮親王世子代雲舟為世子妃,着年内選定良辰吉日完婚,此旨欽定。
一口氣宣完,李玉仔細收了聖旨,笑吟吟地把聖旨遞給黛玉:“林姑娘大喜,請收好咯。”
黛玉謝過,身旁春莺奉上精緻的暗紅色繡囊,裡頭裝的是一把各色的金果子:花生、榛子、瓜子、蟠桃...專備着年下賞人,又輕巧又實惠。
李玉沒看繡囊裡是什麼,含笑收了:“沾沾林姑娘和世子的喜氣。”這時候,李玉才看到了黛玉的樣子。
昨日寶貴人說“特别美”,李玉還沒概念,此時這美具象化了。
更可貴的是,林姑娘眉目舒展,舉止端莊,絲毫不恃美而嬌,放眼後宮,也少有如此出挑的。
李玉心下了然:怪道禮親王世子如此費盡心思地求娶林家仙姝。
黛玉此時并沒有留意李玉的暗中打量,她手裡拿着的,可是新鮮出爐的聖旨。
這...能算傳家寶嗎?
幾百年後,這份聖旨可能會由後人在社交平台上曬出來,也可能出現在拍賣行。
四大名著不再有萬豔同悲的《紅樓夢》,世人也從未識得林黛玉。
在這份聖旨上,在族譜裡,玉碟上,林黛玉的名字被輕輕略過,可是她真實地存在過。
黛玉一時思緒紛飛,看在李玉眼裡便是黛玉有些傷感。
李玉便又賣個好:“太後娘娘和皇上憐惜姑娘遠離父母親人,說了準許姑娘提前上報後來京城探親,林大人麼,也可以請探親假,和夫人一起去雲川,姑娘不必太過煩憂。”
黛玉這才盈盈拜倒,再次謝恩。
聖旨一下,兩人的婚事就這麼塵埃落定了。
賈敏一下子慌亂起來,因一直打算把黛玉在身邊多養幾年,除了小時候就開始攢的大件家具,妝匣、悶戶櫥、樟木箱子這些,旁的竟沒太準備什麼。
金玉飾物好說,黛玉素日喜歡折騰這些,光瓊華閣的鎮店之寶們也很能撐場面,賈敏打算肥水不流外人田,先把黛玉鋪子裡的珍寶買了,既充實黛玉的小金庫,又能把黛玉的巧思帶到雲川去。
但龍鳳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這些耗時的,便有些難辦了,得有大量的繡娘專門做這些事兒才行。
黛玉心裡其實有些不太喜歡這會兒的厚嫁之風,在父母親人眼裡,給出嫁的女兒的陪嫁越多,女兒的底氣和依仗便越足。但黛玉也知道這代表着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家裡把女兒的衣食住行...甚至壽衣和棺材闆都準備好了,女兒便和娘家沒太多關系了。
不過黛玉不想拂了父母的好意,便隻說路上運輸不便,一切從簡。
就這,賈敏還教育了黛玉兩句:“咱們家有家底,豈有不給姑娘厚重陪嫁的道理?雖對禮親王府來說算不得什麼,但親戚們可都看着呢,嫁妝若薄了,一輩子也擡不起頭來。況且有錢能使鬼推磨,真遇上什麼事,不至于寸步難行。不過,玉兒你倒提醒了我,路途遙遠,我得看看咱們在雲川那邊置辦一些鋪子。銀票也得多換些,恒泰票号的就行,哪兒都有分号。”
黛玉一看賈敏又要拉着她一起沉浸式整理嫁妝單子了,忙表示受教了,想早點脫身。
誰知文硯氣喘籲籲地跑過來:“世子,世子來拜訪老爺了,正和老爺、少爺在前院。老爺請夫人和姑娘過去。”
賈敏顯然吃了一驚:“這于禮不合吧?”轉眼又說:“聖旨都下了,事從權宜,況且我還沒見過世子。”
賈敏看了看兩人的身上都是見客穿的,又讓雨荷重新給黛玉補了妝,這才一起到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