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其人,沒什麼架子,張口就喊親家、親家母,又因身體不太好,說話中氣略有不足,瞧着林如海比他的官威還重一些。
王妃姓孟,母家原是雲川本地的權貴,與京城比,本就沒那麼多的規矩。她看着黛玉相貌出衆,與代雲舟站在一起,一點兒也沒被遮掩其灼灼風華,宛若一對壁人,已是十分滿意。
再端詳一番,隻見黛玉落落大方,言語得體,走路間蓮步輕移,發間的步搖、手腕上的叮當镯、腰間的禁步,竟不見紋絲響聲。
王妃就有些羨慕了,她雖不太在意規矩,但還是希望有一日雲裳見婆婆的時候,也能收到一衆贊歎的目光。
念頭這麼一轉,王妃便挽上了賈敏的手,先是大大誇贊了黛玉一番,又問黛玉的禮儀是哪位師傅指點過。賈敏見王妃如此溫和,心裡正樂着。聞言而知雅意,忙說缪贊缪贊。又說黛玉倒是沒拜過禮儀師傅,隻讓宮裡伺候過宋太妃的金嬷嬷指點過一段時間。
“這個金嬷嬷,原籍金陵,與我母家有舊。自太妃殁了,金嬷嬷出宮,因她家裡沒有一子半女,故而将銀錢看的重了些。抛去這點不說,規矩教的倒是極好。若是咱們府上有意請她過來,隻要許以重金,我想她必不會拒絕。”賈敏說的很是誠懇。
王妃十分滿意,便道:“那就勞煩親家母幫忙捎個話。若是金嬷嬷願意來指點指點這幾個小的,千裡迢迢的,别說報酬,她若願意啊,在我們這榮養也可。”
雲裳不經意聞言,直問道:“母親,是要給我請夫子指點?除了我,還有誰?”
王妃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賈敏:“你看我這閨女,就被慣壞了,大人說話,也随意插話,實在該有嬷嬷教導才好。”
說着,王妃話鋒一轉:“雲裳年紀還小,她有兩個表姊妹,與她年紀相仿,一并蹭着光,請嬷嬷指點。另就是,我們有一義女喚柳笛,已到了相看的時候,之前我與王爺都憐她父母雙亡,疏于教導,如今看來,還是得狠一狠心,這樣她之後到了婆家,才不會讓人笑話。”
賈敏也笑吟吟地:“正是說,姑娘家多學些規矩,什麼時候也不吃虧。”
黛玉在一旁觀摩了兩個溫婉的主母雲淡風輕地給柳笛定了一個“沒規矩”的帽子,忽然感覺自己要學的,還有很多。
黛玉給每人都準備了見面禮,給王爺的是一套小巧的羊脂白玉茶具,木制的盒子上有黛玉請滿人最推崇的書法家——梅庵居士寫的,以流暢的行草寫着“且将新火試新茶”。
給王妃的則是瓊華閣的鎮店之寶,同樣是木制的盒子,有四個小小的抽屜,每個抽屜裡是一樣面妝的用品,精緻小巧的包裝上寫着眉粉、眼影、腮紅和唇蜜。
這幾個詞雖沒太見過,但王妃一下子就明白是做什麼的了。
“這粉質,也太細了。”王妃愛美,拿着盒子裡的小刷子蘸取了一些粉,刷在手背處試了試。皇宮裡賞賜的,别人孝敬的,甚至自己家制的,都沒這幾樣色澤鮮亮,粉質細膩。又聽黛玉說還有不同的顔色,不同的材質,王妃已有些躍躍欲試了。
“嫂嫂,我的呢?”雲裳像一隻小貓一樣,偎在黛玉身邊。
隻見黛玉像變戲法似得拿出了三個...布袋?
墨色的竹子,印在綠色的綢緞上。
“這是三個包袋,來自同一塊布料。一節複一節 ,千枝攢萬葉。希望弟弟妹妹們都可以像竹子一般拔節成長。”黛玉解釋道。
于是柳笛拿到了一個單肩背帶的包包,雲天拿到一個雙肩背帶的包包,雲裳拿到了一個斜挎的小小包袋。
雲裳當即挎上了小包,平日裡塞些喜歡的零嘴兒,最合适不過了。
正要道謝,又聽黛玉提示:“打開看看裡面。”
于是雲裳掏出了一對寶石蝴蝶發夾,雲天掏出一套文房四寶,柳笛也拿出來四種味道的香露:桂花、茉莉、青草、柑橘,據說滴兩滴到浴湯裡,整個屋子都香噴噴的...
雲裳還是小孩子心性,看看這個的,摸摸那個的,直說“嫂嫂不止是最美的,還是最最心靈手巧的。等我回頭見了好友們,她們可要羨慕壞了。”
黛玉噗嗤一聲笑出來:“可不敢當,心靈敢應,手巧就不行了。”
“那嫂嫂跟我說做什麼,怎麼做,我來,我手也可靈巧了。”雲裳理直氣壯地說。
“這孩子,嫂嫂謙虛,她還當真了。”王妃也笑了起來,侯在一旁的嬷嬷呈上了一對翡翠手镯,手镯綠的十分濃郁,質地細膩,紋理清晰,一看便知非凡品。
“這是我婆母當年給我的,說是太祖賞賜的東西,現在傳到你這了。”王妃含着笑意望向黛玉。
黛玉有些心驚,前世她看過拍賣行拍出天價的帝王綠翡翠手镯,還吐槽和綠色玻璃一般,如今更像綠玻璃的一對手镯擺在了眼前,還不能推拒。隻得用雙手小心翼翼地捧住了盒子,很怕一個沒拿穩摔碎一對國寶,原來這就是甜蜜的煩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