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天墉城整體的實力得到晉升,也希望天墉城經過這麼一次又一次新鮮力量的注入能夠對以往的霧霭有一定的清淨作用。
天墉城是修仙的地方,是練劍的地方,修道者應該有修道者該有的心性和修行,劍術也應該有相應的劍意和劍心。
天墉城的弟子不該流于非常表面的東西,應該在這些事情上沉下心,深入下去。
否則,按照天墉城現在這樣的情況再發展下去,怕是第八任掌教所積攢起來的家業,也快要被耗光了。
現在的天墉城中,有多少人願意靜下心來修行?
有多少人願意花費時間去參悟劍道?
有多少人緻力于提高自己的德行?
這些都是在第八任掌教的輝煌之後,接受輝煌的人被輝煌閃耀了眼睛,而無法再注意到閃耀的金子背後所積存的問題。
自第八任掌教開始,天墉城經曆了擴建,經曆了相當程度的擴張,對弟子的招收也有相應的降檔,不再那麼嚴格。
這也主要是在第八任掌教的時候,天墉城打響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的名頭,如此才有了諸多方面的改變。
但在第八任掌教的任期内,對許多事情的掌控力還是相對較強的,再加上本身第八任掌教也是個嚴以律己的人[528],遂根本也沒出過什麼多大的毛病。
而自第九任掌教繼任以來,算是在某種意義上的享受着第八任掌教所鑄造的輝煌,遂對很多地方的管理都是相對松懈的。
到了第十任掌教這裡,更是如此,甚至還随心所欲的增加了戒律這麼一個長老的席位。
其實,戒律是屬于執法長老這麼一個門下的職務,但卻被單獨給提了出來,這也從某種意義上可以窺見天墉城的膨脹。
到了這第十一任掌門麼,結果不是就在眼跟前兒的嗎?
除了這些而外,便是這天墉城的掌教之位的争取,其中也有過相應規則的更疊。[529]
這個更疊主要出現在第八任掌教任期内。
從那個時候開始,因為天墉城招收弟子的條件有了降檔,所以這天墉城中也招收了不少有着那些亂七八糟江湖習氣的人。慢慢的,這裡也存在了江湖習氣。
總之,許多不怎麼屬于道家這個範疇的東西,許多紅塵味濃厚的東西,從這個時候開始便靜悄悄地滲入天墉城了。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墉城對招收弟子的年紀、程度等限制放得很寬,遂真的是什麼人都在往這裡面來,有點魚龍混雜的味道。
但那第八任掌門的本意是天墉城成為了天下修仙第一大宗,就應該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就應該對這些想要學習劍術,想要學習道家文化,想要修行的人以相應的機會。
很顯然的,有些事本意是好的,可若是掌控力變差了,便真的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在第八任掌教之前,這究竟是誰做掌教,跟這些弟子是基本無關的。說白了,就是掌門長老那幾位在整個天墉城裡的出挑者裡挑選,少數服從多數,給個決議也就成了。
但到了第八任掌教時期,因為有了更多的人加入天墉城,天墉城也實現了一個飛躍式的發展,且也擁有了江湖上的習氣,帶來了紅塵之濁,所以這掌教之位的更疊便有了新的變化。
這就是現在天墉城裡這些弟子幾乎無心修煉,跟陵端似的無所事事,專搞些亂七八糟事情,拉幫結派這種東西的根源。
陵越這麼做,算是期望天墉城就是個修仙練劍的地方,而不是把紅塵從山下搬到了山上這麼一個沒有任何意義的行徑。
除了這些針對新晉弟子本身的資質心性外,還有便是這些新晉弟子的摸底。
因着自第八任掌教那裡延續而來的招收弟子的規則,事實上,天墉城中是什麼人都有的。而陵越希望看好門,這才對這些新晉弟子的武功有個摸底的想法。
從修行上來說,若是以前學過吐納什麼的,或者對道家的修煉方式有點了解的人來到天墉城,這類人有可能了解得比較正統,也有可能了解得不正統。
了解得正統的,再學這些東西,有點類似于複習,遂看起來這類人學得很快,似乎資質很不錯。但是,這種學得快,對他們來說,并不是什麼好事。他們非常容易将這種學習成果容易當做必然,如此對他們往高深的修行是不利的。
并且,因為他們進步得快,而劍法的學習又沒有跟上,那麼他們到底該如何晉升?
天墉城内針對弟子的考教,更多的是針對劍法的考教。
說白了,就是以劍法如何為标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