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陽慘淡地微微勾勾嘴角——那隻是因為之前,我跟大師兄的計劃就是理出來整個事情發生的順序,再根據這個順序來一點一點地駁斥陵端說百裡屠蘇是殺害肇臨的兇手這個論調,如此不僅僅争取這些态度晦暗不明的長老,也讓這些弟子能夠對這種一面之詞有個另一方面的認識。但這個事情,我和大師兄都清楚,這麼做,包括把芙蕖那邊的巫蠱之術的事情抖落出來,實際的作用,僅僅隻是給大師兄一點安心下山去找到百裡屠蘇以及真正找到害死肇臨兇手的時間。畢竟,也隻有抓到了真正的犯人,才能在實際意義上破除這種糟糕的論調,且給對手緻命一擊。但沒想到,事情竟會這樣發展。且我看對方提供的這些東西,似乎還對整個證據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篩選,隻選取了最客觀的東西,一絲一毫的主觀推測都沒有,但又能夠很明确地知道對方的态度是什麼。這就有些...現目前,無論這陵端或者戒律長老怎麼跟大師兄糾纏,都沒什麼用。因為從那些證據上,基本上就已經駁斥了他們的說法。這個時候,他們無論怎麼說,都帶有一絲強加之罪的意思在裡面。這就要看他們采取什麼策略了。若是采取強硬的策略,這很可能會讓之前他們蠱惑的那些弟子對他們産生懷疑。若在輿論的這個角度不怎麼站得住腳了,實際這個衆口铄金之局,就已經破了一半了。至于這調虎離山之計,對方都已經點出來了。完全沒有說明的必要。若他們采取迂回的策略,譬如說什麼,就是因為當時隻有百裡屠蘇和肇臨兩個人在藏經閣,所以肇臨死了,那就應該是百裡屠蘇殺的。他們也隻是大膽推測,小心求證什麼的。這個局面就會回歸到之前姑獲鳥事件那種膠着的局面上去。尤其在對方提供的東西裡,看似輕描淡寫,但實際上已經點出了殺害肇臨的兇手不是百裡屠蘇。這個事情,就得看這些弟子怎麼去看了。還有,你得仔細聽聽那個管事的話。這個管事說的話,也極富水平。掌教真人的确在他和大師兄前去太華山之前,安排了眼線盯着百裡屠蘇。因為焚寂在他的眼裡,就是個力量很恐怖的東西,加之這百裡屠蘇的年歲又很小,還很單純,所以他相當的怕百裡屠蘇出事。尤其之前那九頭蛇的事情,執劍長老的怒氣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此一來,無論出于什麼考慮,他留下眼線都是個基本應當會發生的事情。當然,也有可能他也發覺了,這盜劍賊确實一直都在避開一些特别的人。這次,他又要和大師兄一道出行,他不擔心或許才是怪事。這般麼,留下眼線,當然也是個舉措。他留的那些眼線,名單我這裡都有。我知道是些什麼人。這些人都是乙級弟子。畢竟,這乙級弟子的人數龐大,且四散各處,對天墉城的情況也比較了解,倒也确實是收集消息的能手。但據我所知,掌教真人給的意思隻是看着,不是盯着。如此一來,就不應該有百裡屠蘇去追擊黑衣人以及百裡屠蘇查看對方留下痕迹的那麼一張卷軸。這般,就與這個管事的話是有出入的。然而,再來看卷軸上标出來的時間,精确到了刻鐘。這又符合了這個管事說的話。這就...還有,你要注意管事的表述。他說的是因前些年的盜劍賊一事,這天墉城沒有掌教真人坐鎮,又沒有執劍長老在,兩大頂尖劍術者都不在,則難免是盜劍賊的可趁之機。所以,掌教真人才命令他們嚴密監察着焚寂,不放過這盜劍賊的任何毫毛。雖然是為了監察,但卻沒有想到會發生這種意外。肇臨可惜了。他這個話,有好幾層意思,必須要拆開來看。首先,關于這個緝兇的事情。你我次次都參與了,請問是什麼結果?哪一次不是鬧吼吼的,但什麼都沒抓到?時間稍微長點兒,這人就疲了。這掌教真人哪一次不是在大家都疲了的時候,還在嚷嚷着要抓盜劍賊?然而,他再嚷嚷,是不是也就三五天的時間,就不嚷嚷了?基本上,這個追擊盜劍賊的事情分為這麼幾個階段。平靜——發生意外——混亂——看似冷靜地分析——抓人——沒抓着人——略有些心灰意冷——加油打氣——徹底心灰意冷——慢慢忘卻此事——平靜。當這麼一個階段的平靜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這意外就會接踵而至,從而又開始新的一輪輪回。如此一來,誰會把這個追擊盜劍賊的事情真正放在心上?就連大師兄都有疲的時候,就更别說掌教真人了。九頭蛇那次之後,執劍長老特地找掌教真人說過,是說大師兄和百裡屠蘇之所以會遇見那條九頭蛇是系奸人所害,他懇請掌教真人一定要抓到傷害他徒兒的人。那次,算是掌教真人對這個追擊的事情挺長情的一次了。最後,結果如何呢?所以,這個管事的說法,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再來看,他的後一句話,指出了天墉城的劍術頂尖是誰。但這其中還存在一個一語雙關的問題。那就是,他口中的執劍長老到底是誰。這掌教真人是誰,很清楚,很明确。但要說掌教真人的劍術是除了紫胤長老以外的頂尖,此事我不敢苟同。在這些長老裡面,那執法長老可是個不吭聲兒不吭氣兒的。但他的劍術,據我觀察,卻很可能高于掌教真人。隻是他非常有紫胤長老的風範,根本不管事兒,就是玩兒,所以還顯得他也就那樣兒。但我根據藏經閣的記錄了解到,他曾經還幹過那種非常熱血的事兒——跟上一任執法長老請辭,打算去闖江湖。雖然看那樣子,有着什麼原因讓他落葉歸根了,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若他當真在江湖上去曆練過,他的劍意肯定與我們這些成天到晚就在這一畝三分地裡的人劍意不同。如此一來,這掌教真人的劍就是道劍,而執法長老的劍則是舔過血的劍,你說,這能相同嗎?加之這執法長老的性情,可以推測,執法長老的劍不出則已,一出則是要人性命。所以,這位管事的說法略略有些問題。當然,也可以理解為這是一種對掌教真人的殷勤。還或者可以理解為他并沒有看出執法長老的水深水淺。執劍長老不在?這到底指的是紫胤長老這個真正的執劍長老在閉關,人不在,還是指的大師兄這個代執劍長老不在呢?雖然從他的表述上來看,非常容易理解成大師兄這個代執劍長老不在,然而這種似是而非的一語雙關卻不得不察。且論起劍術頂尖一詞,我想,無論是這些弟子會認為且實際上也是紫胤長老最強,還是大師兄也會認為紫胤長老最強。可是,這麼一看,卻又似乎和他之前說的話,有一些嫌隙。并且,這個地方,還隐約地點出了,這壓軸的人還沒出場呢~衆位可得好好思量一下。當然,在這個地方,還在隐約地點出,對方知道,這麼一個局之所以形成的原因。說白了,爾等如此作妖,就是因為仙人不在家,猴子稱霸王罷了。這仙人要在家了,你這幾位還敢這麼摸黑人家的徒弟,恐怕是想死得慌了吧?還得注意到這個位份的問題。很顯然,若紫胤長老都上場了,那麼一切就得蓋棺定論了。你們這幾位現在在這裡叫叫嚷嚷的,也隻是人家沒在而已。人家在了,你們都得靠邊站。畢竟,就算是掌教真人發話,在面對紫胤長老的時候,都叫做是非常的底氣不足。這紫胤長老都可算是掌教真人的老祖宗了。在這種情況下,其實這就是隐約的影射和威脅。但這紫胤長老是掌教真人的老祖宗一事,實際還得分而論之。這天墉城其實最開始立派是以封印著稱。後來是由于紫胤長老受第六任掌門所邀,加入天墉城,改良天墉城劍術,指導天墉城弟子劍法。逐漸的,這劍術一事才在天墉城興起。于第八任掌教在位時期,才真正以劍術在修道界聲名鵲起。但紫胤長老于天墉城到底是什麼呢?外援的客居長老?還是這天墉城的執劍長老?又或者是這天墉城找的修仙界的标杆?還或者是某種程度的利益關系?若是紫胤長老的定位無法有一個準确的定論,這所謂老祖宗的說法,也有些似是而非。尤其,紫胤長老隻是對天墉城原有的劍術進行改良,并未加入他的東西進來。雖說掌教真人肯定是受了這種改良劍術的恩惠,喊紫胤長老一句師父也沒什麼問題。這在紅塵之中,通過國考之後,給那些考生批閱卷宗的人,也是錄取之後某考生的老師,這是差不多的。這般來看,這老祖宗的位份,是沒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