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春天,雨水如約而至,浸潤了曾家莊一塊又一塊的土地,整個莊子充滿了生機和希望。杜鵑花争先恐後地開放,将附近的山頭點綴得五彩缤紛,煞是好看。
但很多人沒有心思欣賞這一片春光美景,曾家莊“分田到戶”轟轟烈烈地開始了。自從大家知道這個消息後,整個莊子都沸騰了。
曾好雨對此的印象就是一批批人輪流來到自家,找爺爺曾金生說事。有時吵得不可開交,然後有人怒氣沖沖地離開;有時是一陣陣沉默,男人們圍坐在一起抽煙,對于未來充滿了擔憂。這個說,這個政策還會不會變;那個說,自家能分到多少田;還有的想到,那邊的地土好,這邊的地種不出莊稼……
李小妹忙得不可開交,有些心力交瘁,有的人打聽她家想要哪塊地;有的人質疑,李牧這個考上大學的,不會也能分到田吧。
最後公告貼了出來,曾家莊按人口計算,每人1.5畝田,有人歡喜有人愁。曾好雨倒是很高興,她代表他們家去抽了簽,這可是一家之主的待遇,叔爺曾鐵生家就是叔爺去抽的簽。
這次的抽簽是決定分到的田具體的位置,曾好雨抽了張好簽。據爺爺說,自己“抽”到的田離水塘很近,澆水方便,而且從自家走過去隻要十分鐘。曾好雨沾沾自喜了好幾天,而曾金生見到人就說,自家孫女有福氣,這個手氣真的沒話說。
不過,關于分到的田,曾金生自有打算。他私下和弟弟曾鐵生商量好,四畝多的田全部交給曾鐵生家種。每年隻要糧食夠交公糧,夠曾金生一家吃,多的糧食全部歸曾鐵生家。
這件大事定下來後,曾金生開始坐不住了,他不懂什麼大道理,隻知道不能一直吃老本,中斷的養豬計劃于是迫不及待地重新啟動了。
曾金生家的後院很快起好了兩間用紅磚黃泥糊成的房子,屋子的地面用水泥簡單澆築,呈南高北低之勢,方便沖洗排洩物。在屋子的西側,搭建了一個大竈台,用來煮豬食。
這兩間屋子怎麼布置,還是曾國華出的主意。他腦子活,去尋摸豬仔的時候,将怎麼喂豬,怎麼打掃都打聽了遍。人家以為他要買很多豬仔,是個大客戶,當然是“傾囊相授”。除了給曾金生買好了豬仔,他還給别人“代購”,賺了不少。
曾金生倒是沒有想到自家侄子辦事挺牢靠,不像他爹一闆一眼,交給他辦的事辦得挺好,想得也周全。當然,他沒讓曾國華吃虧,和他說多養了一頭豬,就當是他的報酬。
曾好雨家一下子就有了7頭豬,這個消息着實震撼了莊子裡沒有見識的小孩。
曾有志帶着小夥伴們來堂妹家參觀,曾好雨很給面子,帶他們直接進了後院,不過叮囑他們,隻能看,不能摸。
小豬們擠在一起,圓圓胖胖,很是可愛。
“這隻頭上有斑點的是小黑,這隻全身雪白的叫白雲,這隻……”最近幾天,曾好雨每天都要來這裡“報到”,給每隻小豬起了名字,有時還要把一隻抱到客堂間。不過,當那隻小豬在屋子裡忍不住大便後,她再也沒有這樣幹了。
“哇哦,好可愛。”“這隻在睡覺”“它還會打呼”小孩子們的驚呼聲,讓曾好雨挺起了身子,昂着頭,她現在可是自封豬豬版“弼馬溫”,非常光榮。
李小妹看到他們一直待在後院,不肯出來,實在忍不住走過來,勸他們明天再來。她想不通,這些小豬哪裡可愛了,不愛幹淨,每天隻知道吃。自家孫女更像是着了魔一樣,每天早中晚都要來看。
小孩子們的興趣持續了幾個星期,不過等到小豬一天天長大,他們就不再來了。雖然李小妹收拾得勤快,但豬圈獨有的味道依舊漫了出來。在後院裡待得久了些,身上就會沾到排洩物的味道。
每天早上去豬圈收拾,李小妹總會在心裡罵幾句自家老頭子,簡直有病,就不能養愛幹淨的動物嗎?
與之相反,曾好雨一點都不嫌棄後院的味道,很是關心小豬們的生活待遇。為此她求曾金生去書店給她買書,并且特别指明,要買怎麼照顧小豬的書。
曾金生硬着頭皮答應了,去新華書店一打聽,竟然真的有這類書。于是當他從縣城裡回來,除了帶回來餅幹和衣服這些東西,還帶回來一本《中國養豬學》。書的封面有一頭巨大的白豬,身上到處都是肉,很是醒目。
你别說,書上的知識真的挺有用的。裡面講了豬的飼料怎麼配比才能更快長肉;不能喂豬喝冷水,要喝溫水;水泥地要保持幹燥,為了保溫,下面要墊一層稻草。隔一段時間把稻草換掉,這些稻草還是堆肥的好材料……
曾金生時不時就要自己的孫女念一段書裡的知識,兩人“教學相長”,一個雖然認識字,但不知道具體要做什麼;一個是大字不識幾個,覺得書上的字猶如螞蟻,讓人頭暈。一個念,一個聽,兩個人還像模像樣地讨論,努力看書養豬。
李小妹看到這個場景,常常暗自發笑,老頭子這把年紀,還被自己孫女教訓 ,說他養豬的方法不對,應該怎麼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