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浜村因村内有多條河溝而命名,土地面積、人口數量都隻有曾家村的一半。
曾家莊一面環山,一面有一條大河蜿蜒而下,居住環境優越,曆來是附近數得上的“富裕地方”,也是嫁女兒說兒媳的好地方。
這次鄉裡決定将兩個村的小學合并,位置最後竟然定在了西浜,而且名字竟然是“西曾小學”,“西”在“曾”的前面,曾家村的上年紀的老人都擺着手說,曾家莊現在不行喽,讓隔壁村趕上來了。
聽到這種言論的曾國華,很是無語,直接說道,“那是因為人家西浜村的學校地方大,你看我們村,原來就是用倉庫改的,教室少,地方小,窗戶都沒幾扇。而且從西浜村到鄉政府多方便,一條水泥路走個半小時就到了。是我,我也選西浜村。”
當然,這番話被曾鐵生聽到後,他又追着曾國華罵了好幾天。
學校的位置已成定局,不可更改,曾家村隻能接受。
今年開春,曾好雨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就在曾鐵生老兩口的隔壁。
起因是堂哥曾有志說,他們都不和大人睡一間房間。曾好雨被嘲笑,“隻有像曾有财這樣需要吃奶的小孩才會和大人睡一個房間。”
等回到家,曾好雨就用無比盼望的眼神盯着曾金生和李小妹,又拉着他們的手撒嬌,說想一個人睡一張床,還想要一張書桌。
曾金生能怎麼辦呢?當然是答應她。
隔壁本來就是一間小房間,平常用來堆雜物和農具的。曾金生将房間清理出來,又去村裡的木匠那裡定了一張小床、書桌、高櫃。細心編了兩個藤箱,配上蓋子。
李小妹新翻了兩條被子,用棉花給曾好雨做了床墊,還買了塊有很多蝴蝶的花布,裁剪了當床單。
花了三個月,房間才算像樣。曾好雨搬進了房間,好聽的話像不要錢一樣說出來,“最愛爺爺了,爺爺實在太厲害。”“世上隻有奶奶好,我是奶奶的貼心寶”……奈何糖衣炮彈真的很有用,這不,底線漸漸後退。曾好雨是7月底的生日,8歲念書在村裡根本不算晚,但她非要去上學,曾金生隻好帶她去學校報了名。
開學前一天晚上,曾好雨在自己的房間裡像隻采蜜的小蜜蜂一樣,忙忙碌碌,一會兒從櫃子裡拿出東西,一會兒又放了回去。上學的書包反複打開,合上,重複了無數遍。
她認真地盤算着,應該帶什麼去學校。鉛筆盒要帶着,裡面的鉛筆是爺爺削的,筆頭又細又長,白色的橡皮要帶着,這塊橡皮擦東西最幹淨。連環畫更要帶着,爺爺新買的《楊家将》,最近的這本到了故事的關鍵。如果老師講的内容她不喜歡,她就看連環畫。曾好雨有些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實在太聰明了。
李小妹走進房間,被曾好雨的動作晃得眼暈,她像隻小陀螺,一刻不停,根本不知道在瞎忙什麼。催了好幾次快去睡覺,曾好雨隻會央求,“再等等,奶奶,我還沒有準備好。”最後,是李小妹詳裝生氣,強硬地把屋裡的電燈關了,才讓曾好雨乖乖躺在床上,
李小妹幫她把蚊帳放下來,聽到她漸漸沉下來的呼吸聲後,才輕手輕腳地離開。
“怎麼樣?小雨睡着了嗎”曾鐵生一看自己老伴回房間,就問道。
“總算睡着了。”李小妹敲了敲自己的腰,“真不知道她哪來這麼多精力。”
“像她媽媽,她媽媽從小就頑皮。她夏天偷偷地去水庫遊泳,回來你就打了她一頓,她還不認錯,脾氣犟得很。”曾金生追憶道。這兩年,老倆口常常想起自家女兒小時候的趣事,不時提起。不是不難過,隻是更想念。
“是啊,我罰她不吃飯,你還偷偷地給她留了饅頭……”
“不服老不行,小雨都要上學了,我們也老了。”曾金生突然感慨萬分。
李小妹不贊同地說,“行了,說什麼喪氣話,我可是要看着小雨成家的。”
“也是,我糊塗了!”曾金生想到孫女,又覺得渾身充滿了勁。
開學當天,曾好雨睡眼惺忪地被奶奶給拉了起來,紮好馬尾辮,迷迷糊糊地穿好衣服。從今天開始,她不能再睡懶覺,就是不知道她以後會不會後悔,竟然想要提早一年念書。
客堂間,曾好雨的面前擺好了一碗白粥、一碟鹹菜,還有一個荷包蛋。隻見她端起溫度适宜的白粥,就着鹹菜吃得津津有味,最後才夾起荷包蛋有滋有味地品嘗起來。曾好雨吃東西就喜歡将好吃的放到最後,這個習慣一直保留了很久。
看曾好雨吃得差不多,曾金生從後院裡推出一輛全新的三輪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