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志不敢反駁,隻好笑了笑,轉而看向曾好雨,詳裝嚴肅地說,“小雨,複讀好辛苦,所以你要認真讀書。”
“可是我每次都考滿分啊,大堂哥,你在學校一定要認真聽講,争取早日考個100分,讓叔爺高興高興。”
“我要來不及了,我走了,二爺爺,小雨,再見!”曾有志加快腳步,恨不能快點離開。
曾有志感到自己又被深深傷害了。去年曾鐵生決定讓他重新讀五年級,家裡沒有選擇去西曾小學,而是找托人讓他去鄉裡的小學複讀。曾有志過上了每天早出晚歸的日子,基本碰不到他的朋友們。更悲劇的是,鄉裡的小學的題目好難,他的基礎好差。
本來,趙盼弟有些不滿意,覺得自家兒子浪費了一年時間,以後找工作、娶老婆豈不是會晚一年,在家裡碎碎念了一段時間。直到曾有志的舅舅被人打上門,據說騙了好幾個家長,非說自己有門路,可以幫小孩上洪裡中學。趙家賠了一大筆錢,幾乎傾家蕩産。趙盼弟在曾家又恢複到了以前“聽話”的狀态。
現在曾鐵生家在村裡,屬于頭一份。小兒子曾國華從村裡搬了出去,搬到了洪裡鄉。原本造的青磚大房子空關着,讓曾鐵生時不時開窗通風,據說過年時會回來住住。
這可是大青磚造的房子,說不住就不住,村裡的人酸言酸語。
要問起曾國華具體做什麼,村裡人隐約知道幹的就是倒買倒賣的事。老一輩的都說,以前可是要挨批鬥的,現在時代怎麼說變就變了,自家種田的拍馬都趕不上那些投機倒把的。年輕人都很是羨慕,想要跟着曾國華一起幹,但都被拒絕了,說小本生意招不了人。
曾國華大概見的人多了,感覺自家老爹沒那麼面目可憎後,就時不時就會給自家老爹孝敬點好煙好酒,很是緩和了關系。
曾好雨家也發生了一些變化,自家不再被稱為“養豬大戶”,而是變身成了“養雞大戶”。
在曾好雨沉迷奧數的時候,家裡所有的豬都賣完了。曾國慶和曾國強兩兄弟各自分到了200塊錢,這筆錢算下來可比種田輕松。兩人就想跟風養豬,被曾金生勸了下來,讓他們每家隻養個三四隻,年底賺一筆錢,冬天,豬肉賣不出去的話,能存的住,不會出啥大問題。
曾金生膽大心細,自從決定“轉型”後,就去尋摸了市場,一下子就買了100個種蛋,又去買了5隻老母雞孵蛋。中間,發生了一些波折,一批雞遭了雞瘟,但曾金生和李小妹還是咬牙堅持下來。李小妹安慰自己,比養豬可輕松多了。曾金生則是盲目自信,我可以。
為了讓自家的雞蛋和母雞有銷路,曾金生又鼓動曾國慶和曾國強,一個專門賣雞蛋,一個專門殺雞賣雞。讓李小妹來說,曾金生這算盤打得可真響。
“我給他們成本價,賺多少看他們的本事。”曾金生振振有詞,“要不是看在他們是我侄子的份上,我能給他們這個機會嗎?小雨,阿爺說的對不對?”作為捧場王,曾好雨當然是贊同的。如果曾國慶和曾國強知道了,他們怕是更會無比贊同。
要問曾金生賺了多少,可以這樣說,現在曾好雨的爸爸每月寄回來35塊,這筆錢已經不被曾金生看在眼裡。每次從郵局取回這筆錢,曾金生都會把錢給曾好雨讓她自己攢着。
曾好雨……
要知道,沈來娣也會定期把賺到的錢寄存在她這邊,爺爺曾金生時不時給零花錢,還有爸爸李牧給的錢。
她開始有點“有錢的煩惱”,于是開始了記賬之旅。為了賬目清晰,她專門列了幾個收入項目,支出項目,每月一盤點,年終一總結。鑒于她不太會有支出的項目,由此曾好雨的存款增長速度喜人。
而曾金生深知,悶聲賺大錢的說法,從來不會展現自家财力。曾好雨有新衣服、新玩具,曾金生和李小妹都會和别人說,這是曾好雨的爸爸寄回來的,當然不能否認,真的有部分是他寄回來的。
賺得錢越多,曾金生和李小妹越是不安心,最近村裡偷雞摸狗多了起來。想當初為了藏350塊,他們倆都擔驚受怕了一陣。現在這筆巨款,更讓人不安心。
曾金生獨自一個人去了縣裡,本來計劃把所有的錢都存進農村信用合作社,恰逢合作社在宣傳推廣國庫券,說這種利息高,能達到8%,還說,國家發的債券,一定不會有問題。聽到這,曾金生心動了。
國庫券的面額分為5元、10元、50元、100元。個人隻能買前三種面值。曾金生想了想,一半的錢用孫女的名字存進合作社,一半則換成了國庫券。
把存折和國庫券拿回家後,曾金生老倆口忙了一下午,才将它們分别藏好。為了防止意外,兩人又把家裡“财政情況”告訴了曾好雨,當然隻是說具體位置,沒有說具體的金額。
接下來每一年,存折上的數額和國庫券的數量持續增長。曾好雨慢慢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