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帶她們去的是城西的獨門小院。
院裡三間小房,外帶竈房柴房,院子裡還有一口水井。
除了院子裡破舊一些,倒也沒有别的不足之處。
一個月二百文,一年就是二兩多銀子。
這院子的原主一家人是去了外地做買賣。
長興城小,租房客自然也少。
這院子就空了一年多。
一直就是托的親戚看房子。
這位看房子的跟趙福也有那麼一點子拐彎抹角的親戚關系。
樓欣月看了看這院子,又觀察了下周邊的環境,發現似乎也沒什麼踩雷的,就直接拍闆定下,交了半年的房租,就拿到了小院的鑰匙。
樓賽郎來了縣城好多次,可從來沒想過,有一天,自己居然還能住在城裡。
心裡别提多麼暗爽了,當下就熱情地要請趙福去吃上一頓,表示謝意。
趙福卻是擺擺手,“這幾日镖局裡事忙,很快得跟我師傅一道去走镖了,你們剛剛賃了院子,都還沒定下來,等你們搬來了,咱再去吃好的不遲!”
樓賽郎将趙福送出巷子外,又在巷子口買了幾張胡餅。
等再回院子裡時,樓欣月已經開始動手收拾了。
樓賽郎趕緊将東西放在一邊,撸起袖子跟大姐一道幹活。
姐妹倆先收拾的是兩間卧房。
這舊房子裡倒是有床和桌椅,保持得還是不錯的。
姐妹倆将房間裡打掃一回,又擦過了幾樣家具,看上去,就已經很像樣了。
“賽郎,咱們今兒就不走了,吃過了午飯,咱們就去買些棉花和布,應該能在天黑前把鋪蓋做好。”
不是樓欣月勤快節儉,非得自己做鋪蓋。
而是在長興城這樣的小城,商業不發達,像被褥這種,又不是什麼困難的活兒,但凡是長了手的都會做,無非是做得好與差罷了。
既然大家都會,那就沒必要多花那十幾二十文去買,何況買來的也不一定好,沒準那棉花是髒的舊的呢?
啃完了餅子,姐妹倆去買了些布料棉花,還有鍋碗瓢盆這些日常家什。
二兩銀子就這麼花了出去。
别說一向節儉的樓賽郎,就是樓欣月這位從現代過來的,也覺得這花銀子的速度有些快了。
當時掙了龔先生十兩銀子,還覺得挺多的,現在看起來,她還是得開辟另外的賺錢路子啊!
畢竟,這個時代可不像現代,隻要能碼字,各大網站,公衆号,各種平台,收網文的多的是,想掙錢多寫就是了。
在這個時代,這個長興城,就算樓欣月寫多了,也未必能多掙銀子。
如果用龔先生跟現代的自媒體或者平台比,龔先生的流量,也就是縣城裡最多上萬人而已,還是一次性買斷的。
而現代平台和自媒體,那流量可就不止是上萬了。
龔先生就算再勤快,最多兩個月說完一部書。
可那些網絡平台呢,哪怕是再小的網站,一個月都能有個幾百新書吧?
今日她去龔家小院,跟龔先生閑聊了幾句,也是聽他說起過。
長興縣城,總共就兩個說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