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客官,上回小可說金印記,有好幾位客人都說,那金印記好看歸好看,可是早先已經是聽過一回了!”
小龔先生才說完這句話,就有人笑眯眯地接口。
“可不正是哩!有人聽過一回了倒也還能再聽一遍,我是這茶館裡的老茶客,這金印記,都聽過三回了!雖說聽小龔先生你講的隻有一回,你說的也确實比那二位強,可這好書,聽多了也覺得有些無趣哩!”
雖然說有的好書号稱百聽不厭,可要是真地聽上百回,估計那聽個開頭就得吐出來。
小龔先生也是笑嘻嘻地一抱拳。
他爹的說書風格主打一個穩健,描述細微,讓看客們很容易就能身臨其境。
而他主打的就是一個輕松活潑,诙諧随意。
“錢大爺說得是。因此小可回去之後日夜琢磨,想些新花樣給衆位衣食父母們聽……可巧近日新得了一部書稿,這一看啊,小可頓時驚為天人。不敢自珍,便說來與衆位品評一番!”
衆人聽了紛紛哈哈大笑。
有人點頭稱是,“很是很是!小龔先生得了什麼好書,快說來聽聽?”
也有人心存懷疑,還要打趣,“小龔先生你往身後瞧……看老闆娘拿沒拿着擀面杖哩?”
還别說,小龔先生還真的下意識地回了下頭。
而黑胖老闆娘赫然就攔在大堂裡間的門口!
幸好老闆娘手裡沒拿擀面杖,而是拿着一塊舊抹布。
不然小龔先生被這般盯着,壓力叢生,原本背熟的詞兒也得忘上幾句。
小龔先生還順勢做了個驚吓抹汗的手勢,又引得衆人笑得前仰後合。
小龔先生朝着老闆娘雙手作揖,告饒道,“牛大嫂,這回可不是那不三不四的故事,您老可放一百二十個心吧!”
老闆娘指指自己的耳朵,聲音響脆,豪言道,“小龔先生好好說,若真是好故事,我贈你半斤茴香豆!”
她這一起頭,旁邊的客人也有人湊趣。
“哦喲,老闆娘難得大方一回!”
“我也早就想聽聽新書了,若小龔先生這新書果然好,我贈小龔先生一包炒貨!”
湊趣的客人足足有五六個,有送茶葉的,有送炒貨的,也有送點心的……總之,沒有一個要送金銀珠玉的。
這倒是正理,畢竟,這裡是長安坊,比長福坊還要窮上一些,能在這間小茶館子裡坐着喝茶聽書,已經是長安坊裡日子好過的人了。
而在這茶館裡的客人,也幾乎很少打賞。
小龔先生在這裡說書,也就隻能從茶館老闆那拿到一點工錢,一場書說下來才十文錢。
當然了小龔先生肯定不可能指着在這家掙錢吃飯了。
要掙大錢,還是得去永樂坊和平春坊。
他之所以還來掙這點小錢,純屬是維持人脈,但凡有了新點子,新花招,在這邊先試試水。
黑胖老闆娘走進自家後廚,快手快腳地将蒸籠端下來。
這籠點心已是到了時候,若是過了,味道可就不好了。
蹲在竈邊燒火的十歲出頭小丫頭歪頭看向自家阿娘。
發現老闆娘快手快腳地将點心夾出來,還要一邊用袖子去擦眼睛。
“阿娘,你怎麼哭了,眼睛怎麼紅了?”
老闆娘嗐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