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夏青璇回到燭火書院,跟随馮良濟做博士生時,林慕南專程抽了空前來看望她,兩人一起在塔上旋轉餐廳用了午餐,俯瞰偌大燭火書院,成全了這麼一件青少年時期相約而未做的事。
人的一生,面對來來去去的朋友,無數滿懷熱忱的暢想,總是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時過經年,很多熱情都已經褪去,歲月淘漉出為數不多的人,與他有關的瑣碎約定,還是讓人想要一件一件地去補圓。
對此,林慕南專程到燭火書院履約之前,遠在上一次分别時分,夏青璇就做出過示範。
那時兩人二十三四歲,夏青璇跟随馮良濟做博士生之前,剛剛完成在瀝央大學的本碩連讀,又在種種因素促使下,艱難地做出離開瀝央市的決定。
離别在即,雜亂頭緒一概顧不得理,臨啟程,夏青璇滿心想着的是和林慕南去一次茶園那般小事——因為某個兩人在一起的平凡的傍晚,烹茶待客時,夏青璇談起親手采集茶葉的過程,曾暢想說有機會一起去茶園。
别後一年有餘,想起曾經許諾再來燭火書院看望夏青璇,林慕南立即安排了行程,用同樣的方式做了回饋。
計劃到燭火書院看望夏青璇時,林慕南如第一次一樣戰戰兢兢,還擔心在一衆學生裡找到一個人不容易。而事實上,因為林慕南在學校正門等過夏青璇的緣故,夏青璇直到從書院畢業,再沒走過側門。
再後來,夏青璇也曾對林慕南坦白:“你來書院門口等過我,以後,我就從沒走過側門,我想你萬一來找我,一定會在正門門口等着,走側門會錯過。我們可以潇灑告别,但我不想無謂錯過。”
這些通通都是後話。
連吃飯帶聊天,時間不禁消磨,兩人快速去代銷點買了筆,請商家代寄,從店面出來,就到了需要動身去趕車的時候。
“慕南,你買這麼多筆得使多少年啊?”
“虧你沒說得使多少輩子。我一個人用不過來,準備分給别人。”
“那也得分給很多人吧?”
“很多。顧門經管的移民暫置點裡有很多好學的孩子,放那裡,由他們按需自取。”
磁軌車上,兩人隔着過道對坐,窗外的街景在彼此身後逐幀地過。
從爻區璇陽市到卞區開邊市,行程一千五百多公裡,大約需要乘車三小時左右。
在軟包廂内坐定後,林慕南從宗門秘徑給沈碧霄發消息,彙報自己的既往行程和後續計劃。
沈碧霄實時回複:“知道了,奶奶代為轉告你爸爸。”
林慕南:“謝謝奶奶。”
餘下來的乘車時間裡,趁着自在無事,馮良濟很有興緻和兩位小輩談起了閑話:“林同學,冒昧問下你多大?讀幾年級了?”
“十六歲,基礎教育今年結束。”
“繼續在國内讀書嗎?”
“準備讀瀝央大學,已經收到錄取通知書了。”
馮良濟轉而去看夏青璇:“看來你們還有機會做校友。”
“青璇也報錄到了瀝央大學嗎?”
馮良濟點點頭,說:“所以青璇啊,瀝央大學的入學機會,我希望你不要放棄。走進大學,你會見識更多種類的優秀。”
“我知道了,老師,你放心吧。”
林慕南側過頭,也來看夏青璇:“你被瀝央大學錄取又不想去?”
夏青璇想了想,說:“也不是。”
夏青璇對瀝央城一直懷着感情,在漫長的曆史時期,那裡總是卞文化生長輻射的前沿,更有大半時間作為首都承擔着特殊的政治職能。林慕南長期就在瀝央城裡生活,夏青璇一直知道。
本來,夏青璇想一直跟着馮良濟老師做學問,收到瀝央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夏青璇猶豫來着,可就在這時候,夏青璇重新遇見林慕南,她就知道她大概率将做什麼選擇了。
林慕南聽夏青璇否定了他的猜測,說:“那我等着在瀝央大學見到你。”
夏青璇笑了笑,站起身來:“老師,我去給你買茶。”
“茉莉花茶。”
“好。慕南,你喝什麼?”
林慕南随着也起了身:“一起去吧。”
一進去相鄰餐飲部的車廂,老遠聽聞兒童清脆的笑聲,與聲源所在的卡座漸近,電子混響聲亦随之漸大——一個看似跟歸晚差不多大小的女童挨靠身旁老婦,從架設在桌面的播放設備裡看動畫片,津津有味。
擦身而過時,林慕南偏頭,幽瞳斜觑祖孫一秒,微微蹙眉。
兩人在餐飲部買了三杯花式蜜茶,林慕南拿了自己的,夏青璇拿着她和馮良濟的,返回軟包廂。
馮良濟一邊品着花式蜜茶,一邊繼續着此前閑聊狀态,又問林慕南:“林同學,你跟青璇是怎麼認識的?”
“我們是旅行中認識的。”林慕南雙臂交疊置于桌面上,微傾身,說,“青璇幫過我的忙。”
“哦?這茬我倒是沒聽說。”
夏青璇微微地笑了下,未對此作出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