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下人便領着李朔風到賢王跟前複命,待行禮過後,賢王瞟了他一眼,不鹹不淡地問了句:“便是你給本王選的馬?”
李朔風恭敬答道:“正是小人。”
賢王再問:“你為本王選的便是這匹馬?”
“是。”
“你說這匹馬是駿馬良駒,能行千裡?”
“是。”
“大膽!”賢王勃然而起,怒斥道,“胡言亂語,你當真以為這世間隻有你會識馬、本王便不會識馬了麼?這赤紅馬瘦小不堪,如何能夠跋涉千裡?”
李朔風正色道:“殿下不要看這匹赤紅馬瘦弱,此馬一日隻需要飲一次水,适應力極強,不畏嚴寒,能耐酷暑,蹄質堅硬,跋山涉水不在話下。承蒙殿下大恩,小人絕不敢怠慢,聽得殿下欲要尋馬狩獵,便帶了這匹赤紅馬過來。”
這話确實有些道理,賢王回想起當年與父皇一同外出打獵的場景,父皇教他們如何相馬,又說相馬如同相人,其貌不揚不代表一無所長,不能以外表一概而論,千裡馬縱能行千裡,若無伯樂一顧也隻能埋沒,如果隻從外貌去看,很有可能會錯失良馬。
李朔風又道:“小人愚鈍,卻也知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之理,此赤紅馬雖其貌不揚,殿下隻要試過,便知此馬确是千裡馬!”
賢王神色變得陰森至極,質問李朔風道:“你在教本王做事,是嗎?”
李朔風稽首道:“小人不敢。”
這不卑不亢的回答令賢王十分不快,尋常下人遇到這樣的情形無不驚慌失措、醜态畢現,這個名叫李朔風的年輕人卻是出人意料的鎮定,愈發襯托得賢王不可理喻,賢王是個好面子的,一氣之下,一腳朝李朔風踹過去。李朔風無從防備,險些被踢倒在地,對于這樣的場面,他似是司空見慣,他知道賢王已怒,此刻不能再有任何激怒的行為,一瞬間便調整好姿勢,再次稽首:“小人冒犯殿下,請殿下責罰。”
賢王心中愈發不是滋味,他默默地注視着李朔風,李朔風喜怒不形于色,臉色無一絲一毫的狼狽,李朔風的平靜讓賢王愈發怒火中燒,他定要好好教訓這個下人不可。
“來人呐,給我拖——”賢王話還未說完,便有小厮匆匆來報:“陵王求見。”
賢王蹙眉,心想:“他來做什麼?早不來晚不到,偏偏選了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此番狩獵定會撞上君昭那小子,本來想尋匹好馬下下他的臉面,卻不想卻帶了這麼一匹又呆又醜的馬過來,便是赢了,也得丢死人,這樣的赢法實在是恨不光彩,得趕緊換了。陵王雖無足輕重,今日來了這麼多人,若是避而不見,傳出去又是一陣風雨。”想了想,論如何都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禮數,至于這馬還是用回老夥計,遂吩咐道:“去把我的汗血寶馬牽過來。”馮全稱是,招呼了小厮前去取。
賢王冷哼一聲,對跪倒在地的李朔風說道:“算你好運,回來再收拾你!”這才得空對傳言的小厮說道:“讓他進來。”
見到陵王,賢王轉怒為笑,笑臉相迎:“七弟怎麼到這裡來了?”
“聽說殿下尋得千裡馬,小弟很好奇,所以就來了。”看賢王神色有些古怪,君弈多問了句,“此番前來,是否打擾了殿下?”
“七弟能來,我高興都來不及,怎麼會是打擾?”賢王笑着擺擺手,請君弈入座,正琢磨着怎麼開口,卻被君弈搶先道:“我在外面瞧見了一匹赤馬,那便是殿下尋來的寶馬?”賢王心中一緊,欲言又止,不知如何作答。
君弈宛若未聞,笑問:“殿下是從哪裡尋來這樣好馬?”
賢王問:“你瞧見了哪匹馬?”
君弈道:“那匹紅馬。”
賢王舒了口氣,回過神忍不住細細琢磨,聽君弈這番話,似乎真的把那匹又挫又醜的紅馬當做良駒,實在太匪夷所思,賢王忍不住打量起君弈來,其目光竟是毫不掩飾的贊歎,賢王越發糊塗,心說難不成他真的認為這是匹駿馬良駒?”
君弈道:“殿下的這匹馬可是北焉赤馬,是北焉人最愛用的馬匹,許多甯國人不遠千裡前往。雖身體矮小、略顯,可體質強健、四肢有力,既能抵禦嚴寒酷暑,又能跋涉千山萬裡。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的性情,看似其貌不揚,實則鋒芒不露,别看它在馬場內溫順聽話,到了廣闊的天地間,頓時變得勇猛無比,自古以來都是英雄豪傑的坐騎。”
此話賢王十分受用,細細思考,确實有理,不由心情大悅,不免好奇道:“你是如何知曉”
“有幸見過北焉赤馬,那赤馬已年老,比殿下這匹還要瘦弱矮小。我起初嫌棄它,覺着定是被人诓了,心說這馬哪裡能認得路啊。沒想到最終還是靠着它尋到了路,幾日下來,我已體力不支,最終還是托了這匹老馬的福才到達目的地。都說老馬識途,果然是真的。後來我讀起遊記,才知道這老赤馬原來就是北焉的寶馬,險些就錯過了。”
沉吟良久,君弈繼續道:“都說千裡馬易尋,伯樂難尋,我聽後不以為然,覺得自己也算是個伯樂,這伯樂怎麼就較千裡馬難尋了?哪裡想到真遇見了千裡馬,我竟然完全看不出來,想起這段往事,依舊覺得慚愧不已,如今看見殿下挑得千裡馬,所以特意過來向殿下讨教讨教,究竟如何識得這千裡馬?”
他說起話來不緩不急,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偏偏說出來的話卻格外引人注目,讓人不由自主地聽從。
聽得這一番贊賞,賢王忍不住笑了起來:“我哪裡曉得看馬?不過是叫了個看馬的過來,叫他尋幾匹好馬。”
君弈道:“那也是殿下慧眼識珠,知道這位朋友有識馬之明,所以才請他來選馬,殿下也是個巨眼英雄。常言道:‘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若天下間的人都像殿下一樣慧眼識珠,就不會有寶珠蒙塵之類的遺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