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世清讓賀祝帶範淮恩去更衣,範淮恩換了一身幹淨的衣服,在外面站着時不覺,坐下後才絕四肢堅硬,細心的賀祝奉上暖爐,呈上熱茶:“範公子,喝口熱茶。”
俞世清甚是過意不去:“淮恩,下次你若是要來,提前和賀祝說一聲便是,何須在外面等這麼久。”
範淮恩道:“還是淮恩的不是,來永樂多日,未上門拜訪先生,實在是慚愧。”
俞世清凝視着範淮恩,指了指一旁的食盒,笑說:“我這裡有些定勝糕,嘗嘗吧。”
賀祝端出盤子,又将定勝糕從盒中取出,送至範淮恩跟前,範淮恩在外等候兩個時辰,肚子自然餓了,謝過後,拿起筷子品嘗,即便是在這種時刻,他的動作也從容不迫,絲毫不會被他人看出些什麼來。
“這是狀元糕?”範淮恩道。
“是啊,就是狀元糕。”想起狀元糕的典故,賀祝拱手祝道,“祝範公子高中!”
“謝過賀兄。”範淮恩起身還禮,又轉向俞世清,深施一禮,“謝過俞先生。”
俞世清笑道:“你真要謝我,這次可要好好考,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呢!”
範淮恩很是感動,再施一禮:“淮恩定不負先生所望。”
有這句話,俞世清便放心了,起初他還擔心範淮恩會不會緊張,如今看來,自己的擔心略顯多餘。
範淮恩再坐下,目光停留在一旁的巨大器具上,他默默看了會兒,問賀祝道:“此物可是用來計時的?”
“這是漏刻。”賀祝解釋道,“水從上壺流向下壺,箭壺上的小銅人抱着箭杆,箭杆上共有九十六格,每格為一刻鐘,便是通過銅人手握箭杆處來斷定流逝的時間。”
“原來如此,果然巧妙!”範淮恩笑道,“這水從上往下流,這銅人就是一把尺子,測量着時間,遠遠瞧着,我還以為是久逢甘露,手接雨水。”
範淮恩說這番話時,刻意在水、尺子、雨水三處加重了語氣,賀祝聽後不由得仔細瞧瞧那銅人,還真是像接雨水,表情也是喜極而泣,說不定這工匠正是這般用意。
俞世清很是欣慰,贊道:“許久未見,還是這樣見微知著。”
範淮恩笑道,“從前,我隻在書上見過這些東西,不想今日也能一飽眼福。”
賀祝道:“永樂城裡有趣的東西多着,不過這一切都要等到考完,未考完切不可掉以輕心,多少人的心血都因稍有不慎而毀于一旦。”
俞世清欣然點頭,顯然同意這話。
“這是自然。”範淮恩笑說。
夜色已深,俞世清便讓範淮恩留下,明日再回去,範淮恩沒有推辭,二人便聊起天來,聊的自然是近來永樂城的見聞。
“這些日子,永樂城都忙活些什麼?”俞世清一直都在貢院忙着科舉事宜,雖來到永樂,卻始終不得空到街上去看看。
範淮恩想了想,說道:“現如今的永樂城各處都在議論着即将到來的春闱。”
俞世清捋了捋胡須,颔首道:“他們議論些什麼?”
範淮恩斟酌了一瞬,答道:“他們都在猜考題。”
俞世清愣了:“怎麼猜?”
“瞎猜。”範淮恩道,“都圖個樂,反正也猜不中,還不如比誰瞎猜得強。”
俞世清被他這話逗樂了:“既然都猜不中,幹嘛要猜?這樣不是很耗費時間麼?”
“湊個熱鬧,想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參與這場考試中。”想起所見的熱鬧場景,範淮恩不禁莞爾,“正是因為猜不到才有樂趣。”
俞世清是在滄州講學時,範淮恩前來聽講。在俞世清的印象中,範淮恩是個非常冷漠到近乎冷淡的學生。别人的冷漠表現在待人處事,他的冷漠表現在對學習以外的事情漠不關心。範淮恩一心隻在書本上,所思所想也是書裡的内容,每日裡也隻考慮如何通讀典籍,從不關注外界的事物。
幾年過去,他的目光也不僅僅停留在書本之上,開始将目光投向自己周遭的世界。
如果是以前,範淮恩是從不會關心這些周圍的事情的,更不會說出這樣的話。
俞世清真心贊道:“你成熟了許多,視野也開闊了許多,看來這一路上發生了不少事。”
範淮恩道:“我遇見了許多與我一樣遠離家鄉、不遠萬裡求學,再進京趕考者,忍耐了無數的寂寞,曆經無數磨難,終于獲得參與春闱的資格,其中的不易與心酸隻有自己方能知曉。我與他們交談中,談及苦難與堅持,他們的回答令我大吃一驚。他們說學習是辛苦,心裡卻不覺得苦,即便身着舊衣,心中怡然自得,便無甚可苦,至于堅持更是談不上,書中自有黃金屋,得以一見,已是無上的歡喜欣悅。”
範淮恩忍不住自嘲一笑,“與他們相比,我所謂的勤奮與才智根本不值一提,這世間比我勤奮、比我聰慧的人大有人在,如若我故步自封、沾沾自喜。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的那少許優勢也會泯滅在這份傲慢之中。”
俞世清道:“你能這樣想,便不會止步于此,世間自然有你的一方天地。”
範淮恩望着俞世清,神色意味深長:“淮恩堅信俞太師定能确保春闱進行。”
聽得此言,範淮恩愈發覺得自己責任深重,對于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如何重視都不為過。這春闱三年一次,人生又有幾個三年?又能夠擱置幾個三年?他也是過來人,怎會不懂?
俞世清鄭重地點了點頭,泰然道:“我身為主考官,定會盡一切的努力确保春闱進行。”
這話既是對範淮恩所說,亦是對天下的考生所說。
範淮恩聽後如釋重負,癱在座位上,好似他此番前來就是為了聽這話,說話的語氣也變得輕快許多。
俞世清與範淮恩又聊了一會兒,俞世清關切地問了些問題,問範淮恩是否住得慣,東西用得是否适合,範淮恩總是颔首說無礙,可想着要去貢院住好幾日,俞世清遂替他做了主,讓賀祝準備了些衣物,範淮恩推辭不得,隻得再次感謝。
“還記得當初在滄州時,你曾與我說過的話不?你說将來也要作那黑暗中的明燈,為他人指引方向,向往明月。”俞世清凝視着他,一字一句地問,“現如今,你是否還是這麼認為?”
“此是淮恩畢生所向,淮恩不敢忘懷。”範淮恩堅定道,“任憑滄海桑田、鬥轉星移,此心絕不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