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笛譚為首,率先發起攻擊:“陛下,萬萬不可。自古以來,後宮之人不得幹政,這是老祖宗立下來的規矩,怎能就此更改?這與禮法不合啊!”
笛譚,三品言官,主要負責力薦君王,上言帝王,下言百官朝民。
言官雖然比不得禮部,但從古至今,從無殺言官之先例。
笛譚和冷家有仇不是秘密,但笛譚所言确實是真的,并沒有針對冷月欣。
除去冷姚兩派,很大一部分人還是不認可冷月欣參政。
禮部尚書是冷亭泉,對此默不作聲。
畢竟,昨日同意冷月欣參政的幾人中,冷亭泉就在場。
冷姚兩家三緘其口,閉口不談此事,這也讓其餘人生了心思。
很快,陸陸續續又有許多人開口勸誡玄烨,後宮不得幹政,否則将動搖國本。
玄烨一直搞不懂一件事。
國本國本,國之根本在國之帝王,亦在國之帝後,但帝王的作用要比帝後大的多,基本隻要帝王地位穩固,國本啥的也沒太大關系。
而且冷月欣雖是國母,但也隻是一個女子。
區區女子之身,怎能真正動搖國本?
那些将過錯都歸咎于女子之人,玄烨從來是不恥的。
玄烨并沒有在第一時間開口,而是等着下面大臣互相表達了看法之後才道:“朕的皇後,是不是國母?”
群臣:“是。”
玄烨:“國母,可是國本?”
群臣皺眉,但依舊點頭:“是。”
玄烨:“國母地位不穩,可與國本有礙?”
群臣眉頭皺的更深了:“是。”
玄烨點點頭,突然,聲音加重:“皇後是國母,也是國本之一。所以,皇後參政,有何不可?老祖宗的規矩?老祖宗并非神人,亦非聖人。常言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祖宗的規矩,也不一定就全是對的。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們怎麼就不懂得變通?迂腐!”
群臣跪地:“陛下恕罪!”
玄烨繼續:“皇後尚在閨閣之時,就已經為了天武立下汗馬功勞,顯赫戰功。普天之下,王土之上,百姓無不樂道稱贊。皇後在戰場厮殺之時、皇後改革長甯之時、皇後收回錦繡城之時、皇後鎮壓齊邕兵變之時,你們在哪?你們口口聲聲為國為民,為朕為天下,但你們具體又都做了些什麼?”
玄烨手指冷天華:“當朝宰相,兵變之時走南闖北,安撫百姓,榮獲萬民傘。這個宰相之位,該不該冷相所坐?”
群臣:“冷相為國為民,該當。”
玄烨手下不停,繼續指:“姚老将軍,古稀之年,鎮守邊關數十年如一日,退外賊平匪寇。冷家二位将軍,姚家三位将軍,守護邊疆,保家衛國,免我國百姓遭受戰火流離之苦。當賞。”
群臣:“陛下聖明!”
玄烨:“有功,當賞,諸愛卿可認?”
群臣:“臣認!”
玄烨:“那皇後之功,不亞于朕剛剛所言的諸位,有過之而無不及。諸愛卿為何不認?”
一位官員道:“陛下,恕臣直言。皇後之功早在皇後尚未成為皇後之時就已經多番嘉獎,更是破例以外姓之身冊封公主,手握封地。如今,長甯州依舊是皇後獨有,這已經是恩賞。臣以為,皇後不該貪心。女子,就該相夫教子,恪守女德,不宜抛頭露面。皇後身為國母,理應做出表率。臣以為,皇後應當交出長甯州,歸還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