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靜的修煉成果見效不大,安振玄得其點撥,雖心有所感,卻總是摸不着門,幾欲突破,卻總是棋差一着。
很快,迎來一月後恩科,文奇作為主考官,負責出題,書玉作為副考官,從旁協助,但任誰看,二人都不如表面和諧,開國以來,二人政見幾乎相悖,在朝堂上唇槍舌劍是常見局面,開恩科之初,便是由書玉提出女子會考,以文奇為首的一衆文臣據力反駁,二人相持不下,最後藍靜一錘定音,隻許墨閣女子會考,文奇等臣隻能作罷。
文奇又如何看不出書玉所言是藍靜授意,明面上是文奇與書玉的争論,實際上是文奇在逼藍靜讓步,最終将會考女子圈定墨閣中,也在文奇等臣接受範圍中,隻是後續私下放寬入閣的條件,變相讓更多的女子參與恩科,也是藍靜有意為之,為此,多少好不容易中舉的男子,私下多有怨言,十年寒窗比不上女子身份,憑借女皇東風,扶搖直上。
文奇和書玉共商議出二十道題,交由藍靜裁奪殿試試題,她圈出其中十道,原該她出題,奈何文學素養有限,是以她提前讓二人幫她歸納試題,廢棄的試題,讓她随手扔到一旁。
會試整整考了九天,因今年加入了女子會考,書玉特安排新建了監舍,比之男子監舍經年累月陳舊失修好太多了,至少會試後,女學生的儀态比男學生端正許多。
緊鑼密鼓的批閱,最終隻錄取了兩百名貢士,好事者計算過,其中女子人數有近三十,出乎所有人預料,大部分是從徐州開始跟随藍靜的,少部分是後頭為會試擠破腦袋求親告友才進墨閣的。
有人歡喜有人愁,修整兩日後,兩百名貢士入宮殿試。
藍靜讓小潤取出事先勾畫好的十道試題,由文奇宣題,在宣到第七道題時,藍靜突然命小潤去取之前的廢題。
“我想罷,這後三道題晦澀難懂,既然是恩科,所幸就再放寬些,替換掉這三道簡單的罷。”
藍靜此招,打個衆人措手不及,那十道廢題雖被她随意置于殿中,其保密性自然比不上事先定下的試題,就是文奇自己對那幾道廢題的态度也很松懈,十道廢題早已傳揚開來,曆來有能者,會通過揣摩出題官的習性來猜題,出題者所思所想多數一脈相承,早有不少能人以此十道廢題為例蒙題,有所打算者自然不會将心思放在廢題上,如今拿出廢題,就算是透題了也沒用。
饒是在場人百轉千思,已上考場,也隻能盡力而為。
藍靜隻在出題後露面,之後仍有文奇和書玉監考。到了後殿,安振玄早已泡好茶等她。藍靜問道:“你不在攬月閣,來這作甚。”
“殿試這麼大的事,來湊湊熱鬧嘛,以往就聽人說過,普通人想要面聖能考上貢士,參與殿試是最好的辦法。”
“安小爺何必羨旁人,旁人還要寒窗苦讀,你可是脫光了身子就能面聖的人。”
安振玄一口茶朝藍靜噴了出來,好在她早有準備,閃身躲到一旁。安振玄也不計較,摸了一把嘴,“你又整幺蛾子?好端端的怎麼換試題。”
“給墨閣作弊啊,這些廢題她們之前都看過了,私下還拿來練手,有這幾道廢題,她們名次還能再漲一漲。”
“偏心到嗓子眼了,不怕又被文奇他們抓住矛頭念你一頓。”
藍靜一拍桌子,“老娘是皇帝,誰敢說我!”
安振玄低聲揶揄:“也沒少說。”藍靜繞過桌子就要掐他,他忙求饒,“陛下息怒!是了,再過幾日,嶽母他們就要進京了,章太後你又打算如何處置。”
藍靜歎一氣,“若瑾帝沒死還好說,可以将他們安置行宮,瑾帝一死,章太後不惱我就算不錯了。”安振玄:“你還怕她惱你,放着這個位置面前,有何事能比此事更讓她惱你。”他拍了拍藍靜屁股底下的椅子。藍靜不搭理他,想了想又笑了:“也正好,那就把她也接進宮,與我娘作伴。”
安振玄搖搖頭:“嶽母怕是也不肯入宮。”藍靜:“她同你說的?你怎麼知道。”安振玄:“你日理萬機,我隻好替你盡孝,與嶽母來往幾次書信,聽她的語氣,想是要回國公府的意思。她應該是顧忌嶽父,你年紀輕輕,若頂頭一個年富力強的太上皇,難免引來非禍。嶽父也看出她的意思,二人生了嫌隙,近一月沒說過話。”
“我娘把這些事都同你說了?這些話,親生兒子也說不出口罷。”
“嶽母自然沒同我說這些,我都是從硯清姑姑那裡打探來的。”他又道:“不過好在,有妹妹在,嶽父可疼她了,日日抱在手上不離身,對着嶽母也好臉色許多。”藍靜覺得很稀奇,就算是弟弟,她的父母親也少有抱寵的,她和弟弟都有專門的奶媽媽教養。難道是年紀上來了,把小女兒當孫子寵?
藍靜到桌子上拿起一本奏折,“是了,洪生那小子也要回來一趟,說是草原三十七部來賀,他就跟着回,裡頭有封信給你,催你把他的人偶傀儡修好。不是我說,他都多大人了,一軍之帥,還整天惦記那個破玩偶,你也陪他癫,人也不害臊,這羅裡吧嗦的信就夾在朝賀的奏折裡。”說罷,她又不知道想到何處,“你說,我要不要把生兒調回來,總在外頭也不像話。”
安振玄見狀便攬過她,“想女兒了?有師父在,她會好好的。我看妹妹也小,嶽母他們年事已高,你所幸把妹妹帶到身邊養着,全當養女兒了。”藍靜一聽便知他打什麼主意,“太小,沒必要,讓娘帶兩年再說。我也沒這個精力。”
殿試很快就過了,雖有十道題,但隻需簡述策論,一天足矣,文奇和書玉與一衆監考官批閱排名,選出前二十名,做了大緻排序,交到藍靜手中,名次沒到二十的,甚至沒有資格讓藍靜閱卷。
前二十為二甲進士出身,後一百八十為三甲同進士,最終從二甲中選出三名一甲及第。到了此時,已經不糊名了,二甲進士的名單也到了藍靜手上,二甲中,僅剩兩名女子,排名都在中後。藍靜批閱,文奇和書玉在旁陪同,對卷子評論,此排名是二人共同認同的結果。藍靜細細看過,無意抽出唯二的兩份女進士的卷子,是段小妹和後招進來的沈玟,段小妹出身胡國公府,論輩分段仲鲲還是她的叔公,沈玟則是當初在徐州時招來的,據說祖父曾為官,後家道中落,務農為生,年幼跟着祖父讀書。
論文采,沈玟比不上段小妹,但策論沈玟有些見解雖淺顯,但不失獨到。藍靜指着段小妹的卷子,“這寫得有些意思,不過後三道題答得差強人意,何故前十名都不到?”
書玉:“她詩賦中規中矩,策論雖有些獨到,但時務不足。”
“囿于閨中,時務差點也能理解,策論獨到卻實人才,莫因小失大。”
書玉和文奇對視一眼,書玉猶豫道:“陛下以為段小妹的名次該往前挪多少?”
藍靜佯裝思考了下,“可位列及第。”
二人大驚。段小妹的名次能進前十已經很勉強了,若及第,連書玉也覺得過不去。誰料藍靜仍在自顧自說話:“這前三名都是考過數次落榜者,這次成績倒不錯,段小妹一個女子總不能做探花罷,這不是誤了榜下捉婿的苦心,這個排名第五的汪允确是個年輕小夥兒,就定他做探花罷,第七這個紀年今年第一次會考,有些天賦,那就定他做榜眼,那就剩下狀元這個位置了,隻好讓段小妹将就了。”
沒想到最後原定的前三名,藍靜一個都沒要。
文奇:“陛下,這個名次,恐怕難以服衆。”
藍靜:“服衆?服何人,此名次定選不是在你我三人所商?是你不服我定選的名次,還是右相不服?我一個皇帝,連科舉名次定選也不能做主?”
二人雙雙跪地,“陛下息怒。”
“既如此,左相,你去貼榜罷。”
藍靜拂袖離去,二人起身,拾起扔在地上的卷子。
文奇不由苦笑:“這是份苦差。”書玉暗笑:“陛下可是讓你去貼榜,勞您大駕。”
“右相身為副考官,貼榜的大事怎能錯過,還請莫要推辭,誤了時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