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兩個小孩對視一眼,不約而同得歎口氣。
騾車慢慢悠悠的進了城,顧彥清已經調整好心态,興緻勃勃的和顧佑平欣賞起街道的景色。
他們平時一年都來不了幾次鎮上,所以看什麼都稀奇。
顧佑平仗着馬上要進學堂了,成功拿到兩個糖葫蘆,和顧彥清一人舉着一個吃得很香。
輕松的氛圍一直持續到一個兇神惡煞的官兵騎着馬拖着一個衣着破爛的男子從城外回來,地上被拖出一條明顯的血痕。
整條街道在這一刻都仿佛被按下靜止鍵,吆喝的小販不吆喝了,孩童也不打鬧了,閑逛的路人也加快了回家的腳步。
顧彥清和顧佑平擠在一塊,小臉煞白,瑟瑟發抖。
顧佑平的爹眼疾手快的抓住賣糖葫蘆的小販,給對方塞了幾個銅錢,打探起消息。
糖葫蘆小販飛快的将銅闆收進懷裡,低聲道:“那都是些逃了徭役被抓回來的人,這幾天每天街道都能看到這樣的場面,聽說有個人被拖着撞到石頭上,當場沒了命。你們最近要是沒什麼事就少來鎮上。”
顧佑平的爹臉色有些不好看,但還是謝過小販的提醒,回到騾車旁小聲說了緣由。
氣氛變得低沉起來,大家心裡都不好受。
都是平頭百姓,要不是實在活不下去,誰敢逃徭役。
顧佑平的爹突然感慨的說道:“彥清,佑平,你們去了學堂一定要認真讀書,如果真能成個讀書人,那些官兵見了都得客氣幾分。”
顧有糧聽他娘說過讀書人的好處,自然的接話道:“是啊,如果能考中秀才,不僅會免家裡的徭役,就連土地都不用交稅了。”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顧彥清之前隻看到讀書傷身體,還沒有自由,所以才這麼抗拒讀書。他還是第一次知道讀書有這麼多好處,怪不得奶和幹娘都讓他進學堂。
下次再征徭役,就輪到大伯和爹了。
自己一定要認真讀書,成了秀才家裡就沒有徭役了。
有了初步目标,顧彥清學習積極性高漲,催促爹快去找何夫子拜師。
顧佑平的爹笑道:“瞧彥清這性子,真是跟陳嬸像了十成十。咱們拜師禮都還沒準備,可不能直接上門。”
拜師禮除了四兩的束脩外,還要有六禮,分别是肉幹、芹菜、桂圓、蓮子、紅棗和紅豆,每樣拜師禮都有不同的寓意,大都是有着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要想湊齊這六禮也非常簡單,鎮上的書肆就售賣六禮套裝。
六禮包裝是廢了心思的,整體放在竹編的籃子裡,取了節節高的好寓意,籃子裡鋪着紅布,紅布上六禮擺得整整齊齊,每份售價六百六十六文。
隻能說這些商人确實懂怎麼拿捏客人,就沖着吉利的價格,都沒幾個人砍價,就連節儉的顧有糧也是眼睛都不眨的買下了六禮竹籃。
因為還沒拜師,所以他們沒有買啟蒙書,據說每個學堂的啟蒙書都不一樣,等拜完師看何夫子怎麼說。
一切準備就緒後,他們将騾車暫放起來,找了個小販幫忙看着,然後就去何夫子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