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宜在書架上找了起來,卻沒有找到第十二卷,許是她找書的時間有些久了,高縣令從書中擡起了頭,視線落在書架後的頌宜身上。
頌宜從架子上取了一本書假裝看着,待高縣令的視線回到書中後又開始翻找了起來,卻始終沒有看見第十二卷的影子。
為了不引起懷疑,頌宜從架子上拿了一本雜記,走到了高縣令面前。
高縣令看見那本書捋了捋胡子,“方公子有眼光,這本《萬林雜記》乃是前朝國師所著,筆下内容與萬物靈力有關,還講了些風水的内容,公子看了定有收獲。”
高縣令站起身來,指着書房四周的畫說道:“我這書房的擺設和布局,就是參考了書中的内容,背有所靠、眼前開闊,平日裡待在書房心情都會好呢。”
頌宜這才注意到四周牆上挂着許多畫,有寫意也有工筆畫,但并不像什麼大家之作,也沒有看見與渾天十二卷有關的内容。
頌宜猜測着牆上的畫是縣令作的,問道:“這牆上所挂之畫涉及頗廣,工筆技法不俗,寫意濃淡相宜,不知這畫是何人所作?”
高縣令掩下得意的笑容,“方公子覺得這些畫好?”
見高縣令這幅神情,頌宜便知道自己猜中了,答道:“這是當然,不知是否有幸認識這畫作者,也好向他請教一番畫技。”
“鄙人不才,這些畫作是我過去所作。”
頌宜露出一副吃驚的表情,雙手抱拳行了個禮,“不知縣令大人竟還有這番功力,我當這畫乃是大家所作,晚輩實在是佩服、佩服。”
能把自己的畫挂在書房,還向其他人介紹,定是對自己的畫技十分自信且滿意。
頌宜這一馬屁拍的縣令十分滿意,他向頌宜介紹道:“過去我父親喜愛畫畫、賞畫,從小耳濡目染,我也喜歡上了畫。”說到這,高縣令歎了口氣,“我父親收藏過許多畫作,隻是在我還未入仕時,家中突逢變故,差點兒活不下去了,便把那些畫作都變賣了。”
那些畫作除了有大家之作也有無名畫師的,但無一例外都是珍品,後來哪怕他做了雲都的官,也沒機會贖回了。
頌宜心中有些絕望,既是如此,那第十二卷找起來的難度更大了。她眼神動了動,開口道:“不知您家中将畫變賣給了誰?”
這一句詢問有些奇怪,但高縣令心中亦是難平,故而忽略了其中的怪異,“全都在漠城中的典當行當掉了,那時雲都鬧饑荒,我父親帶着全家去漠城讨生活,故而在漠城時,将家中的财産都變賣了。”
漠城?那日蕭顯清就是跟着驢車去到了漠城,就在雲都的附近,這兩地的距離不算遠,頌宜心裡想着,眼下隻好去一趟漠城了。
她朝高縣令作揖,說了句抱歉。
高縣令雖有些難平,但也早已看開,天災人禍本不是他願,眼下有這般的生活已是滿意,他朝頌宜擺擺手,“這書不用還了,我見你是個愛讀書的,這本書便贈予你了。”
頌宜再一次道了謝,拿着書出了縣令府。
回客棧的路上,她走到暗巷裡,還不等搖鈴,蕭顯清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