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把少年事,留唱白頭翁。”[1]
***
蕭恒沉默許久,忽然問:“娘子與玉清,是故交?”
楊觀音道:“妾是她的未亡人。”
蕭恒點點頭,說:“玉清的葬地,他給我留了信。我帶你去看看。”
楊觀音牽了匹馬出去,楊府上下無人阻攔。她和蕭恒不遠不近地騎馬西行,一路上沒有交流。
二人出了城門,西上青龍山,在觀音寺前落腳。
這是注定要回到的地方。
觀音寺外松柏濃密,間有墓地,各立碑石。
他們從一座青石碑前住腳,上簡單題曰:裴蘭橋之墓。
加官名,追谥号,那人不喜歡。
“玉清的身世,他早就猜出來了。阿玠遇虎襲當日,玉清告病,是知道裴公海在,不願與其打照面。太子出生時魏人作亂,曾有人傳信告知渡白,字迹與玉清一般無二。”蕭恒瞧着墓碑,“他知道玉清有難言之隐,一直守口如瓶。”
楊觀音隻是蹲下.身,輕輕撫摸碑石。
蕭恒看着她背影,說:“楊娘子,你如不嫌此處荒涼,百年之後,太子會将你二人同穴而葬。隻要你願意。”又補充道:“自然,你若再遇良人,也是極好。”
“不會了。”楊觀音盈盈笑道,“再不會了。”
蕭恒沒有說話。
楊觀音靜靜站起來。
她似看見裴蘭橋複生過來,做一身女子妝扮。腕約金環,耳含雙珠。她攜住她的手,像攏了顆活心再回胸膛。裴蘭橋的嘴唇貼上來,她顫抖地回吻。生死是她們的禮贊,天子是她們的傧相。
于是她轉過頭,讓笑容漂漂亮亮地流了滿臉。
***
奉皇五年十月,梁、齊和談,天子班師。诏谥寒“文正”,追惠烈侯,附陽陵。辍朝三日,百官素服,太子親扶靈。寒有遺墨,上覽畢,哀不能已,嘔血數升,泣曰:“非卿負我,此我負卿。”
附錄一·《李寒·辭梁皇帝書》
陛下仲秋伐齊,以國事付臣代謀之。臣謹受命,欲效商、申,推治新律,削漸閥閱,選掇良才,廓清寰内以資陛下。迨軍凱旋,臣新朝而候矣。陛下屬托殷切,猶在耳也。十七日夜,聖躬祭畢,臣亦谒阙,是為酒訣。時有微雨,宮柳扶道,燈影初升,飛甍入宇,繡闼藏雲。陛下被甲宴臣于西殿,屬臣曰:“西殿好竹風。”時酒酣耳熱,五感俱濁,不得體察,深以為憾。今值諸氏亂京,臣百死,僭居于此。臣誠非惡死,實言未盡,不敢不偷生上告。夜聞清風過竹,收如秋濤,發如镞雨。秉照而觀,影著壁上,若藻荇幽明,龍蛇舞動,映疊成象,歎以為神。故悉陛下雖懷戲意,然非戲言。其時,仆從盡遣,酒胙兩分,壺有玉醅,耳無絲竹。陛下親為鼓,臣為陛下賦,乃作《鴻鹄》千言、《滿庭芳》一阙。今臣獨酌追昔,不能自已,而重援玉桴,自作鼓聲。及力難逮,猶桴罷響騰。[2]
臣早失怙恃,忝列明堂,少仕肅帝,承業青公。後以殊道難謀,進言劾之,仇以報德,為同學不齒。且臣辭铦性躁,辄好犯人,以矯诏罪論死,後減等,出為西夔營監軍事。臣既鄙陋,一介書生,故視死地,未慮得還。草芥之軀,誠非臣之所愛也。然知交斷絕,茕形獨吊,雖丈夫高志,恥兒女态,亦心有戚然。陛下重士禮賢,寝食比同,訪臣于微時,交為至知,待以國士。臣無寸功,荷陛下殊遇,愧受相印,領監國事,此臣忠職分而報陛下也。臣雖不佞,明主既遇,當翼之輔之、儀之導之。初,元和侍禦史杜筠嘗與臣善,意氣相逞,言必舉當世,少狂而自知。臣嘗偕筠遊郊,于馬上論古今成敗。筠曰:“谏垣可乎?”臣對曰:“王宰可也。”後值傾覆,燕亂稍息,諸侯競起,群雄争鋒。蓋日月明而禽獸伏,聖主立而微臣出。此臣所以韬光晦以待陛下也。
今塵埃鴻洞,亂象紛仍,廈之将傾,罪在臣躬。臣上怍天恩,下負新知,然陛下寄臣以大事,夙夜思懷,不敢有一時以忘。謹陳策如左:
臣聞帝王之治,攘外必先安内。[3]前朝以來,内病也久,首症有二:門閥之根固,諸侯之尊重。朝中八公八氏,可擘而析之:有四直,曰楊、夏、鄭、許;有四貴,曰湯、王、鄧、崔。而湯氏既罷,四則三餘。四直少輩眼見廣博,實才也;四貴子孫枭鸮膏粱,實賊也。凡貴才者,貴其能為之馭也。陛下可馭四直而攻四貴,取才讨賊,如以利刃齒枯蠹、良弓摧末弩,此破竹勢,天人所與,不能左右。則腐朽必敗、陛下必勝。四直者,骐骥也,聲色可以動者,唯笙簧相發、靈修即至、佚女宓妃之沓來而已[4]。夏氏秋聲,可買以恩義;溫國子峥,可收以志氣。至若鄭素清疆、許長峭直,非千金市骨、草廬三顧不可攬之。陛下宜因勢利導,并歸同流。三貴雖重,以直、寒[5]相掖,可與颉颃,小鮮徐烹,終能收服。而四直高義,得一足成,囊其四者,進可拓土盛世、大同天下,退可善兵生民、撫慰諸侯。夫諸侯,痼疾也。遠則兵固,近則無掣,唯厚味猛劑,強行治效。藥不能,則剜之。昔賢有言:揚湯止沸,不如去薪;潰癰雖痛,勝于養毒[6]。而今之計,當舉秦大君以盟九州,安諸侯以祓亂。期三年,四直已貯,社稷已立,則徐圖門閥而速削諸侯。此臣為陛下謀也。
臣嘗聞管、樂故事,欣然向往,然無以為容,故不施膏沐,以待賈者。及逢陛下,歎管樂生古,不生今也。蓋以陛下為臣之鐘期文王,臣為陛下之俞牙周公。陛下嘗托臣以百年事,臣不慚,欣然領受。終以欺君,罪當受戮。今将背諾,非不為也,時命所緻,其為大恨。周公之托,臣卒不得受。衆賊名曰讨禍,實圖臣首。臣竊以年限即已,故憑微命,成陛下之商公。諸公怒不可息,可裂臣屍撫之。斡旋之策,陛下因時而料。比及大君軍至,臣之陋茔,可助陛下讨賊伐貴。是時,臣之絕地,實生新律之境也。然法不可廢,理不可度,唯天子謀成,天下為公,言無所塞,可瞑臣目。
昔臣殓青公,築冢桂野,南面以望楚州。憶公初時,好音容,性溫淳,大才罕世,而遇臣厚甚,恩同再造。及臣卻青門,雖殊調異曲,幾難于公,未嘗責愆。公之血淚,漸長漸識,中夜思顧,常涕下欷歔。伏望陛下憐恤,薄善其冢,使歲有香火,莫至荒蕪。臣不勝受恩感激。公殷鑒如此,雖然,臣必赴湯而蹈矣。
酒盡燈殘,日上露晞。蓋臣之投筆将赴,祚業将初。望陛下愛重自身,勿贻軍機,及見訃音,莫以臣悲。此臣私志,實非陛下之過。求仁而得仁,臣九死無恨。臣寒再拜頓首。
臣有負陛下。
附錄二·《李寒·滿庭芳》
對拜青山,相攙雲水,玉屏迢遞千重。醉迎松柏,邀我赴蒼穹。攬月無須碧海,人間好、不上天宮。清霄後,鲲鵬老矣,鷃雀趁東風。
由衷。閑步訪,庭間藻荇,壁上蛇龍。把甑邊浮名,分付杯中。裁剪詩騷換酒,問賓客、此樂誰同?傷心處,鼓盆唱者,狂李與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