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失落的帝符 > 第40章 第四十章 壬辰之運

第40章 第四十章 壬辰之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吳影教授這段時間有點忙,眼看新學期馬上就要開始,而自己撰寫的有關箫梁王朝方面的專著,卻似乎遇到了瓶頸,“壬辰之運”這一問題,最近一直困擾着他,令他無法寫下去。

這幾年來,他一直潛心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宗教曆史文化,特别是南朝陶弘景所創立的道教上清派茅山宗對社會的影響問題。他發現在那個曆史時期,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無論是江西龍?虎山的靈寶派道教,還是茅山的上清派道教,都似乎受到當時流行的一種“壬辰之運”的思想影響,期待太上老君這位道家救世主,出而為王,治世太平。特别是在南北朝後期,曾流傳過一條神秘的預言,初期為“黑衣人亡高”,結果高家的北齊被穿黑衣的北周滅了,後期預言為“黑衣人降臨,終結亂世”,導緻穿黑衣的佛教盛行,就連皇帝都想出家為僧。

他注意到學術界有一種觀點,認為梁武帝天監十一年(公元512年)為壬辰年,其後的普通五年(公元524年),又是甲辰年,按照中國曆法中采用六十甲子的曆數方式,蕭梁政權恰逢有“壬辰之運”。天下兆民皆殷殷期盼太上老君,在該年三月六日顯現人世,拯救太平,而茅山上清派宗師陶弘景,也為此寫下了一首極具有政治色彩和現實意義的《胡笳曲》,所謂:“自戾飛天曆,與奪徒紛纭。百年三五代,終是甲辰君”,高度頌贊了此事,對此,吳教授感到十分疑惑,甚至有點不以為然。

他認為:道教《神咒經》中所謂的“自今壬辰之年,必有真君”之說,所謂的“壬辰”,不應當然地被認為,是指某一具體的曆史年代,因為“壬辰”在道教中有孕育、生成之意,與老子的尚水思想和孔子的尚龍傳說,是款曲相通的,并與西方曆史叙事中的基督教“千年王國”思想,以及聖經中的“世界末日到來前,耶稣基督将再度降世”之理念,也是高度契合的。也正因為此,他認為,這種“壬辰之運”之說法,帶有強烈的烏托邦思想,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迎合普通民衆,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講,壬辰之運,隻能算是一個神學符号。野史中所謂的"真君者,木子弓口,王治天下,天下大樂,一種九收,人更益壽三千歲",實際上隻是普通百姓的一種美好期許或願望。

而真正令他困惑的是:道教為什麼要選擇“壬辰”作為理想社會誕生的标志,或“真君出世”的象征符号,而不是選擇甲子、甲寅或其他紀年?”。他曾看到過《資治通鑒》中有這麼一段記載:“天寶元年春正月甲寅,陳王府參軍田同秀上言:‘見玄元皇帝于丹鳳門之空中,告以我藏靈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關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靈符,潛應年号,先天不違,請于尊号加天寶字,從之”,似乎前朝的經典古籍,為此提供了明确的例證,并為“壬辰之運”夯實了理論基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