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失落的帝符 > 第40章 第四十章 壬辰之運

第40章 第四十章 壬辰之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由于此例證過于單薄,故而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學校的圖書館、老館古籍部等地查閱,并曾讓自己的學生李爾玉協助他到網上去查找過,後來他總結梳理了一下,驚奇地發現:曆史上在壬辰年發生的重大事件,其實并不多,具有典型意義的,也隻有三件,似乎從某種意義上,印證了自己對“壬辰之運”的理解和诠釋。第一件,發生在公元前689年,這一年為壬辰年,中國曆史上發生了一件具有深遠影響的大事,即:卞和在經曆了向楚厲王和楚武王兩次獻玉失敗之後,終于在這一年成功地将玉璞獻給了剛剛繼位的楚文王芈熊赀,從而導緻了和氏璧的橫空出世,并為秦皇傳國玉玺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對後世王朝産生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影響。第二件,發生為公元512年(壬辰年),也就是梁天監十一年的5月12日,北魏轄地發生了中國曆史上第一次7.5級特大地震,山崩地裂,死傷無數,是一次巨大的災難和國殇。由此,吳教授得到了一個較為肯定答案,即所謂的“壬辰之運”,從嚴格意義上講,完全契合了道教的陰陽理論,具有典型的兩面性,一面為“天下大樂”、“真君出世”之好運,另一面為災難降臨之厄運。

還有一件,也是發生在公元512年,在這一年的10月,發生了一件為世人所疏忽的大事,即梁武帝派司徒慧明,持敕書到浙江甯波,将逃離四年的陶弘景請回了茅山。表明上看,這是帝王與道士之間的尋常小事,但其背後卻牽涉到一件影響南梁國運的曆史事件,也就是深藏梁宮的秦皇傳國玉玺失蹤之事。他之所以作出如此大膽的推斷和聯想,很大程度上是緣于鎮江焦山博物院賈副研究員的那篇論文。

賈副研究員在其論文中,提出瘗鶴銘的碑文應為陶弘景所書,其依據的是茅山道觀的一處古井圍欄上的字體,因與瘗鶴銘碑文的字體具有高度一緻性,并且該口古井是陶弘景被迫返回茅山的第二年,也就是天監十三年開挖的。并且《瘗鶴銘》的碑文,開篇就是“鶴壽不知其紀也,壬辰歲得于華亭,甲午歲化于朱方”,明顯突出“壬辰”和“甲午”這兩個重要的紀年。

更有,他發現《瘗鶴銘》摩崖石刻發生的時間又恰恰是在南朝,并且碑文上的内容,充斥着道家的思想和脈搏。而碑文中的 “鶴”,與道教所提倡的“和”,不僅是同音,并且兩者在内涵上具有高度一緻性,是一脈相承的,因為在道教的理論體系中,“和”就是天道,“鶴”則是天道的使者,玉是玉玺的實物形态,鶴則是玉玺的人格化,這時,他想起他的學生李爾玉的博士論文,其在答辯時稱,秦皇傳國玉玺是天道的托形立影之物,想到此,他内心大吃了一驚。其後,他又将《瘗鶴銘》的碑文與陶弘景所作的《胡笳曲》,進行了深刻的聯系、比對和剖析,在此驚人地發現,兩者之間似乎有着某種意義上的契合和互動,而這種互動,又極具現實蔓延與幻想交織之特征。這種托形寓意之方式,與《竹書紀年》中記載的“乃有龍馬銜甲,赤文綠色,緣壇而上,吐《甲圖》而去“的所謂“龜甲圖谶”,竟然是如此的驚人相似,前者以鶴代表天道的傳國玉玺,後者借龜來象征天命的《河圖洛書》,為此,他作出了一個決定,要親自前去茅山道觀,實地考察一番。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