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康熙側臣·納蘭容若傳 > 第161章 第161章

第161章 第161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康熙皇帝覺得可笑,可笑之人,是他自己。

擊鼓之聲,由緩轉中,由中轉快;

長角之音,由短轉中,由中轉長;

長鞭之速,由慢轉中,由中轉速。

康熙皇帝用自己的視覺、聽覺、嗅覺仔仔細細感受着這一切。

往事卻是慢慢交織在胸中:

之前迎娶輔政大臣索尼的孫女赫舍裡為嫡妻,朕還不算是個成年男子,隻将規矩都記在心中,從頭到尾履行了一遍,沒出意外沒出錯,就算作是禮成了;

赫舍裡封後那一日,也是在三月份,她年紀小卻穩重,她就這麼一步一步地走到了朕身邊,與朕執手、與朕盟約、與朕各自承擔“治理天下”和“母儀天下”的責任。

那一天與今日的不同,僅僅是朕身後已經沒有太皇太後嗎?不是。

一切早已時過境遷,不負可追;煙雲易散,指尖流沙,難以握就。如斯矣。

康熙皇帝向前邁步一步,準備迎接新皇後。

新皇後在距離康熙皇帝約一百米處而跪,端儀道:

“臣妾遏必隆之女鈕祜祿氏,承澤天恩,即位中宮,母儀大清,必謹遵太皇太後教誨、謹記後宮宮規,恪盡職守,與六宮共同為皇上分憂、為大清盡薄力。臣妾叩謝天恩,叩謝皇恩。”

複向康熙皇帝伏地一拜過後,新皇後起身,順着左側階梯登上太和殿正門,站到了康熙皇帝右側。

禮部尚書站出來,高朗道:“臣等恭祝皇上皇後,同盼大清國運昌盛!”

司禮大太監秦三德拖長了調子,大聲道:“百官行跪禮——”

百官齊聲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皇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司禮大太監再度大聲道:“百官行叩首禮——”

衆文武齊齊向康熙皇帝和新皇後叩頭三次,“帝後同心,大清萬福;帝後永結,江山永固;帝後白首,長長久久。”

司禮大太監最後一度高喊:“百官禮畢,興——”

納蘭性德也在異口同聲中,說出了:“恭喜皇上恭賀皇上,恭喜皇後娘娘恭賀皇後娘娘。”

康熙皇帝攜手新皇後鈕祜祿氏,面向百官。

“朕,中宮有主,與新後一同各主内外,唯願四海升平、天下安定、萬民同樂。朕,深感新後鈕祜祿氏賢德,擇其令主坤甯,爾等衆臣,需竭力盡己之能,多為能為之事、多做能做之舉,以清正之身立朝堂,讓朕殿上無憂,後宮諧好。”

新皇後的冊立大典,就是在康熙皇帝的這番話中迎來了最高潮。

這對天子而言,是自己婚姻之路上的一個新起點,能解後宮萬難;

這對大清而言,是國勢與國運的新走向和新動向,需謀定而後動。

*

站了一天,累了一天。

納蘭父子終于得以打道回府。

“阿瑪,如今後位安定,後宮也添了新人,太皇太後應是放心了。”

“雖說你的前途不是阿瑪能定的,但阿瑪也盼着你早日領份好差事,好對納蘭氏一族的祖上有所交代。”

“真的領了要職,居家的時間必然少,陪伴額娘和妻妾的時間也少,日日行徑與阿瑪您相似,又讓家人們添了寂寞。”

“你啊……身不由己。”明珠拍了拍兒子的肩膀。

“從心所欲兒固然是不能,唯獨慶幸自己的詞作上面得心應手,馳騁着自己的獨立境界。”

*

深夜,宮燈靜谧。

惠妃半躺在單人軟榻上,蓋着一張毛毯,讓貼身宮女遠黛垂肩解乏。

惠妃用羊脂玉修滾着側臉,緩神了好一會兒,才道:“咱們不是‘起早貪黑’的嫔妃們都已經累成這樣,也真是難說皇後娘娘是否已經倦的睜不開眼、邁不動腳。”

“今晚按照規矩,皇上是要在坤甯宮跟皇後娘娘同床共枕的。“遠黛道,”皇後娘娘再如何辛勞,也不敢在皇上身邊表現出來。“

“本宮封妃的儀式倒是不會繁瑣,但也是受了皇上和太皇太後的重視,一點不敢馬虎。那些禮儀,關鍵之處全在于妃位的冊寶和吉服,接過那些證明位分的物件之後,給傳旨的公公賞錢、讓傳旨的公公代為謝皇恩,也就算是告一段落。”

惠妃一面自我審視、一面參合别人的心思,繼續道:

“其它各宮的嫔妃們之所以會羨慕會嫉妒立後之事,無疑是立後叫‘冊立’,封妃叫‘冊封’罷了,二者便是引出了一個大區别:冊立皇後要昭告天下,隻有一位;冊封嫔妃全憑皇上拿主意,數量不定。”

“是呢。”遠黛道。

“立後可謂是要造勢出‘普天同慶’的效果,恩诏要傳達給天下百姓、八旗親貴、皇室宗親,還要修繕廟宇、大赦天下。而且在三大節慶:千秋節、中秋、元旦之日,皇後會收到朝廷命官的賀箋,其餘位分的主兒們都是不懼資格的。”

惠妃閉目養神。

窗外有夜花的淡淡香味飄入,她輕輕嗅着,宛入夢境。

夢中,是初入皇宮的自己,身上背負着納蘭氏一族的責任和使命,雖是少女卻早已不再單純。

夢深而未醒,這一路走來,經曆了太多等閑易變的帝王心和無可預測的風風雨雨,也見識了太多慈悲事和心機事,唯獨是宮阙當中的磚瓦與磚地,色彩依舊,從未變過。

*

德嫔從寶華殿出關,重回永和宮之日。

她起的大早,用完簡單的素善之後,便開始對鏡梳妝打扮——

匣子裡面,都是貼身宮女墨心從她的宮殿之中拿過來的璀璨珠钗和配飾;織錦的包袱裡面,裝着一套粉豔繡蝶的旗裝,與她身上的素衣對比鮮明。

德嫔對着鏡子,雙唇抿了抿色紙,如同一朵忽逢陽光的牆角之花一般,孤芳自賞。再将金钿钗子斜推進發髻中的那一瞬,她眨了眨眼睛,不禁覺得整個人都有了生氣。

春風過,柳葉柔,風情萬種。

撲腮粉,畫蛾眉,妝畢衣就。

戴上護甲和手镯,将平底鞋換成花盆底鞋以後,德嫔竟然有種自己年輕了兩三歲之感,不禁感慨:

“人靠衣裝,面帶紅妝,這八個字真是把女子的心思都說盡了。本宮體會的深,才會有重獲新生之感。”

“雖說本宮是自願吃苦修行、為皇上為大清祈福的,但這青燈黃卷、功課禮佛、靜念打坐之事重複的多重複的久了,心裡還是會生出厭惡來的。所以,本宮的大好年華不可在此處繼續消耗下去了。”

寶華殿大雄寶殿正殿。

添油燈,置香案,德嫔謝過金裝大佛加持。

撫青蓮,聞百合,德嫔許願人似花永芬芳。

往回走時。

德嫔并走尋常的道路,而是與貼身宮女墨心一同,挑了少有人知的偏幽捷徑而行,求得清淨,也方便主仆說話。

“隆科多現在,别的本事本宮瞧不見,就是這份皇宮侍衛的差事他不馬虎,把宮裡宮外及相近處的密道、暗道、小路、秘徑都探測和梳理的清清楚楚。”

德嫔笑了笑:“往大處去說,日後皇宮要是發生大火或是别的緊急狀況,領着大家逃生的指揮使,還得是他隆科多。”

墨心提起了正事:“娘娘,這回的情報錯不了,隆科多大人是真的負了傷,挨了漠北蒙古騎兵統領的一抽帶刺馬鞭。”

“連這點禦敵的功夫都沒有,隆科多真是勇猛不足、敗事有餘!”

德嫔嘴上這麼說着,心裡卻是有所記挂。

墨心拿出一物,遞給自己的主子。

“隆科多大人托親信帶來一對他親自從敖包取得的石頭塊兒,說是祈求娘娘在後宮平安、早生小阿哥。”

德嫔打開布包來看,似笑非笑,似喜非喜。

“敖包的石頭和草原上的石頭本宮也分不清,就姑且當作隆科多是真的有心。”

“不知娘娘讓墨心如何給隆科多大人的親信回話?”墨心詢問,“這會兒那名親信還在宮中的某處隐蔽之所等着呢。”

“隐蔽之所?”德嫔一笑,又把先前的話重複了一遍,“本宮就說,隆科多這皇宮侍衛還真是沒白當,把皇宮裡的機關暗道、旁門左道都摸的記得清清楚楚。”

又走了百餘米路,德嫔終于道:

“墨心,你将本宮從家鄉帶來的、烏雅氏祖傳的金創藥拿來,悄悄交給親信帶到北蒙古去給隆科多。”

“娘娘心裡,到底是念着隆科多大人的呀!”

“本宮就當是為将來要出生的孩子積德、順便給孩子求個緣份,但願隆科多是有利于本宮的孩子的人。”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