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在去見林苒之前,他對母後挑明已有太子妃的心儀人選不假,但不曾言明那個小娘子是誰。而當時母後确實說過隻要他滿意,待拿到手谕便不是問題。
現下手谕已經拿到,也理當告訴母後他所說那個小娘子正是林苒了。
何況之後仍有許多事情得操辦。
王皇後得知太子相中的那個小娘子是林苒,微訝過後又笑起來:“乍聽太子說起有些意外,可仔細想想,卻是情理之中。林小娘子膽色過人、俠義心腸,太子既喜歡,陛下也同意,那是再好也不過。”
念及林苒母親早逝,祖母也已不在人世。
一時說定明日着人請林苒的外祖母霍老夫人入宮一趟。
蕭照謝過王皇後,王皇後但笑:“太子何必客氣?不過除去太子妃之外,良娣人選太子可有想法?我瞧着魏家的三娘子、顧家的五娘子皆是柔和的性子,很是端莊娴雅,給你做良娣既不委屈你也不辱沒她們,想來日後在東宮和太子妃也能處得融洽。”
“母後,兒臣另有一件事情要說。”
聽見蕭照的話再看他表情嚴肅,王皇後收斂笑意:“怎麼了?”
蕭照對王皇後行了個禮道:“兒臣暫不打算納良娣。”
王皇後一怔,可太子沒有半分開玩笑的意思,由不得她不相信這是真話。
“太子也知迎娶太子妃時冊封良娣是舊例。”
“若不這般……”
在外人面前不必多解釋,在王皇後面前,則有現成的絕好理由。
蕭照說:“舊例也是從新例而來,太祖亦是終生隻一位妻子,況且兒臣不想同父皇那般。”
他的父皇沉迷酒色,荒淫無度。
他不希望自己變成那個樣子,這是他的母後必定可以理解和體諒的理由。
“你這孩子……”
王皇後又怔一怔,兀自輕歎一氣,很快應允下來,“如此,那此事便依着太子的意思去辦吧。”
“兒臣多謝母後體恤。”蕭照微微一笑,謝過王皇後。
這之後他才從鳳鸾宮出來回東宮去。
第二日。
霍老夫人被王皇後派人請至鳳鸾宮說話。
身為鎮國公府的老夫人,當聽明白王皇後話裡的意思,縱然内心再驚訝面上也定得住。隻是待從宮裡出來,在宮門外瞧見提前在等着她的外孫女林苒時,霍老夫人不禁一下子紅了眼。
得知自己外祖母被皇後娘娘請進宮,林苒便特地趕過來宮門外候着。
一見霍老夫人出來,她即刻快步迎上去:“外祖母!”
她會來是清楚皇後娘娘為何召見她的外祖母。
也知道,外祖母會想見她。
在不久之前她的外祖母尚且為她張羅着相看年輕郎君,轉眼她被選中為太子妃……外祖母向來心疼她,又從不曾指望過她攀龍附鳳,事情變成這樣,定然難受。
走近發現霍老夫人眼眶泛紅、眼中含淚,林苒心裡跟着被刺痛。
她握住外祖母的手,小心扶老人家上得馬車,而後也一起上得這輛馬車。
“苒苒,你早知道?”
霍老夫人逐漸反應過來,詢問林苒。
“算不得早知道,隻是太子殿下曾過問我想法。”林苒微笑說,“可終究做不得數,故而不曾告知外祖母,免得讓外祖母憂慮。今日聽聞皇後娘娘見您,我猜測或與那事有關,便來接外祖母了。”
霍老夫人聽得有些糊塗:“你才回京不久,怎麼太子殿下……”
林苒便歎氣:“怪我太張揚,和沈家人在東梁河邊的事惹得太子殿下上心,以緻于如此。”
“哪裡能怪你?”霍老夫人憐愛摸一摸林苒的臉,也歎一口氣道,“事已至此……不過我聽皇後娘娘的意思,太子此番迎娶你為太子妃,将不冊封良娣。”
“若如此,太子倒是有心,想來是将你看得很重的。”
“這不是壞事。”
林苒想起蕭照在茶樓向她做出的承諾,有兩分言出必行的意思。
她往霍老夫人身邊湊一湊,壓低聲音:“外祖母悄悄同我說一說,太子殿下這個人到底如何?”
祖孫兩個說着悄悄話,一路回鎮國公府。
之後林苒留下來陪自己外祖母許久,哄得霍老夫人心情好轉才回侯府去。
此事自也不必瞞着爹爹和二哥。
林苒坦然接受,林景和林長洲無論心中何種想法,終究尊重她意願。
未出十日,太子大媒登門。
緊接着聖旨被宮中貴人送至定遠侯府,大婚之期被定在六月份,林苒将要成為太子妃一事徹底塵埃落定。
聖旨送至定遠侯府的當天傍晚,林苒獨自去外書房尋自己爹爹。她提着食盒進去,将一盅雞湯和幾樣自己爹爹愛吃的菜肴端出來擺放在案幾上:“爹爹這幾日吃得極少,這樣下去身子如何能受得住?”
“無非天氣不好沒什麼胃口,不妨事。”
林景硬邦邦寬慰女兒。
林苒一笑,不拆穿,從食盒裡取出将一雙幹淨的筷子塞到林景手中。
“這幾道菜皆是我親自下廚做的,爹爹快趁熱嘗嘗。”
面對女兒的笑臉,即便沒胃口林景也動筷了。
女兒的廚藝他不是第一次嘗,不功不過的味道,但不耽誤誇贊。
知道自己爹爹會賞臉,林苒順利哄着林景用過些飯菜。直到最後,她才對林景說:“爹爹,同我說一說你和娘親的事情好不好?我想聽你和娘親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