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品選好後,唐風便派人給盧夫人和她家裡幾個孩子送過去,又讓玲珑将剛才從空間轉入暗室的東西整理一下,并登記造冊,再把那些鮮果拿出來分給大家吃。
其實自從唐風無故得了個爵位後,漸漸地有點門路的人家都知道了,雖然暫時沒有人正式登門拜訪,但是也都打發人送來了賀禮。玲珑一天忙得最多的就是收禮和回禮,再加上現在家裡的匠人們整天研究、打造各種器具,銅的、銀的、金的、玉的、鑲嵌的......,多得數不勝數。為了防止弄混,玲珑便把庫房裡堆放禮品的地方分了區,一個區域放收進來的禮品,另一個區域放家裡匠人們打造的禮品,中間用厚厚的木闆隔開,這樣就不會出現把東家送來的禮物拿去西家還禮的情況,畢竟初來乍到的,還是要小心些,免得惹出不必要的麻煩。
唐風從盧夫人手裡買的不僅僅是玲珑她們看中的西市的那個鋪面,還有隔着不遠的一個雜貨鋪子、東市上的一個書鋪、以及位于興化坊的一個小院子和灞河邊上的一個造紙坊。
唐風最滿意的就是造紙坊,東市上的那個書鋪主要就是配套銷售自家造紙坊生産的各類紙張,還有販賣回來的各種文具和書籍。但是唐風的關注點不在賺錢上,而是終于可以自己生産草紙了。她帶過來的草紙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雖然剩下的還可以撐一段時間,但總不能等用光了才來關注這個事情,還是得未雨綢缪、有備無患嘛。
玲珑已經通知巴誠前去接收剛置辦下來的産業,唐風隻得耐着性子等上幾日,等諸般事情都弄好了再出面當當“吉祥物”,宣示一下自己的主權。她打算趁這個時間找些資料出來,惡補一下造紙的相關知識,關鍵是要找一下做草紙的工藝。因為古代的造紙坊基本都是造的如宣紙等用于寫字的紙,讓他們自己去研究草紙的工藝并造出來,确實有些苛刻,所以還是事先把生産技術和流程找好,讓他們照着去做比較合理,即使還有點小問題也容易突破,而且這樣也可以節省不少時間。
幾日後,唐風帶着幾個孩子和抄出來的草紙生産技術、草紙樣品去視察剛盤下來的造紙坊。通過這幾天對各個店鋪賬目的了解,這個造紙坊的工藝應該是不錯的,紙張的銷量比較大,給他們提供材料和生産技術,讓他們增加一種新的産品,應該不是什麼難事。
不過,這造紙坊的味兒實在難聞,隔着老遠就聞到一股子漚東西的臭味兒,夾雜着石灰沖鼻子的味,别提多難受了。唐風趕緊從空間裡拿出幾個口罩,在裡面夾上香囊裡用的香珠,才壓了點下去,盡管如此,她還是帶着孩子們硬着頭皮進去參觀了一圈,然後快速地逃離了那個地方,走之前還把工頭和老把式也帶上。雖然唐風一行人适應不了那個環境,但不管怎麼說還是要把問題解決,該交代的要交代清楚,所以隻能換個地方說話,因為自己和孩子們實在是吃不了這苦。
離開造紙坊一裡多地,唐風和孩子們才感覺緩了過來,眼見一個小樹林還比較清靜,便命仆人停了車,将工頭和老把式叫過來,把草紙樣品交給他們看,兩人看了後表示這個沒難度,估計就是材料稍有不同,可能要多試幾種配伍才行。唐風又把抄下來的工藝流程拿給他們看,卻沒想到兩人根本就不識字,隻得讓丫頭念給他倆聽。雖然他二人不識字,但在造紙上确實是行家,一聽用料便知道怎麼做,聽完更是表示完全沒有問題,隻要材料齊備,很快就可以造出來。至于這種紙拿來幹什麼唐風沒說,這兩人也根本不問,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人對于“守規矩”這件事兒确實是執行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