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退伍還有半年,在大家都迷茫退伍後的工作時,他下定決心要回到家鄉去把村小學給辦起來,讓村上的小朋友可以讀書,可以一個個走出那片土地,走的遠了,才會有希望。
在最後的半年裡,郭放買了一堆和教育有關的書,開始專心研究教育。結果還真讓他考了一個教師資格證。退伍時,部隊領導希望他能留下,當個指導員,幫忙管理新兵,可他決心已定,謝絕了好意,回到了家鄉。母親對他的選擇很不理解,認為好不容易走了出去,而且還有一個看似那麼好的前程,為什麼要放棄。外公卻很誇贊他,說他張大了,知道了男人就應該有責任感和使命感。
對于非常缺少老師的無溪河村小學,他順利的進入了。學校老師隻有三個,校長、一個瀕臨退休了的老教師、一個看守學校兼體育的老師。校長負責上語文、政治,老教師教數學還有物理,一共隻有四項課程,哦,還有一項體育。
學校一共隻有兩個年級,年幼的一個年級,年長的一個年級。其實政府本來都打算将學校關閉了,一是完全沒有升學率,二是覺得浪費師資力量,領導們剛商讨完,就接到了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是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的根本大法,于是忙做了調整,動員了村上适齡兒童去上學,也開始向省上申報增加老師。可是這窮鄉僻壤的地方,剛畢業的大學生又不願意來,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别的學校又不放,對于郭放的到來,給了學校很大的鼓勵,聽說還是自動申請要來的,校長可是樂開花了。所以當郭放提出要對學校做出改革時,欣然同意了。 郭放參考鎮小學的課程,增加了曆史、地理、美術、音樂還有英語。當然,增加的課程都是郭放來教,曆史和地理很簡單,就是講故事,美術就讓同學們發揮想象,天馬行空的畫,音樂比較麻煩,因為他們四個大男人誰也不會樂器,郭放就去買了一個錄音機,買了兒歌磁帶,音樂課時就放給他們聽,讓他們跟着學。英語是最困難的,因為郭放的英語水平也是半壺水,隻能簡單的教大家認識26個英語字母,然後教一些“thank you”這種再簡單不過的英語單詞。學生們覺得這些新開的課程非常有趣,學校的改革開展的如火如荼。
雖然是貧困村,但是村的實際面積很大,人口也很多,在越窮越要生這種理念根深蒂固的地方,适齡兒童非常多。
剛放暑假,郭放就開始每家每戶的拜訪,凡是看見有到了上學年齡卻沒有上學的孩子的家庭,他就找到孩子的父母進行遊說,講解讀書的好處和國家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的好處。小孩子其實對于一群小孩每天在一起嬉鬧是非常向往的,特别是聽那些在上學的小孩回來炫耀昨天學了什麼歌,今天知道了什麼曆史,明天老師要教什麼單詞羨慕不已,所以在新學期開學時,居然有30幾個小孩來報道。郭放和校長都很激動,老教師也決定接受校長的邀請,繼續留在學校給同學們上課。
郭放将所有的孩子們進行了測試,然後根據測試來分年級,所以當夏淼淼看見班上有12歲的同學才二年級時很吃驚。方童她們在聽了校長講了學校和郭放的這段曆史後,三人很震驚,打心底敬佩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