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大敗。
皇上昏迷了兩日,沒有醒來的迹象。長公主,瑞王和朝中重臣一直留在宮中。
丞相焦急不已,和兵部尚書李光等人商議後,一緻希望瑞王能夠主持大局。
顧項對此甚為不滿,他可是皇長子呀,也建過軍功,自認應該由他來主持大局。但這些朝中重臣此次格外統一,堅決不讓步,畢竟在戰事上,滿朝上下,無人能與瑞王相提并論。顧項被氣了個半死,可他不是太子,無法命令衆人,更無監國之權。他自覺受了奇恥大辱,甩袖離去。
顧晟沒有參與此事,異常安靜。他還沒有從楊志戰死的刺激中恢複過來。而且,軍中之事,他插不上嘴。
顧昀還沒有參政,按照規矩,不能幹涉朝政。
皇後、甯國長公主、安國公主一直在皇上榻前侍疾,她們清楚外面發生的事,默認了由瑞王主持大局。
顧晨很是為難,不敢應下。最後是長公主出面勸說,她才應了下來。
應是應下來了,但面對這般情況,能做的也很是有限。南疆本有四萬大軍駐守,康家父子率領三萬人去了南魏,在邊城留下了将近一萬人鎮守。算上楊志帶去南魏的三萬大軍,六萬大軍可謂是全軍覆沒,不知有多少人被俘。
顧晨對鎮守在邊城的司徒将軍進行了一番了解,得知他曾是楊志的舊部,善守。南疆發來的奏報就是他根據逃回去的将士所說寫。
顧晨當即下令,從南疆臨近城關湊足一萬将士迅速前往邊城,由司徒将軍統率,守住邊境。若是南魏進犯,無論如何叫嚣,不可應戰。
丞相知道此時能湊足一萬将士前往已是不易,但還是擔憂的問道:“不足兩萬人,可能守得住?又為何不應戰?”
顧晨轉着扳指,道:“南魏也是剛經曆完戰事,即便要攻打我大周,也需要時間重整旗鼓。我大周不能再損兵折将,消耗兵力。”
“若是南魏大兵壓境,該如何是好?”
“本王已看過兵部收到的所有奏報,南魏雖然使了計,誘敵深入,但也損耗了不少的兵力。重點是糧草。我們現在已經沒有多少糧草可以支持南疆戰事,南魏的糧草也不見得充足。無論使用什麼計策,隻要用了兵,就要耗費糧草。之前南魏廢帝和定國長公主對戰,已經消耗了南魏國内許多的糧草。南魏再是富庶,糧草也不是一日就能長出來。”
丞相心中稍定。
顧晨看向戶部尚書孫言慶和兵部尚書李光,問道:“若是朝廷再次發兵南疆,可能解決糧草?”
二人對視,如實回禀,前段時間剛往南疆送過一批糧草,恐怕已經落入了南魏的手裡。北齊送來了一些金銀,可以用來購置糧草,但也支撐不了多久。
顧晨垂下眼眸,她剛剛對丞相說的話有安撫之意。如果南魏真的還有糧草,真的大兵壓境,這仗也沒法打了。她心中有了一個最壞的結論……
又過了三日,皇上終于醒了,進食過後,即刻召見了瑞王和幾位大臣。
顧晨入内,詳細禀明了她做的安排和前因後果。皇上沒有絲毫不滿,颔首認同。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顧晨心中那個最壞的結論應驗了,不過不是大周主動做出的,而是南魏先走了這一步。
南魏派人送來了國書。
皇上虛弱的靠在床上,看過南魏的國書,無力的将國書砸在地上。那是國書,若無皇上允許,無人可以查看。劉淮上前将國書撿了起來,戰戰兢兢的捧在手中。顧晨等人躬身垂眸,沒人再在此時說什麼保重龍體的話,都默不作聲。
顧敬喘着粗氣,閉上了眼睛。
衆人候着,克制着心中的焦急。
許久後,顧敬道:“朕累了。你們都退下吧。”
衆人一驚,皇上竟然沒有與他們商讨國書之事,反而是讓他們退下。但見皇上說話都費勁,也知此時沒法再商讨什麼,隻能遵旨退下。
顧漪瀾已在宮中侍疾多日,很是疲累。關心了一番皇兄的身體,回府歇着去了。
顧晨心事重重的回了王府,立即喚人更衣。宋雪趕了過來,見她眼底一片烏青,很是心疼。得知她要去看楊雁,忙告訴她楊雁已經留下話,讓她不必為楊将軍的事憂心傷神,一切以朝局為重。
顧晨停下動作,心情沉重的歎了口氣。
宋雪吩咐備好浴池,再準備些吃食。
泡進浴池,顧晨疲乏得很,跟宋雪說了南疆戰敗的事,說到楊志戰死,不忍再說下去。宋雪寬慰了幾句,為她絞幹長發,又陪她吃了些東西,看着人睡下。
南疆戰敗之事已經傳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在指望瑞王率軍去往南疆。
宋雪靜靜的看着顧晨的睡顔。她不信神佛,甚至憎惡神佛,此刻卻在心中不住的向神佛祈求,希望顧晨可以不要再上戰場……
顧晨睡得很不安穩,仿佛是感知到了什麼。
與此同時,皇上召見了安國公主,強撐着與她交談了一番。
顧清滢離開宣德宮時表情如常,卻在跨過一道門檻時險些摔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