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淮紅了眼。許多大臣都紅了眼。
這一幕落在顧清滢的眼中,就似顧晨撐起了搖搖欲墜的大周。
顧敬終于走到了盡頭,坐在了龍椅之上。
顧晨退了下去,躬身站在原來的位子,然後随百官跪地,叩拜帝王。
顧敬喘勻了氣,道:“朕,自認德疏才薄,蒙先帝厚愛,從先帝手中接下了這江山重擔。朕,在位十六年,以德治國,勵精圖治,勤勉克己,輕徭薄賦。在朕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在朕的治理下,朝政尚清明。在朕的治理下,大周江山穩固。”
“宏光九年,北齊來犯,國難當頭,朕命瑞王顧光率懷朗軍出征抗敵。宏光十四年,瑞王顧晨攻下北齊半壁江山,得勝還朝。北齊向我大周割地稱臣,此等功績,前所未有。朕,對得起列祖列宗。”
“然,南疆之戰,我大周五萬将士戰死異鄉。是朕一意孤行,是朕之過。”
百官聽聞此言,急呼:“陛下!”
顧敬緩了緩,道:“朕這一生的功過是非,就留給後世評說吧。朕的過失,要留給後人來匡扶了。朕,天命将近,是時候立下儲君了。”
百官掩面哭泣。
“劉淮,宣旨吧。”
劉淮領命,從太監手中拿起聖旨,當衆宣讀。
聖旨上對八皇子顧昀大加贊揚,封“乾陽君”為“乾陽大君”,立為太子,入主東宮,繼承大統。但這聖旨并沒有完。皇上同時任命瑞王為攝政王,與安國公主共同攝政監國,直至太子行冠禮,年滿二十才可獨自理政。
顧昀先喜後驚,父皇這是何意,竟然讓王姐和皇姐攝政監國,自己豈不是成了傀儡!
百官震驚,但想到這些日子瑞王總領朝政,與監國無異。皇上讓安國公主共同攝政,這是留下了制衡。安國公主是太子的胞姐,必不會讓瑞王架空太子,一家獨大。可安國公主和瑞王是一家呀……
顧晨最為震驚,萬沒想到皇伯會做此安排!
劉淮宣讀完聖旨,道:“請乾陽大君、瑞王、安國公主接旨謝恩。”
顧昀心中再是有怨,也不會拒絕這儲君之位,立即叩首謝恩。
顧清滢神色如常的叩首領旨。
顧晨許久未動,垂着頭,讓人看不見神色。
劉淮再次道:“瑞王接旨謝恩!”
顧晨看了一眼清滢,手攥成拳。
顧敬一陣咳嗽。
顧晨擡頭看去,見皇伯竟眼含乞求的看着她……
“臣……領旨。”
顧敬長長的舒了口氣,讓大臣們都起來,然後命劉淮宣讀第二道聖旨。
劉淮領命,拿起第二道聖旨,道:“瑞王聽旨。”
顧晨再次下跪,聆聽聖旨。
聖旨上詳述了瑞王的種種功績,對其德行極盡贊揚之能。然後留下聖命,無論瑞王犯下何罪,都不可治其罪,不可奪其爵,不可降其尊榮。遵太祖遺命,懷朗軍永受瑞王一脈統領。瑞王一脈不可斷絕,若斷絕,大周同絕。
早前瑞王便已經得了丹書鐵券,有了免死金牌。如今,聖旨上的每一個字都是在進一步保瑞王,就算瑞王有朝一日謀逆,都不可動瑞王分毫!皇上還将先帝彌留之際留下的話書于聖旨之上,徹底成為了聖命,不可更改。
所有人的視線都落在了瑞王的身上,大臣們被驚到雙目圓睜,嘴不能合。
顧晨倏然擡頭,不可置信的看向皇上。
丞相的腳下動了一下,終是忍住,沒有出列。
顧清滢瞥到了外祖的動作,眸光幽深。
顧晨叩首,道:“臣無德無才,難承此等隆恩。請陛下收回旨意。”
顧敬微微前傾,道:“瑞王,這是朕給你的最後一道旨意了,你……還要拒旨嗎?”
“臣……”
大谏張松玉跪了下去,道:“陛下聖明!請瑞王殿下接旨!”
張松玉這一表态,許多大臣跟着跪了下去,高呼:“陛下聖明!請瑞王殿下接旨!”
超過六成的官員都跪了下去,人心所向,不可阻擋。
顧敬虛弱的道:“瑞王……快接旨吧。”
劉淮直接走到瑞王身前,跪了下去,雙手高舉聖旨,道:“請瑞王殿下接旨!”
顧晨隻覺腦中轟轟作響,雙臂重逾千斤。大殿寂靜,她似乎聽到了皇伯越來越弱的呼吸聲……
“臣……領旨謝恩。”
顧敬放心的笑了,接着又是一陣咳嗽。
劉淮回到皇上身旁,要傳太醫,被皇上制止。
顧敬緊握扶手,撐住身子,再次讓劉淮頒下兩道聖旨。一道是給太子顧昀賜婚,迎娶刑部尚書杜大人的嫡孫女為正妃,榮祿公最小的嫡女為側妃。另一道是封九皇子顧煦為“璟陽君”,由趙太師繼續悉心教導。
要辦的事皆已辦妥,顧敬再也撐不住,身子一軟,昏了過去。
再醒來時,人已經在宣德宮内。皇後和後宮嫔妃都來了,甯國長公主和康陽公主也來了。大臣們在外面跪着,等待着那一刻的到來。
顧敬緩緩看過皇後、婉妃、德妃,顧漪瀾和顧汐泠……然後留下了皇後和顧昀,對她們說了一番話,尤其是對顧昀,仔仔細細的叮囑勸誡。顧昀一一應下,哭紅了雙眼。
二人出來後,劉淮傳皇上口谕,宣甯國長公主、瑞王、安國公主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