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三十是最忙碌的日子。
吃過早飯,他們就開始籌備中午的年飯菜。
炸肉丸,炸藕節,炸花生米,鹵牛肉,鹵海帶,這些技術性較強的活兒,都由方紅梅親力親為。王加根給她打下手。
中午一共做了十個菜,應“十全十美”之寓意。十個菜裡面有葷有素,有涼盤,有熱菜,全部端上桌時,還是比較壯觀。
對于第一次做年飯的他們來講,這已經是盛宴。
王加根到大門口噼裡啪啦地放完鞭炮,便回到家裡,關門閉戶,和老婆女兒一起享用這頓一年中最重要的午餐。他喝白酒。老婆喝紅酒。本來,方紅梅正在哺乳期,是不能夠沾酒的,因為過年高興,也就咬咬牙破了例。不過,喝酒之前她得先給欣欣喂奶,以免酒後喂奶對女兒不好。
吃過年飯,方紅梅清場洗碗。王加根搭着凳子貼年畫,貼“福”字。最後才是除夕的壓軸戲:寫對聯。
牌坊中學大多數教師的春聯在放假之前就寫好了,都是自己買紅紙,在報紙雜志上“春聯集錦”中選擇一兩幅,請毛筆字寫得好的甯海濤主任或者黃老師代勞。
王加根和方紅梅沒有去湊熱鬧。他們都是語文教師,加根還是文學愛好者,抄書上或報上現成的春聯,覺得沒意思,也顯示不出他們的水平。自己家的春聯應該自己創作,應時應景,真實地表達過春節的感受和心情。
加根對着裁好的紅紙冥思苦想了半天,不知道寫什麼好。
方紅梅取笑道:“什麼狗屁作家!寫一副對聯,比女人生孩子還難。人家曹植七步成詩,要不你也出去走走,或許靈感就來了。”
聽老婆這麼一說,王加根真的放下毛筆,把欣欣從小搖車裡“拔”起來,抱在懷裡走出了家門。
陰天轉多雲。沒有雨雪,也看不見陽光,室外的氣溫明顯比室内要低。操場上的枯草間,殘留着一些未消融的積雪,閃爍着冰冷的白光。隔壁程彩清家門上挂着一把鎖,他們放假後就回農村老家了。門衛老甯也去了甯家河大兒子家。
放眼望去,學校裡所有校舍——教室、辦公室、宿舍、食堂、門房全都被“鐵将軍”把守。整個校園裡看不見一個人影兒。除了樹枝間偶爾飛過的幾隻麻雀,也看不到其他活物。這樣孤獨地徘徊于濕漉漉的甬道上,聽着附近村莊此起彼落的鞭炮聲,摟着懷裡默不作聲、東張西望的女兒,王加根悲從中來,眼眶一熱,淚水就湧了出來。
常言道,每逢佳節倍思親。此時此刻,他特别想念父母,想念遠在美國的姐姐,想念含冤離世的奶奶。放假前,他也曾想過去河北保定或潛江江漢農場過年,但這種念頭馬上又打消了。白素珍自索走那兩百元禮金,憤然離開牌坊中學之後,快兩年沒與他們聯系。王厚義背着他們賣掉王李村的房子,悄悄遷移江漢農場後,别說來看他們,連信都沒有一封。
王加根不清楚他們到底做錯了什麼,父母親為什麼要這樣對他們。就算他和方紅梅有一千個不是、一萬個不對,他們的女兒欣欣何錯之有?出生到現在,爺爺奶奶連一句祝福的話語都沒有。她來到人世間的第一個春節,也沒有辦法與爺爺奶奶一起度過。
王李村是回不成了。生他養他的家鄉,連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祖先留下的房屋,已經成了别人家的。方灣菜園子村呢?雖然那裡有一群相親相愛的人們,但那棟搖搖欲墜的老房子太窄小,敬文、敬武、臘梅都回家後,根本就騰不出地方供他們住宿。
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決定哪兒也不去,就在牌坊中學過年。這裡雖然孤寂簡陋,但畢竟是他們的家啊!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他們隻能把這裡作為安身立命之所。
從内心裡講,加根希望這裡是他們的暫時栖身之地,而非長久生活的地方,更不應該是他們最終的歸宿。什麼時候能夠離開這裡呢?将來能不能跻身城鎮,到條件更優越的地方去呢?
他心裡沒有一點兒底。前途一片渺茫。也許,他們隻能呆在這裡,一直到退休,到耄耋之年,最後走進墳墓。
“哪裡的黃土埋不得人!”同事們常說的這句口頭禅,使王加根感到人生的無奈和凄涼。看看身邊吧,黃老師、張仲華、肖玉榮、甯海濤、鄒貴州這些中老年教師,不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裡工作和生活了大半輩子?而且極有可能就這麼一直過下去。全國農村中小學教師數以百萬計,很多人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還不如牌坊中學,他們照樣在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工作。既然别人都能夠愛崗敬業,你為什麼就不能安貧樂道,心無旁骛地紮根鄉村?
這些道理王加根都懂。他并不嫌棄農村教師這份工作。憑良心講,他還是非常喜歡教書的。如果他是單身一人,無牽無挂,讓他在哪兒都行。問題是,他成家了,有老婆,有孩子。他必須盡到一個做丈夫當父親的責任。
方紅梅不滿足于現狀,欣欣上不了幼兒園,進不了好的學校,他怎麼能夠袖手旁觀?他必須努力奮鬥。這種努力,當然不是拉關系、走後門,通過不正當的途徑。他隻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争取!
眼下,他努力的方向:一是好好教書,做出成績得到領導的認可,争取調到條件好一點兒的學校。二是業餘創作,寫出較好的文學作品,争取改行到□□門工作,或者到報刊編輯部當編輯。這兩條路都不好走,很難成功,但他别無選擇,隻能硬着頭皮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在無望中去尋找希望。
想起這些,王加根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該寫什麼對聯。他抱緊女兒,急急地回到家裡,鋪開紅紙,提筆一揮而就。
上聯:無路可走索性另辟蹊徑
下聯:有家難回幹脆再立寒門
方紅梅看過,覺得不怎麼樣。大過年的,又是“無路可走”,又是“有家難回”,晦氣,不吉利。
王加根卻堅持要這麼寫。
他說,春聯隻要體現真實處境,表達真情實感就行,跟吉利不吉利沒什麼關系。為沖淡悲觀氣氛,橫批相對比較樂觀:車到山前。
“随你便吧!你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欣欣交給你了,我去睡覺的。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方紅梅懶得繼續讨論,進卧房休息了。
王加根把寫好的春聯攤在客廳地面上,等墨汁幹了好貼。然後,抱起小搖車裡的女兒,開始唱神歌催眠。
和大多數家庭一樣,他們的除夕夜是在收看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中度過的。跨年時,王加根還到門口放了一串鞭炮。
大年初一早上,他們睡到自然醒。睜開眼睛,還是不願意起床,兩個人都懶在被窩裡,與同樣在被窩裡自言自語的欣欣說話和瘋鬧。
朦胧中,聽到有人敲門。
他們非常驚訝,慌慌張張地穿衣起床。開門一看,竟然是一大群學生。有王加根班上的,也有方紅梅班上的。
他們個個穿着新衣裳,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見王老師和方老師出來,大家或拱手作揖,或彎腰鞠躬,口裡道着“恭喜發财”“新年快樂”。
王加根和方紅梅趕緊回禮,招呼學生們進屋。家裡的凳子太少,先來的幾個學生坐下後,後來的就隻有站着。
方紅梅端起桌上的果盤,讓學生們吃糖果、瓜子和花生。
欣欣見一下子來了這麼多人,高興起來,“哥哥”“姐姐”地叫着,站在小搖車裡手舞足蹈。
平日冷冷清清的家裡驟然間如此熱鬧,王加根真有點兒不适應。他趕緊把電視機打開,一會兒去倒開水,一會兒去找闆凳,手忙腳亂的。方紅梅整理完卧室,進廚房撬開爐子,燒水下餃子。
學生們一個勁地推辭,或者拽着她的衣服,說不麻煩了,說他們在家裡吃過早飯,有的還借口要去其他地方拜年,先行告辭。
幾個遠道而來又确實沒有吃過早飯的學生留了下來,自己動手包餃子。餐桌上擺滿後,王加根又把櫥櫃上的兩塊活動玻璃揭下來,拿抹布抹了抹,撒上一層面粉,作為擺放餃子的物件。
包餃子的過程中,學生們非常開心,說說笑笑,甚至打鬧起來,結果,把一塊放餃子的玻璃打碎了。
肇事的學生滿臉通紅。
方紅梅趕緊安慰:“沒事。越摔越發,好兆頭!”
小鍋小竈,加上大家忙碌的時候,又陸陸續續來了好幾茬學生,方紅梅隻能守在廚房裡,一鍋接一鍋地下餃子。煮熟了,招呼幾個人進來吃,接着再煮,如賣早點的小販一樣。
大家包的包,吃的吃,談笑風生,好不熱鬧。
談到老師家門口的對聯,學生們都覺得挺感人,說猛然間看到時,眼淚都快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