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方敬武完全沒必要費盡心機。
第二天,王加根根本就沒有盤問他前一天遲回的原因,爾後好些日子也沒有追究。
加根有他自己的考慮。
自敬武到牌坊中學讀書以來,他對妻弟的要求确實比較嚴,平時批評和叨唠得也比較多。他的想法很簡單,既然嶽父母把敬武托付給他們,并且寄予厚望,他就應該按照自己認為正确的方式,對敬武嚴加管教。嚴師出高徒——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如果三年之後敬武能夠考取中專或者重點高中,他們也算為家庭盡了一份責任,對二位老人和敬武有個交代。可事與願違。從眼下的情況看,他的這種美好願望很難實現,而且還落了個裡外不是人。香做香燒了,菩薩也得罪了。敬武的學習成績在初一時有過短暫的反彈,但隻是昙花一現,爾後便一蹶不振,如今簡直稀爛。照這種情況下去,别說中專和重點高中,考普通高中都沒有希望。他和方紅梅私下裡商量過讓敬武在初三留級的事情。問題是,敬武已經有了厭學情緒,完全不想讀書,也沒心思讀書。就算再讀一個初三,也沒什麼希望。
王加根認為,當務之急是讓敬武改掉身上的壞毛病,培養良好的習慣,增強後來居上的信心,才能提高學習成績。無論他讀完初三參不參加中考,都應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必須以高标準來對他進行嚴格要求,到了初三複讀時才有希望。
兩年多的接觸,王加根對方敬武也算比較了解。客觀地講,敬武并非一無是處,身上的優點還是挺多的。
敬武身高接近一米八,身材魁梧,儀表堂堂,英俊潇灑。和敬文一樣,是個标準的美男子,女孩子心目中的男神。他生活儉樸,不過分挑剔吃穿,不像敬文那樣亂花錢。他平時比較勤快,能主動幫忙做家務。讓他去花園鎮或者鄒肖村跑個腿,他從無怨言,不像敬文那樣懶得抽筋。兄弟倆相比,敬武的優點還比較突出。
敬武學習成績一般,活動能量卻很大。因為籃球打得好、會唱歌、能夠在做課間操時吹哨子喊口令、組織能力比較強,他在同學中樹立了較高的威信。追随他的學生還真不少,有男生,有女生,有同年級同班的,也有其他年級其他班的。課餘時間,他很少安安靜靜地坐在教室裡,總是如發情的公牛到處亂沖。從這個教室到那個教室,從學生宿舍到教工宿舍,辦公室、食堂、門房、部隊抽水房、操場、廁所,随處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在大庭廣衆面前誇誇其談,對追随者呼來喚去,無所顧忌地瘋打吵鬧。
王加根對敬武這樣過分張揚尤為不滿。學生就應該有學生的樣子,就應該老實本分,遵守紀律,不聲不響地搞學習。牌坊中學的教師子女、教師弟妹有幾十人,别人為什麼都那麼低調?唯獨你方敬武與衆不同!說白了,這就是個素養問題。越是教師子女教師弟妹,越應該收斂些,夾起尾巴做人。不然的話,外人會罵你狗仗人勢,罵我們對你管教不嚴,放任自流,助纣為虐。也不想想,我和你姐都是普通教師,平常得不能再平常,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我們除了能夠幫你弄個假學籍,其他的忙都幫不上,更談不上有什麼勢。
“誰說我仗你們的勢了?我天生就是這個樣子。這是我的個性!”聽過王加根的教誨,敬武這樣反駁。
“天生這個樣子?個性?”王加根冷笑起來,針鋒相對地予以駁斥,“如果你不是在牌坊中學,如果沒有我和你姐在你身邊,你會是這個樣子麼?你能表現出這樣的個性?整天東遊西逛,這個教室沖到那個教室,這個宿舍跑到那個宿舍,進辦公室就像進菜園子門,到食堂對炊事員指手畫腳、頤指氣使,午休時間不讓其他同學睡覺,站在男生宿舍的窗口朝外面撒尿,在其他學校你敢麼?”
方敬武被嗆得啞口無言,對姐夫橫眉怒目,心裡還是不服氣。
王加根乘勝追擊,對他約法三章:不說假話,謹慎交友,少出風頭,少打籃球,不談情說愛,不做違反學校紀律的事情,晚自習時間隻能呆在教室裡。
敬武沒回應,也沒反抗,但他絕對不會按這些要求去做。對姐夫的話,他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過後照樣我行我素。
因為惱火,王加根經常在辦公室裡生悶氣,或者與其他老師們聊起不争氣的妻弟。
甯海濤提醒他,作為姐夫哥,又是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管教敬武肯定沒有錯,但要求不能太苛刻,話也不能說得太重了。不然的話,方紅梅心裡不好想,畢竟敬武是她弟弟。
肖玉榮也同意這個觀點。她說,一升米養個恩人,一鬥米養個仇人。敬武跟着你們讀書兩三年了,花了那麼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别在最後關口把關系搞缰了。帶他幾年,結果反目成仇,那就太不劃算,能馬虎就馬虎一點兒。
同事的好言相勸,在王加根的心裡掀起了波瀾。
事實上,他早就發現了方紅梅不滿意他對敬武的管教,覺得他太嚴厲,不近人情。隻要他在家裡說起敬武的長長短短,方紅梅就表現得特别不耐煩。她也不責怪加根管得不對,而是顧左右而言他,經常轉移話題,說她正愁函授補考,書都看不完。叫王加根别拿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來煩她,占用她的時間,分散她的精力。
如果王加根糾纏不休,她就沒頭沒腦地來一句:“接代接神了!”
這句話尤其傷王加根的心,讓他難以忍受。
接代?接誰的代?方紅梅的意思,當然是說王加根接他爸王厚義的代。王厚義當初從潛江到王李村,因為擔心三貨将來與他分房産,對小舅子進行百般刁難和排擠,直到把三貨攆出王李村,跟素珍一起回白沙鋪。方紅梅的言外之意,是說王加根同樣容不下敬武,在這方面接王厚義的代。這兩件事風馬牛不相及,怎麼能夠同日而語呢?雖然親戚關系是一樣,但事情的性質完全是兩碼事。方紅梅卻把這兩者扯在一起,并且用這麼惡毒的話來攻擊他。
王加根感覺徹骨心寒,滿腔憤怒。聯想起嶽父的無端指責,憐惜敬武瘦成了“釣魚杆兒”,他這才警醒,發現自己管教敬武是多麼愚蠢。何苦呢?他不想讀書,你偏要強迫他讀;明知道他無論如何也考不上中專或重點高中,你偏要他去努力;他想過自由自在的日子,你偏要他中規中矩;他的父母、哥哥、姐姐對他放任自流,你偏要對他說東道西;明知道他内心裡對你不滿,把你說的話當成放屁,你還要對他提這要求那要求。更重要的是,你所做的一切他們方家人都不領情,還誤以為你心胸狹窄,故意找茬兒。學聰明一點兒吧!寬容敬武的壞毛病。隻要他不殺人放火,沒有把别人打得頭破血流,沒有産生惡劣的影響,隻要學校領導和其他老師不說他什麼,就得過且過,讓他把初中讀完。拿一張初中畢業證書滾蛋!再也不要批評他,不要與他交心談心,更不要其他教師面前說他的不是。
轉移注意力,多想想你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保姆辭退了,欣欣往後怎麼辦?她一天天長大,将來去哪兒上幼兒園?去哪兒讀小學?
這些才是你王加根應該操心的事情。
寒假臨近的時候,牌坊中學又在殺豬了。
這是該校多年的保留節目。豬是從鄒肖村農戶家買來的,殺豬的屠夫也是從鄒肖村請來的。
學校後勤主任鄒貴州督陣,食堂三個炊事員幫忙。花了大半天時間,才把兩頭活蹦亂跳的肥豬變成白花花的豬肉。
肖金平抱出一大捆塑料編織袋,聾子聶師傅拿出食堂稱米稱菜用的杆秤,聽從司務長小朱的指揮,把豬肉分成與全校教職工人數相同的等份。每份大約十五斤。全部分好後,在編織袋上貼上編号,然後通知學校教職工來抓阄。每人從鋁盆子裡拿一個紙團,按照紙團上寫的号碼,去領取那份屬于自己的豬肉。
豬肉分完後,再按照同樣的方法分鮮魚。鮮魚每份十斤。
王加根家雙職工,領到的東西都是雙份。這樣一來,家裡就有了三十斤豬肉、二十斤鮮魚,年貨的大頭基本上搞定了。
他們把豬肉切成兩三斤一塊,抹上食鹽,放在塑料腳盆裡腌起來。魚則去鱗去腮去内髒,腌制在一個搪瓷臉盆裡。
一家三口做好了在牌坊中過春節的準備。
即将過去的一九八六年,他們最大的收獲是有了小寶寶欣欣,最大的遺憾則是王加根與大專文憑擦肩而過。
自學考試最後三門課程,他有兩門順利過關,而《政治經濟學》隻考了五十八分,差兩分及格。就因為這門課程挂了,他失去了成為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首批大專畢業生的機會。
這一年,沒什麼大起大落,但讓人鬧心的事情還是不少。比方,王厚義背着他們賣掉了王李村的房子,舉家遷移到潛江縣江漢農場;方紅梅生孩子難産,差點兒丢了性命;王加根文學創作沒什麼成果;聘請保姆與辭退保姆的波折;敬武性格叛逆導緻家庭矛盾……
好在一切都過去了,新的一年他們可以重新開始。
寒假一到,夫妻倆就忙碌起來。方紅梅頭上包着毛巾,王加根身上系着圍裙,用竹竿綁上掃把,把房頂、牆壁上的蜘蛛網和揚塵清掃了一遍。抹家具,拖地,清洗蚊帳、床單、被罩,曬棉絮、棉衣、毛衣和壓在箱子裡長期不穿的衣裳。凡是能夠挪動的東西,都搬到大門口或者後院子裡曬一曬、晾一晾,見見陽光。
再就是一趟又一趟地去花園鎮采購年貨。
單位分的魚肉都腌成了臘貨,他們還得買一些新鮮豬肉回來灌香腸、包餃子、炸肉丸。到了除夕吃年飯的時候,還得買一條新鮮鯉魚。年年有餘(魚),鯉魚跳龍門。年飯席上沒新鮮鯉魚可不行!還要買大米和面粉,食油和蔬菜,花生、蠶豆、葵花子、西瓜子之類的炒貨,香煙、糖果、茶葉和白酒。吃的是大頭。新衣服一人添置了一件。還有烘托新年喜慶氣氛的年畫、鞭炮和寫對聯用的紅紙。
方紅梅說,少吃一點兒、少喝一點兒無所謂,但鞭炮一定要買。至少要買三串:吃年飯時放一串、除夕迎新年時放一串,正月十五送年時放一串。過年鞭炮放得響,放的時間長,放得順利,能給來年帶來好運氣。
王加根認為她迷信,口裡卻沒有說出來。大過年的,不吉利的話少說。在事關來年順遂的大事情上,多花幾個錢值得。甯可信其有,免得真的遇到不順利的事情時後悔。
他們都是在農村長大的,眼下實際上也生活在農村。對于過春節的傳統習俗,耳濡目染,在自覺不自覺中傳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雖然他們讀書和工作後接受的是辯證唯物主義教育,但是,讓他們對祖先流傳下來的、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風俗習慣全盤否定,似乎也不可能。那些東西畢竟是一種文化。既然有那麼多人相信,流傳了那麼久,生命力如此之強大,肯定有其存在的基礎。再說,放鞭炮紅火熱鬧,能夠營造出春節的喜慶氣氛。
灌香腸是王加根的事情。
先把買回來的新鮮豬肉切成小塊或細條,肥瘦搭配盛在面盆裡,加入食鹽、白糖、糊椒、味精、香油、白酒,拌勻。再找個空酒瓶敲破,留下瓶口到瓶頸漏鬥形狀的那部分,在石闆上把鋒利處磨光——這就是灌香腸的工具。
将腸衣的一頭用棉線系牢,另一頭套在玻璃漏鬥的細端,一手捏緊腸衣,使其貼在玻璃漏鬥上不脫落,一隻手把豬肉條或者豬肉塊從玻璃漏鬥口塞進去。這樣不停地往裡塞,時不時還用筷子往裡捅,腸衣就會慢慢地鼓脹起來。直到腸衣完全被豬肉填滿,再用棉線把灌滿豬肉的腸子系成一段段,就算大功告成了。也有功敗垂成的時候——腸衣快要灌滿時,突然撐破了。遇到這種情況,就得重新再來,或者減少香腸的節數。
因為天氣寒冷,灌香腸又不能戴手套,灌不了一會兒,雙手就凍得生疼,十根手指頭完全麻木,甚至失去知覺,特别難受。王加根實在忍受不了,就停下來到煤爐子上烤烤火。
灌好的香腸和腌好的臘魚臘肉穿上麻繩,用“S”形的鐵鈎挂好,晾曬在後院子的牆壁和樹枝上,滿院子立刻有了濃濃的年味。
大人忙得不亦樂乎,小欣欣也特别興奮。她站在小搖車裡,一起一伏地拱動着身體,手裡叮鈴鈴地舞動着銅鈴铛,口裡咿咿呀呀地叫喚,像唱歌,像說話,更像拉拉隊員在為爸爸媽媽加油鼓勁。
爸爸媽媽忙一陣兒,就會靠近小搖車,逗一會兒欣欣,以此來獎勵和安慰懂事又聽話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