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王加根這樣講,方紅梅也覺得有些道理。她沒有繼續反對,卻懷疑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小孩子年滿七歲才讓報名上學,鄒肖小學要是不收呢?”
“這個你放心!我去找鄒山青。”
王加根是鄒山青的大恩人。正是他妙筆生花,才讓鄒山青評上了全國優秀教師,從民辦教師轉成了公辦教師。人家巴不得有個機會報答,怎麼會在這件事情上作梗呢?更何況,鄒肖小學的教師王加根都認識,而且關系不錯。當他帶着欣欣和妮妮兩個小朋友去報名時,沒有遇到任何障礙,一年級的班主任還搶着要這兩個小家夥呢。
報上名之後,王加根家裡立刻忙亂起來。
夫妻倆帶女兒上街買書包,買鉛筆盒,買鉛筆、橡皮和絞筆刀,買五顔六色的彩筆和各種各樣的作業本。方紅梅教欣欣穿背帶褲時,如何解開扣子上廁所,拉完屎之後,如何揩屁屁。囑咐她,如果口渴了,可以去附近“校長奶奶”家裡要水喝,說“校長奶奶”的姥姥總在家,會給欣欣水喝的。要是其他同學欺負,可以去找班主任,或者直接告訴鄒校長。鉛筆芯斷了,應該用絞筆刀絞,不要用小刀削,以免劃破手指頭。放學時如果遇上下雨,不要一個人往家裡跑,就坐在教室裡,等着爸爸媽媽送雨傘去接。上學或放學的路上,盡量和其他同學一起走,如果聽到狗子叫,不可撒腿跑,不理它,埋下頭走路,狗子是不會咬人的。要是碰到隔壁的歡歡,則要想辦法躲開……
為了減少在學校裡拉粑粑的次數,避免擦屁股的麻煩,每天早晨一起床,方紅梅就讓欣欣去後院子裡蹲着。有效果最好,沒效果也要蹲幾分鐘,然後再去刷牙、洗臉、過早。趁這個空當,方紅梅還會疊幾張衛生紙,塞進女兒的書包,再送她去上學。
最初幾天,方紅梅隻把欣欣送到部隊抽水房,讓她和妮妮一塊兒走。反正妮妮媽媽不上班,有時間送孩子。
幾天之後,欣欣不樂意了,說妮妮總是睡懶覺,她去的時候經常沒起床,害得她在抽水房裡等半天,有時到學校都遲到了。她不願意和妮妮一塊兒走,要直接去學校。可這麼長一段彎彎曲曲的田間小路,雜草叢生,溝溝坎坎。她一個人走怎麼行呢?
無奈,王加根和方紅梅隻有輪流接送。哪個沒有課,哪個就負責接送孩子。早上送,中午接,下午送,傍晚送,每天往返跑兩趟。逢到學校開大會,或者兩人都有課,才把欣欣托付給妮妮媽媽。
暑假結束,新學年開始的時候,牌坊中學人事小有變動。
董志芳随轉業的老公調走了。新分配來一個師專畢業生,頂替她教英語。黃老先生因病提前退休,從季店鄉調來一個年輕語文教師,填補空缺崗位。走兩個,來兩個,人員總數沒變化。
新來的語文教師叫鄒發松,二十四歲,尚未結婚。他其實是牌坊鄉人,家就在鄒肖村。師範學校畢業時,鬼使神差地分配到了季店鄉,在季店中學幹了五年。
孝天市所管轄的二十多個鄉鎮中,季店鄉相對落後,屬窮鄉僻壤。而緊鄰花園鎮的牌坊鄉,則是發達鄉鎮。因此,鄒發松這次調動,意義不僅在于回歸故裡,而是“人往高處走”的提升,是喜事。不過,讓人覺得奇怪的是,鄒發松并非喜形于色,看上去比較平靜。
鄒發松的辦公桌與王加根的緊挨着,座位正好面對面。他對王加根比較尊重。工作上遇到困難,常尋求王加根的幫助,教學上碰到問題,也虛心向王加根請教。
按慣例,新入校的教師必須講公開課。鄒發松也不例外。他的那堂公開課講得非常成功,聽課的領導和教師贊不絕口。王加根也覺得他教學教學功底紮實,具有擔當把關教師的潛力。
亞運會開賽後,王加根邀請鄒發松去他們家看實況轉播,但鄒發松總是說家裡有事,一次也沒有去過。平時教師們打麻将、鬥地主,鄒發松也很少參與。看上去,這小夥子性格孤僻,似乎不太合群。
鄒發松有一個姐姐,已經出嫁,家裡隻有年邁的父母雙親,種着幾畝責任田。眼下他實際上是“獨苗”,父母視若掌上明珠,能讓他幹什麼事情呢?
王加根發現,鄒發松的信件比較多,大多是從季店中學寄過來的,隔幾天就會來一封。鄒發松看信時,總是把抽屜抽出一半,手拿信箋,放在抽屜裡面。看完信,臉色就會黑下來,坐在座位上發呆。有時,他也站起身,走到辦公室外面的走廊上,手扶欄杆,眼睛茫然地望着遠方。他一句話也不講,似乎是在冥思苦想,有無限的愁緒和憂傷。
他有什麼心思?因為什麼事在發愁?
王加根想詢問,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各人有各人的隐私,既然别人不想說,何必要去打聽?更何況,他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和精力去鹹吃蘿蔔淡操心?
開學第一天,當肖玉榮帶着他來到初三(1)班,宣布他為語文教師兼班主任時,教室裡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延續了好長時間。
此情此景,讓王加根熱淚盈眶,發表感言時,聲音都在顫抖。時隔一年,重回畢業班,他沒有想到會受到學生如此熱烈的歡迎。
牌坊中學教師和學生,都知道他在鬧調動,想當逃兵,大家有理由冷落他,但學校領導、同事和學生還是一如既往地信任他,對他充滿了期待。這個時候他才意識到,他的事業其實在學校。
既然選擇了教師這一行,就應該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地把書教好。雖然教師待遇比較差,社會地位不高,經濟拮據,生活清苦,但教書育人的樂趣也不少。
王加根鬧着要改行,要調走,除了老婆的逼迫和為孩子着想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社會的偏見和外界的輿論所綁架。因為身邊的人都覺得,隻有跳出教育界,改行從事其他職業,才是有能力、有本事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敬仰和尊重。他其實并不清楚,如果真的走出校園,從事其他的職業,究竟能夠混得怎麼樣,會不會比教書做得更好。他鬧調動,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滿足虛榮心。回首已經走過的二十六個春秋,外界的輿論和世俗的觀念對他的影響還是挺大的。
牌坊中學雖說距花園鎮有幾裡路,但位置并不算特别偏僻,交通也方便,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學校環境也美化了,有水、有電、有住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加上他們兩口子的書教得不錯,在社會上口碑好,生活應該是比較惬意和充實的,但不時又有人潑冷水。說教師職業有名無實,因為他們沒有擠進城市而直搖頭,嘲笑他們沒本事,不會拉關系、走路子,百無一用是書生……
王加根想起這些就苦惱至極。
同一件事情,同一種行為,有人這麼說,有人那麼說,弄得他無所适從,有時簡直不知道應該怎麼做。唉!自己如何生活,如何過日子,是自己的事情,為什麼要被别人的意志所左右?如果總在乎别人嚼舌頭,你就什麼事情也幹不成!走自己的路,莫管别人怎麼說。隻要自己認為正确,感覺滋潤和快活,日子就該怎麼過。眼下,他覺得最重要的就是把書教好,把初三(1)班帶好,争取明年中考取得好成績,不辜負學校領導、學生和家長的期望。
工作上的事情要耗費他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再加上剛剛上小學的女兒,責任更是重于泰山。
欣欣雖說沒有上幼兒園,但多多少少還是受了些學前教育。除了爸爸媽媽教她,還有牌坊中學的教師和學生們。尤其是學校裡的那些女學生,平時都喜歡逗欣欣。課間休息,或者上體育課、音樂課的時候,她們都會圍着欣欣轉,甚至把她抱到教室,教她說話,教她唱歌,教她做遊戲,教她辨别各種各樣的物品。
王加根對女兒的教育當然更具目的性,形式更豐富。
他教欣欣碼積木,彈玩具鋼琴,背古詩詞,唱兒歌,認字。卧室的牆上貼滿了《看圖識字》,他又從新華書店買回《幼兒學拼音》《看圖讀寓言》《看圖讀神話》之類的配有圖書的磁帶,還找鄒山青校長要過一套小學一年級的教材,一有時間,就對女兒展開教育攻勢。
大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些兒歌和詩詞,欣欣背起來都相當快,而且學着爸爸的聲調,極有抑揚頓挫。講起寓言故事和神話故事,也挺像那麼回事,但識漢字就不是那麼容易了。走在花園鎮的大街上,她常把汽車站或火車站的“入口”念成“人口”,把“巴士”念成“巴土”。
粗心也許是小孩子的通病,而欣欣還有一個毛病,就是性格特别急躁。教她按照圖例碼積木,搭火車,蓋樓房,做小橋。她碼着碼着,如果重心不穩歪倒,她就會大喊大叫,揮舞着小手,把桌上的積木嘩啦啦地掃得滿地都是。這樣仍不解恨,還要擡起小腳,狂踩那些積木,憤怒地把它們踢得滿地打滾兒,然後揚長而去……并且,這一天她再也不碼積木了。
欣欣三歲的時候,已經會背好幾十首兒歌和詩詞,會寫一百多個漢字。王加根和方紅梅以此為驕傲,經常在外人面前炫耀。欣欣也高興得搖頭晃腦,邊走路邊背誦邊歌唱。但好景不長,自從部隊抽水房裡來了妮妮之後,她就不願意呆在家裡跟爸爸媽媽玩兒,天天鬧着要去找妮妮姐姐。
妮妮比她大一歲,但個頭與她差不多。兩個小姑娘一見如故,如膠似漆,整天形影不離。她們在部隊抽水房或者學校的牆角裡,一蹲就是大半天。玩的東西無非是磚頭、瓦片、玻璃珠子、野花、野草和泥巴。假做飯、過家家之類的遊戲,替代了以前的背誦和認字。或許是因為一直沒有小朋友玩的緣故,欣欣格外珍惜與妮妮之間的友情。除了吃飯和睡覺,巴不得一天到晚與妮妮在一起。如果爸爸媽媽強行把她關在家裡,逼着她學習,她就又哭又鬧,急得抓耳撓腮。把鉛筆、紙張、圖書、玩具亂扔一氣,然後一屁股坐在地上,耍賴不起來。
方紅梅心軟了,說:“愛玩兒是小孩子的天性。她往後吃苦用功的日子還長着呢!就讓她以玩為主、以學為輔吧。”
松了這道綁,便不可收拾。
到今年去鄒肖小學報名時,欣欣學過的那些兒歌、詩詞和漢字基本上都忘記了,就像沒有學過一樣。她就是在這種狀況下,成為小學生的。
剛上學的時候,每天都是大人接送,但沒過多久,欣欣就主動提出,上學放學不要大人接送,她自己走。
王加根和方紅梅自然不放心,堅持要再多送一段時間。
小家夥又哭又鬧,說别的同學都是自己上學,隻有她要爸爸媽媽接送,别人都笑話她了。
王加根說,别的同學住得近呀,他們就在村子裡面住,不用走那麼遠的田間小路。你和妮妮那麼小,如果沒有大人陪着,在路上碰到壞人怎麼辦?遇到老黃牛怎麼辦?有時路上還有盤着的水蛇,村裡還有狗子哩!
欣欣說她不怕,那條路上走的人多,還有好多大哥哥大姐姐,她都認識。
争來争去,最後達成共識:天氣晴好,路好走時,欣欣自己去上學;刮風下雨,路不好走時,大人接送。
雖說有君子協定,大人還是不放心。有時欣欣出門之後,他們就在後面偷偷地跟着。這種跟蹤行為,一旦被發現了,她就哭喪着臉,蹲下身子,或者坐在地上,不往前面走,非要爸爸媽媽回去不可。
北京亞運會結束時,中國選手喜獲大面積豐收。金牌和獎牌總數均居榜首,确立了亞洲體壇霸主地位。這一優異成績,似乎給王加根也帶來了好運氣。
半個月後,全國律師資格統一考試分數公布,他的總分名列孝天市第一名。不過,仍然有一門不及格,能不能取得律師資格,還是要看最後劃定的分數線。